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老话,放在足球场上,也挺合适。说起足球,咱老百姓最爱干的事儿,就是赛后指点江山,评头论足。这不,大连英博赢了长春亚泰,比分2-0,赛后评分也出来了。最亮眼的,是大连英博的11号马莱莱,得了9分,成了全场最佳。这事儿,乍一看,就是个普通的比赛结果,但细琢磨琢磨,味道就出来了。这场球,是大连英博主场对阵长春亚泰。赛前两队排名挨着,一个第14,一个第15,都是为了保级而战。上半场,马莱莱助攻朱鹏宇,先下一城;下半场,吕焯毅投桃报李,助攻马莱莱自己进了一个。2-0,大连英博赢了。赛后评分显示,马莱莱表现突出,独揽9分。其他球员也各有表现,但整体来看,马莱莱的作用,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啥一场比赛的评分,能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球赛的胜负,更折射出中国足球,或者说中国体育,乃至整个社会对于“英雄”的渴求。马莱莱拿了9分,他就是这场比赛的英雄。可英雄,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土壤,需要环境的。想想咱们小时候,谁还没个体育梦?梦想着成为刘翔,成为姚明,成为下一个中国骄傲。可现实呢?有多少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被扼杀了体育天赋?有多少学校,把体育课当成自习课?又有多少家长,认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再看看咱们的足球环境,假赌黑丑闻不断,青训体系薄弱,球员待遇畸高。
一方面,基层足球荒漠化,孩子们踢不上球,另一方面,职业联赛金元足球盛行,外援拿着高薪,本土球员却难以出头。这种环境下,就算偶尔冒出一个马莱莱,又能改变什么?还记得前些年,中国足球也曾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靠着引进大牌外援,联赛一度热闹非凡。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是满地鸡毛。那些高价外援,确实能进球,能吸引眼球,但他们真的能帮助中国足球进步吗?他们能带动本土球员的成长吗?恐怕未必。就像这次的大连英博,马莱莱表现出色,球队赢了球,球迷高兴了。但如果只靠一个马莱莱,大连英博能走多远?中国足球又能走多远?答案恐怕并不乐观。我们缺的,不是一个两个的“英雄”,而是一整套健康的体育生态。我们需要更多的足球场,更多的青训教练,更多的青少年赛事,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让孩子们从小爱上足球,享受足球的乐趣,而不是把足球当成升学的敲门砖,或者发财的工具。我们更需要改变观念,改变对于体育的偏见。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培养意志,磨练品格,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一个热爱体育的孩子,往往更阳光,更自信,更有团队精神。说到底,中国足球的崛起,不是靠几个外援,也不是靠一时的成绩,而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要靠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当我们的孩子也能像马莱莱一样,在世界赛场上闪耀光芒,那时,我们才能真正为中国足球感到骄傲。这不仅仅是足球的胜利,更是整个民族的胜利。
小学没毕业啊,还是嘴歪眼斜了?说了些什么玩意?驴唇不对马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