刘德华去超市上班:深挖,全是辛酸

视觉志 2025-01-14 11:30:53

每年过年前,刘德华的春节第一神曲《恭喜发财》,便会在大街小巷、各大超市无限循环。

于是,一到春节,刘德华就成了“全职打工人”,去各大超市上班。

今年也不例外,春节在即,刘德华已经成功入职各大商超。

只要你走进超市,就能听到“天王”献唱。

从2005年《恭喜发财》发行到今,刘德华在超市“打工”已经整整20年,承包着大家过年的背景音。

刘德华的《恭喜发财》之于春节,正如Mariah Carey 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之于国外的圣诞节。

他一张口,“年味”便扑面而来——

“听到这歌,就像手已经插进了散称的大米里。”

“感觉超市的腊肠和特价蔬菜,正在向我招手!”

还有网友感慨:“超市‘员工’刘德华,连续打工20年,劳模天花板非他莫属。”

如今63岁的刘德华,绝对不仅是“商超”界的劳模,纵观刘德华在娱乐圈的“打工”历史,称他娱乐圈第一“劳模”,还真不夸张。

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劳模”,如今越来越少了。

刘德华的前半生,可谓风光无限。

20多岁时,他只要站在舞台上,台下粉丝便会为他失声尖叫;

步入中年,刘德华多了稳重,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一张口就是国泰民安。

在1980年,那个香港演艺圈大放光彩的年代,刘德华20岁时便出道,一年后揽获警匪电视剧《猎鹰》的男主角。

帅气、生涩的面庞,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2岁,刘德华受到TVB力捧,与黄日华、梁朝伟、苗侨伟和汤镇业组成了“无线五虎将”,同年,他与陈玉莲出演武侠剧《神雕侠侣》。

正是在此剧中,他演绎生涯的第一首歌《神雕大侠》,正式面世了。

刘德华作为歌手,事业飞速发展。

1990年代,彼时29岁的刘德华,就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获封香港乐坛“四大天王”。

可如今,1961年生于香港的刘德华,已经63岁了。

年过六旬的他,曾经俊朗的脸庞上,如今添了几道显眼的皱纹,头发也日渐花白。

即便几十年匆匆而过,只要观众还需要他,刘德华就再次站到舞台上,将头发染成黑色,以最好的状态和面貌,再次唱歌给观众听。

为了让观众不留遗憾,刘德华很拼。

去年九月,刘德华在深圳开演唱会,他一边唱《男人哭吧不是罪》,一边忘情地在舞台上和观众互动,走在一处空洞时,不慎踩空,整个身体俯摔在舞台上。

这一摔,他左手大拇指受伤。他站起来,仍笑着对观众说“没事”,继续投入到演出中,随后才到后台包扎伤口。

这不是刘德华首次在舞台上受伤了。

在上海开演唱会时,刘德华边演唱歌曲《练习》,一边在高台上做出膝盖滑行的动作。

此时,他的身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当他的身体超出高台边缘,台下观众一片惊呼。

在北京演唱会时,刘德华站在狭窄的圆柱高台上,全然没注意半只脚踏到了高台外,险些失足跌落。

每次出现意外,刘德华的粉丝痛斥工作室,刘德华只好在社媒平台连连向大家报平安。

然而,他却始终不愿意放弃多样的舞台,只因这样的舞台视觉多变,演出效果更好。

刘德华手写信

刘德华对舞台的尊重,肉眼可见。

每次出现演唱会的“失误“,刘德华都会耿耿于怀。撇开摔倒这类的重大失误,诸如歌词错误、走位失误等小错误,刘德华也会在心里狠狠为自己记上一笔账。

在采访中,他对主持人透露:“演唱会犯了5个小错误,我会懊悔大概5个月。“

刘德华在演唱会落泪

曾经有网友质疑他:“刘德华唱歌不如张学友,跳舞不如郭富城,演戏不如黎明,凭什么成为四大天王?”

