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教你:正确认识冠心病,不过度治疗,不做重复检查!

伍科普 2025-01-08 10:32:5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且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然而,许多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存在误区,过度依赖治疗或频繁检查,反而增加了身体和经济负担。

本文将从冠心病的病因、治疗、用药、检查及预防等多方面,帮助大家科学掌握相关知识,做到不慌张、不过度、不遗漏。

冠心病是什么?它真的“无药可救”吗?

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动脉的血管发生了堵塞或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简单来说,这就像河道淤堵,水流不畅,造成下游供水短缺。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血脂异常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都是重要的诱因。

要明确的是,冠心病并非“无药可救”。 现代医学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曾发表研究指出,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如支架植入)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寿命。

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未必只有胸痛

许多人认为冠心病患者一定会出现明显的胸痛,但实际上,冠心病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表现包括:

1. 胸痛或胸闷:多发生在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通常持续几分钟,休息后缓解。

2. 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气短,尤其是在爬楼梯或运动时。

3. 疲劳无力: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乏力,而没有典型的胸痛。

4. 心悸或头晕:心脏供血不足时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或头晕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直到发生心肌梗死才被发现。因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

冠心病治疗:药物并非越多越好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但也容易被误解为“药越多越好”。实际上,合理用药才是关键。以下是常用的几类药物:

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甚至胃出血,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于降低“坏胆固醇”(LDL-C)。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复发风险,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高剂量服用。

3.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

4.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用于缓解急性心绞痛,但不宜长期或频繁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合理用药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体质,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果药物搭配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过度治疗和重复检查:患者要学会说“不”

在实际临床中,不少患者因对冠心病过度担忧,导致过度治疗和重复检查的现象频发。例如:

1. 反复做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反复检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指出,对于无明显症状变化的患者,频繁进行冠脉造影并无益处,反而增加了辐射和创伤风险。

2. 过早实施支架手术:支架植入并非万能解决方案。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项研究,对症状轻微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与支架植入的长期效果相当。因此,支架手术应该在充分评估后再决定,切勿盲目追求手术。

患者在就诊时应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是否需要额外检查或治疗。盲目听从建议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可能因手术带来额外风险。

冠心病的预防:调养生活方式胜过依赖药物

冠心病的发生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是几条科学的预防建议:

1. 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分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推荐使用橄榄油或菜籽油代替动物油,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

2. 适当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过量饮酒则会增加血压和血脂水平。

4. 控制体重: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应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

5. 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早发现异常。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适当使用丹参、三七等中药材进行辅助调养,但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正确认识冠心病,积极面对健康挑战

冠心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病情的恐惧和误解。科学认识冠心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配合规范治疗,就能大大降低疾病风险。作为患者,应学会与医生合作,既不过度治疗,也不轻视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 《柳叶刀》关于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研究文章,2021年。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稳定型心绞痛的长期治疗比较》,2019年。

4. 胡盛寿院士,关于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指导意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

0 阅读: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