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隋唐演义》的广泛流传,隋炀帝的残暴荒淫的形象深入人心,开凿大运河,北征高丽,几度南下寻欢作乐。
因他的横征暴敛迫使隋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十八路反王共同讨伐,各路藩镇起兵造反,最终天下大乱,直到李唐王朝结束乱世。
近世为隋炀帝杨广翻案的历史学者颇多,认为隋炀帝雄才大略,刚毅果断。
大运河的开凿利万民利万世,时至今日还有人靠它谋生;北征高丽虽然劳民伤财,但也是国家战略所需,并不是隋炀帝为了显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而刻意为之的。
隋炀帝的争议颇多,当然《隋唐演义》《说唐》《大唐秦王词话》等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就更不可信。
“十八路反王”也大有学习《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戏码而凑出来的数,而且各个版本说法不一可信度并不高。
但南阳王朱粲却是真有其人,而且是恶名昭著的出名。
小小佐吏
朱粲是安徽亳州人,少年时便霸道无赖,很能集结一些泼皮无赖。
青年时在城父县担任小小佐吏,做一些跑腿的琐碎差事。
他是个能忽悠且脸皮厚的人,加上孔武有力,软硬兼施,手底下很能聚集些人,又是城父县本地人,在当地颇有威名。
随着朱粲势力日益增大,就连县太爷也很忌惮他,需要他帮忙维持日常秩序。
朱粲也颇具野心,随着天下起义叛乱越来越多,他就在暗中联络各方势力,集结自己的队伍。
俨然成为城父县的一方霸主。
趁机叛乱
大业十一年(615年),朱粲随军征讨长白山(位于今山东邹平南部)的起义军。
刚开始朱粲作战勇猛,战功卓著,很快受到上司的提拔重用,在军中威望日盛。
他也特别注意在军中培养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圈,并将这个圈子逐渐扩大。
在一次作战部署时,他主动请缨,率领一部分军队作长途奔袭,绕道包抄起义军。
对于这样敢于担当重任的属下,长官格外高兴,对朱粲赞许有加,并多拨给他两倍军力。
可是,背叛与杀戮正在悄然间计划实施。
朱粲带领军队并未走远,而是转身抄近道绕到自己领导的背后,先击杀自己所带军队中的不服从者,然后趁夜色,向自己人发起奇袭。
战斗闪电般开始,闪电般结束,因为朱粲对己方军队部署太了解了,而对面却无一点防备。
朱粲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军队的首领,一时间全军上下噤若寒蝉。
在他血腥残暴的威逼下,这支朝廷剿灭起义军的军队变成了反叛者,也开始了反叛朝廷的起义。
朱粲给自己的队伍起了个很有特色的名字——“可达寒贼”,自己号称“迦楼罗王”——一个很具佛教色彩的称号。
但他却干着最具杀戮的抢劫勾当
。
朱粲所到之地,必定先搜刮抢掠一番,金银钱粮必定全部搜刮干净才肯罢休,根本不给老百姓一点活路。
这样的做法恶毒至极,但是对他的“可达寒贼”们却是极大的利益和好处——有饭吃有衣穿,还有钱花。
这在朝不保夕的乱世是最吸引人的,最起码还有活下去的机会,最起码能填满肚子。所以,朱粲很快集结起十万部众,随着他攻城掠地。
朱粲没有什么政治眼光,更不会想什么长远发展,他聚集部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抢掠。
他先后在荆州、沔阳转战抢掠,一直到终南山南部一带的郡县。
根本没有长治久安的打算,更不讲什么可持续发展,只有一个“抢”字,所以他经过之处即无人烟。
自称楚帝的“食人狂魔”
因为朱粲没有长远目光,所以他的发展壮大也只是人数多少而已,根本没有人才,更不可能治理百姓。
但这不影响他称帝的心,本来占领南阳,自称南阳王的他,见李渊称帝,建立大唐王朝。他也称帝,自称“楚帝”。
很快,他与急切想开疆拓土统一华夏的唐朝军队相遇了。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朱粲在冠军县(今河南邓县)与唐朝山南招慰使(一作山南抚慰使)马元规交战。朱粲这个山大王般的“楚帝”一触即败,队伍都被打散了。
随后几个月,朱粲就是在被唐朝各路大军吊打的过程中度过,四处逃窜,无处安身。
偏偏老天爷对朱粲颇有些偏爱,让他遇到了马元规这个不知斩草除根的自大狂。
马元规不听他人劝告,认为朱粲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没有对朱粲追杀到底,给了朱粲喘息的机会。
朱粲收拢残部,还改了年号为“昌达”,一举攻陷邓州。
因为军队数量巨大,抢光了邓州城粮食也不够分。朱粲就在军中广为传播“要想吃粮,拿下南阳”的口号。
在吃饱肚子的强大诱惑下,朱粲所部于十二月攻破南阳城,马元规战死。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马元规的放虎归山,不仅使自己命丧黄泉,更使无数的老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朱粲的军队越聚越多,后来超过二十万之众。
在汉水、淮河一带抢掠,每到一个地方,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强取豪夺。
他的军队没有任何约束,所聚也都是世间穷凶极恶之人。
每到一个州县,就把所有物资粮食全部聚集起来,吃喝享乐。吃不完也绝不留给百姓,一把火全部焚毁。
所以朱粲所过之处,具是一片焦土。老百姓毫无生存之机
,以至于出现同伴吃同伴的现象。
朱粲杀光抢光烧光的政策很快让他自己尝到了恶果,由于土地破坏严重,没办法快速恢复生产,朱粲的部队很快无粮可抢。没有粮食保证,朱粲只能另想办法。
而这个办法就是惨无人道的吃人。
他不仅逼迫百姓吃,自己还带头吃,以尸体为军粮,真的称得上是毫无人道。
朱粲让士兵烧煮幼童、妇女食用,甚至把自己的爱妃分给部下吃。并对其部下说:“没有比人更好吃的食物,只要其他的城镇里有人,何必为挨饿发愁呢!”