也许,他凭的不是天赋,是敬业的态度。

刘德华总是倔强、不服输,坦诚地把自己的心声写进歌里,那首《笨小孩》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总是会慢人家一拍,没有钱在口袋,依然坚强得像石头一块。

年轻时候的刘德华

除了歌手的身份,刘德华在影视圈,也打下了半壁江山。

然而,刘德华拍戏,同样不是天赋型选手。

1990年,杜琪峰监制《天若有情》,刘德华出演男主角。每次拍完飙车戏,刘德华卸下头盔时,都会下意识拨弄被压扁的头发。

《天若有情》剧照

杜琪峰看在眼里,直言这样的演员深度不足。言外之意,刘德华太年轻,也太过“肤浅”。甚至在后续拍戏时,杜琪峰对刘德华破口大骂。

左一:杜琪峰,右一:刘德华

刘德华没灰心,而是连续多年在演技上耕耘,努力做一个好演员。

2007年,46岁的刘德华拍电影《投名状》时,由于拍戏太过投入,在拉铁链时用力过猛,导致小拇指骨折,再也无法伸直。

2015年,他拍犯罪电影《解救吾先生》,饰演被绑架的人质。在绑匪决定“撕票”时,刘德华脖子被绳子紧紧勒住,他额头的青筋暴起,脸和脖子通红,把窒息的濒死感,演绎到了极致。

这出戏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刘德华并不是演的,而是真的勒,痛苦也是真的。

在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有一场被打耳光的片段,他强烈要求对方真打、用力打。

一个个脆响的巴掌打下来,旁边的群演都不忍直视。

当刘德华凭借《暗战》摘下第一个金像奖影帝,杜琪峰早已认可他的演技,两人冰释前嫌,杜琪峰拍摄电影《大只佬》,让刘德华再次获奖。

不论歌坛还是影坛,刘德华都证明了自己。

然而,当网络上无一不称赞他敬业时,刘德华一脸诧异:“我好吗?”

2004年,43岁的刘德华拍摄《天下无贼》时,通告显示9点化妆,10点开拍。

刘德华9点到达化妆间时,工作人员十分疑惑,随后向他解释,“平时演员们都是10点才到”。

刘德华很沮丧,他认为不是自己“敬业”,只是标准变了。

的确, 以前的演艺圈,不止有刘德华,还有许多敬业的老艺术家们。

对那个年代的他们来说,认真不是为了标榜,而是一种浸入骨髓的自觉。

敬业也不是为了赢得掌声,而是为了无愧于心。

是的,很可惜,时代变了,演艺圈也变了。

倒退三十年,那个年代不只有刘德华,还有许多人用生命诠释 “艺术人生”。

那时的文艺圈与影视圈,没有如今的喧嚣浮躁,没有“流量为王”的盲目崇拜,只有真诚的投入和对作品的敬畏。

那些人未曾自诩“艺术家”,甚至连“经典”都不敢轻言。

当年的拍摄条件,远没有今天优越。

拍《西游记》时,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烟雾的颜色,全然忘记许多观众家里的电视还是黑白的。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追求每一处细节的极致,因为那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艺术的敬畏。

同样在那个年代,87版《红楼梦》中,光是剧本修改,就用了两年零两个月,期间还邀请了沈从文、朱光潜等大师担任顾问。

服化道上,林黛玉一人就有四十六套戏服,每一件都精美至极,有限的预算,却打造出超越时代的美。

那个时代的老戏骨,是真正热爱表演的,至今不改初心。

10年前,彼时80岁的老一辈演员牛犇,为了拍摄《海鸥老人》,年过八旬的他坚持亲自上阵,完成跳湖戏。

此前,导演怕老爷子身体受不了,要求找一个年轻演员带上假发去当牛犇的替身,牛犇一口回绝,因为那是对观众的“不负责”。

在另一部电影《飞越老人院》中,他饰演一位失语的老人,戏份虽少,却成为了整部影片的亮点。

他提出“绑在后栏杆上”的建议,让自己保持痛苦的姿势,嘴里发出嘶哑的声音,这种对角色的琢磨与投入,让他的表演格外动容。

李雪健,作为人们熟知的“老戏骨”,至今仍对二十年前一个表情不够到位的细节耿耿于怀。

每每想到,李雪健懊恼不已,他总是反思自己的戏,觉得自己演得不够好,当时还可以更好。

香港演员惠英红,曾在拍摄中,从肋骨到脚趾身负六处骨裂,自小练武的她,坚持继续拍摄。

导演心疼她,她淡然说:“已经习惯了,不疼了。”

