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前脚刚放出豪言要“彻底消灭”也门胡塞武装,后脚胡塞武装就在3月20日凌晨再次对红海上的美国军舰发动了攻击,其中包括“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及其他多艘军舰。要知道,这可是人家在72小时内对美军航母的“五连击”!更绝的是,他们还在达马尔省上空成功击落了第16架MQ-9无人机,,一举创下全球击落该型号无人机最多的纪录。不得不说,这支小而精悍的武装力量防空作战能力简直逆天,专治美军各种不服。
回顾战斗过程,从3月19日起,胡塞武装便对美国海军舰艇展开了密集攻击。先是使用多枚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成功命中目标,随后又接连展开四轮打击行动,迫使美军不得不调整部署并加强防御,摆出了严阵以待的姿态。然而,即便如此,胡塞武装依然毫无退缩之意,甚至还放出狠话,要把所有美国航母和军舰都纳入自己的“射程范围”。不仅如此,他们还恢复了对以色列的海上封锁,并向以色列本土发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直击本·古里安机场,让整个以色列社会陷入恐慌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让胡塞武装如此“打不怕、不怕打”呢?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胡塞武装显然不是单打独斗的“孤狼”。尽管特朗普一直指责伊朗在背后支持胡塞武装,但德黑兰方面始终矢口否认。不过,胡塞武装近年来展现的强大战斗力,尤其是击落16架美军MQ-9无人机的世界纪录,确实让人怀疑他们背后是不是有某种形式的技术或资源援助。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装以捍卫巴勒斯坦权益为旗号,赢得了部分阿拉伯国家民众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合法性基础。可以说,他们的“人设”相当成功——既强硬又正义,简直是中东版的“超级英雄”。
胡塞武装的战术灵活且高效,堪称“低成本高回报”的典范。他们擅长利用廉价武器系统(如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实现精准打击,同时借助复杂的地形条件规避敌方侦察。比如,选择美军航母和以色列关键基础设施作为目标,用伊朗提供的“黑科技”武器,配上自家研发的“沙希德”无人机,成本不到5000美元,就能让美军花5000万美元去拦截。这种打法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威慑力,还迫使对手付出高昂代价。有句老话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胡塞武装却证明了“小强也能玩残大象”。这种你来我往的局面,无疑暴露了美国军事干预的局限性。
尽管特朗普信誓旦旦要“彻底消灭”胡塞武装,并严厉警告伊朗停止资助,但这一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毕竟,他一上任就给胡塞武装来了个“王炸级”空袭,结果人家直接把红海航运封锁了,导致全球12%的贸易量被迫绕道非洲,航运费飙涨30%。现在倒好,美军60%的军力都困在红海,连西太平洋都快没人守了,这哪是打胡塞呀,分明是帮伊朗看家护院啊!
虽然美国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不少难题。首先是舆论压力: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平民伤亡问题,持续的空袭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其次是成本考量:特朗普政府真的能在中东地区长期投入巨额资金维持高强度军事行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现在的美国更关心如何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当“冤大头”。当然,还有地缘政治因素:如果美国执意采取极端措施,可能会激化与伊朗及其他区域国家的关系,导致局势失控。最重要的是,胡塞武装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每次遇到美军都“闻战则喜”。他们早已明确表态,绝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放弃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宗教、道德和人道主义义务。换句话说,就算短期内遭受重创,他们仍会寻求新的方式继续斗争。
所以,未来战局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随着冲突升级,地区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更多无辜生命将受到威胁。对胡塞武装来说,大概率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即便被炸回石器时代,也会继续跟美以周旋。而对特朗普来说,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更取决于美国能否巧妙平衡国内外多重因素。但最大的可能,估计会一边被国内骂“丧权辱国”,一边被盟友吐槽“带不动”,最后只能学拜登政府,找个台阶灰溜溜撤军。毕竟,跟胡塞玩持久战,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费力不讨好,还容易闪了腰,陷入永远打不赢的战争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