原隋朝官员陆从典、颜愍楚因贬官住在南阳,刚开始朱粲请他们做自己的宾客,充当自己的智囊。
可是二人看不过他搜罗各地妇女、孩子充当军粮的做法,几次劝阻。朱粲恼羞成怒,直接将二人及他们全家都煮熟食用,残忍程度可想而知。
因为他这个残暴的做法,各城各县纷纷反叛他。显州的豪强杨士林、田瓒等起兵攻打朱粲,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人人喊打。
多行不义必自毙
走投无路的朱粲选择投靠大唐王朝。
武德二年二月,朱粲向李渊投诚,由于当时唐朝正在攻城略地,无暇顾及朱粲。
李渊只好下诏安抚朱粲,封他为楚王,允许他在南阳设置官职,自立自治。
并派遣散骑常侍段确到菊潭慰劳朱粲。
可惜像马元规一样,李渊这次又识人不明。段确是嗜酒如命的家伙,而且喝醉之后喜欢嘲笑讥讽别人。
有一次,朱粲为了表达善意,专门摆开宴席招待段确,段确也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不出所料的喝醉了——悲剧再次上演。
原本段确就看不上朱粲这个食人魔王,这次受命这个差事就很不情愿。
现在借着酒劲儿就欺侮朱粲,故意问他:“听说你喜欢吃人肉,味道是不是很好啊?”
朱粲哪里是个能受气的人,就回答道:“吃醉鬼的肉就像是吃酒糟猪肉一样好吃”。
段确虽然醉了,但并不傻,当时就生气了,骂道:“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到了朝中也不过是个奴仆,狗都算不上的东西,还能吃人肉吗?”朱粲未来能不能吃人肉不知道,但现在段确这坨醉鬼肉他是吃定了。
朱粲在宴席上,就让手下把段确和他的几十个随从给捉住,然后全部煮了,分给他的部下们吃。
自古喝酒最误事儿,在一个杀人狂魔、毫无人性的人面前耍酒疯,真的是极其不明智的,不仅害人也害己,还害无辜百姓。
朱粲杀了大唐使者,知道大唐是投不了了,就率军屠杀了菊潭城中的百姓,然后携带抢来的物资前往洛阳投奔了王世充。
王世充当时正急需力量来帮助自己抵抗大唐王朝,见到朱粲就像是见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立刻任命他为龙骧大将军。
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敌人,李渊的次子,天之骄子李二凤,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王世充几经抵抗,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不得不选择投降。朱粲与唐朝有杀使之仇,知道自己没有活路,率领亲随逃跑。
但天下已经大定,不是隋末乱世时节,可以藏污纳垢,现在的天下已经没有朱粲这种食人狂魔的立身之地。
他很快就被大唐王朝的军队给捉住。朱粲见到李世民时,伏地求饶,希望李世民对他也想对其他藩王一样,宽大处理。
可是现在不是当初那个无暇权衡利弊的时候了,现在是安民心,重新创世的时机,像朱粲这样的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安民心。李世民下令在洛水之上斩杀朱粲。
因为朱粲食人的恶名远扬,百姓们极其痛恨他,来围观的人不计其数。
当看到这样一个为祸天下多年的魔头终于身首异处之时,百姓的恨意还是难以消除。
于是百姓们纷纷拿起石头,投击朱粲的尸体,瞬间,石块就堆积出山。这堆积如山的石块,就是朱粲诸多恶行的昭示。
结语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每逢乱世,百姓命如草芥,最先遭殃。流离失所,饿殍于路,甚至易子而食。但凡有些人性和责任感的人,都不忍亲见。
当然也有很多无什么道德感的人趁火打劫,趁乱杀戮抢劫。但像朱粲这种肆意毁坏,大肆抢掠,
甚至以人为食的恶魔真是少有。
清初的王夫之曾说过:“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人不相食是最起码的人性底线,生死关头都不能破的底线。
朱粲这种以杀人食人为乐的东西,真的不能称之为人,他连禽兽都不如。
也愿天下苍生不再经历战乱,不再有食人恶魔的存在,愿生在华夏的我们永为太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