粉丝劝她不要这么拼,她却只是在微博写道:“这是我们演员应该做的。”

成龙,从影30多年以来,一共拍摄了80多部电影,以“拼命三郎”的形象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这些年,他重伤29次,为了拍摄出真实的效果,甚至被打到完全失去知觉。

图源:网络

为了追求完美的电影效果,他在炙热的火炭上面滚,从火山口滚下来,遇到危险动作、危险场景也不用替身。

自己敬业,才能换来别人敬佩。

然而,今天的娱乐圈,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为作品倾尽全力了。

一些演员手上贴创可贴,就大肆宣传自己的“敬业”,稍微受伤,就需要休息甚至住院。

与牛犇、惠英红、成龙这些名字相比,这些人的所谓“付出”,显得微不足道。

如今的作品中,那种令人震撼的诚意和情感,似乎渐渐失去了踪影。

几十年前的《水浒传》,武松打虎的场景用了真老虎;

《三国演义》光是演员选角,就花费了近十个月。

短短八集的《济公》,演职人员百般琢磨,留下了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这些精彩的情节和画面,是创作者倾注其中的汗水、心血和灵魂……

今天,当我们看到那些老演员的影像,感慨的不仅是他们的作品有多好,还有他们对职业的尊重和对艺术的执着。

没有那一代人对细节的苛求、对观众的敬意,我们的文化记忆,或许早已支离破碎……

今天的娱乐圈,似乎已经悄然完成了一场从“艺术”到“生意”的转型。

对许多人来说,流量是衡量一切的标尺,话题度是唯一的追求。

那些高雅的品味、深刻的情感,渐渐被廉价的噱头和短暂的关注所替代。小作文、热搜、绯闻,渐渐成了主导屏幕的关键词。

为了吸引眼球,演员们开始把精力放在如何维持光鲜亮丽的外表,而不是角色的内在塑造。

这样的“娱乐消费品”,看似繁荣,实则空洞。

演员穿假“肌肉装”演戏

成龙就曾愤怒地揭露片场的不敬业现象。

年轻演员边玩手机边开工,镜头前随意应付一番,喊完“cut”便立刻回归“低头族”。

此般“流水线”表演,与老一辈演员们为角色塑形、研读剧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态度相比,显得不值一提。

更讽刺的是,有演员连台词都不屑背,站在镜头前对着工作人员报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就能完成一场戏。

老戏骨王劲松也曾公开批评这种行为:“背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如果连这点准备都没有,你多不要脸啊?”

他的愤怒,是对整个行业浮躁风气的失望。

有人辩解,认为娱乐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观众喜欢看就够了。

然而,速食品或许能满足一时的需求,但它却难以成为经典。

几十年后,当时光洗去浮华,那些热搜和绯闻,是否还能被记起?

那些只博一时流量的作品,是否还能在多年后,被重新播放?

更重要的是,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其行业操守,又将会对青少年、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经典为何动人?

是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还有创作者的灵魂与执着。

87版《红楼梦》剧组花费两年时间修改剧本,只为还原小说的每一分韵味;

张艺谋的《活着》中,演员们耗费无数心血,只为赋予每个角色生命的重量。

这些作品之所以成为永恒,背后有着汗水和热爱。

当今娱乐圈,浮躁的声音遮蔽了艺术的光芒。

流量的狂欢,最终会像沙滩上的脚印,被下一场浪潮轻易抹去。真正的经典,却像山间的老树,无论经历多少风霜,依然根深叶茂……

或许,这正是为什么每到过年,刘德华的声音会重回人们的耳边。

人们怀念的是那个更真挚、更用心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或许生活清贫,但他们有着最好的“细糠”。

可那个时代,正在渐渐绝版,再也回不去了。

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

如今,有些人,不必像老一辈那样拼命,就可以轻易发财。

只是,留下一声叹息、遍地狼藉,再也没有从前的精彩。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鱼

视频号:视觉志

0 阅读:66

视觉志

简介: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