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当你少吃这些,脾胃基本就恢复了

百智说健康 2025-04-06 04:13:36
一、现代人补养,为何越补越虚?

《素问・痹论》提到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今,不少家长认为高蛋白就营养,拼命给孩子吃鱼虾肉蛋奶,却忽略孩子脾胃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难以消化高蛋白食物。这样做,孩子轻则积食,重则 “脾虚肝旺”。成人盲目吃阿胶、人参等补品,脾胃虚弱时,也会腹胀、上火,出现 “虚不受补” 的情况。

二、“七少” 养护法,筑牢脾胃根基少吃东西:中医讲,脾胃是 “后天之本”,吃多会伤脾胃。饭后腹胀超 2 小便、大便黏马桶,就是吃多了。每餐七八分饱,儿童遵循 “333 原则”,多吃小米、山药等健脾食物。少海鲜:多数海鲜性寒,会伤脾阳。吃海鲜时搭配姜、葱等调料,脾胃弱的人一周吃 1 - 2 次,别吃刺身、冰镇海鲜。少辛辣:过量吃辛辣会胃热、伤肺、让气血逆乱。可以用葱、蒜替代辣椒,吃辣后喝绿豆汤缓解不适。少水果:寒性水果会伤脾阳,温性水果吃多易生湿热。每天吃 200g 以内,脾胃虚寒者把水果蒸热再吃。少晚餐:傍晚 17 - 19 点后,脾胃运化能力减弱。晚餐 18 点前吃完,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饭后散步摩腹。少喝水:脾胃虚弱者不能盲目 “每天八杯水”,否则会水湿内停。不渴不饮,喝温水,每次别超 200ml。少寒凉:注意头颈、腹背和脚的保暖,少吃冰饮、凉菜,夏季不坐石凳。三、脾胃虚弱,如何自救?1. 辨清脾虚信号

乏力懒动、饭后犯困、大便不成形,晨起刷牙恶心,都是脾虚的表现。

2. 消积后再补养

积食时,用 “焦三仙” 煮水消积;恢复期,从小米粥油、炒山药片开始平补。

3. 穴位按摩

每天按压足三里 3 分钟,顺时针摩动中脘穴 50 圈,按揉公孙穴 2 分钟,能调理脾胃。

4. 运动养脾

饭后散步、做八段锦 “调理脾胃须单举”,避免久坐。

四、四季护脾,顺时而调

春季多吃山药、茯苓;夏季喝红豆薏米粥;秋季吃银耳、蜂蜜;冬季用生姜、肉桂温脾。

脾胃养护,关键是敬畏身体,吃得少、吃得对、吃得暖,给脾胃喘息的空间 。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