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陈赓列车上两遇国军高官,为何能全身而退?原因耐人寻味

聊史论今大明白 2024-10-30 22:27:03

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意外被捕,经过组织的多番营救方才虎口脱险,脱离魔爪后的陈赓便迅速乘火车踏上了前往江西瑞金中央苏区的路。

这天,当陈赓所乘坐的火车来到徐州站时,在此地做了短暂停留,刚好此时陈赓感到有些疲惫,于是便趁着这间隙,下了火车,来到站台透透气。

然而,就是这透气的功夫,陈赓发现,此时的火车尾部正在加挂一节车厢,随后便发现一群国军军官正簇拥着一位高官登车,陈赓见状,顿时大吃一惊,因为正在登车的正是国军高级将领钱大钧。

说起钱大钧,陈赓并不陌生,因为,他是黄埔一期学生,而他在黄埔军校时,钱大钧正在军校里任副教育长,换句话说,陈赓还得算是钱大钧的学生,再加上他陈赓在黄埔军校名气很大,因此,钱大钧对他也非常的熟悉。

陈赓顿感大事不妙,这下可麻烦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然破裂,而钱大钧此行又恰恰是被蒋介石派往江西“剿匪”的,也就是说,此时的陈赓和钱大钧完全是处于敌对的阵营,一旦被对方发现,只怕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凶多吉少了。

因此,为了避免被对方发现,陈赓只好把帽檐拉低,悄悄地上了火车。

然而,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就在火车离开徐州站不久,钱大钧的副官就径直找到了陈赓,并且传话给他,请他去昔日的老师那里一叙。

眼看无法拒绝,陈赓只好硬着头皮,跟随副官来到了钱大钧面前。

好在,钱大钧并没有为难他,只是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早就发现了他,所以才叫副官跟了过去并请了过来,随后又像拉家常一般,问了他一些“最近在干什么”“准备到哪去”的问题。

然而,此时的陈赓心思根本不在这里,只是撒谎地说,自己最近在到处谋差事,随后又表示,自己就要在下个站下了车。

对此,钱大钧自然是不相信的,但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于是,在到达下一站后,陈赓便与钱大钧简单告别后,就匆匆下了火车。

随后,趁着大家不注意,又匆匆上了火车坐了下来,将帽檐拉得更低,准备继续赶路。

然而,在火车开动后不久,那个烦人的副官竟然又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并且还带着一丝丝狡黠的微笑对他说道“陈先生,既然你没下车,那就再到长官那里坐坐吧!”

很显然,陈赓的这一切行动,尽在钱大钧的掌握当中。

无奈之下,陈赓只好惴惴不安地再次来到了钱大钧的车厢。

然而,令陈赓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钱大钧同样没有为难他,反而是请他吃了饭,所聊的话题也是昔日在黄埔军校的一些旧事,并且在最后,钱大钧还大方地向他表示,既然你有事,就走吧。

就这样,陈赓总算是安然地离开了,并且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陈赓是离开了,可钱大钧的副官却不解了,明明陈赓是我党的重要人物,而钱大钧又是肩负“剿匪”重任而来,可他为何却不将陈赓擒下呢?

对于副官的疑问,钱大钧是这样解答的:“我在黄埔军校教过他的课,总算有点师生情谊吧,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在黄埔军人中是名声在外,老蒋都奈何不了他,我若抓了他,不是自找个烫手的山芋吗,还不被黄埔师生骂死啊!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个人情吧。”

从钱大钧的解答中不难看出,他之所以不难为陈赓,除了有一丝黄埔师生情谊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知道陈赓当时在黄埔师生当中的分量,与其将他擒下招致骂名,倒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来得实惠,对自己来说,也算是明哲保身吧。

其实,从钱大钧对副官的解答中,也反应出当时国军内部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众所周知,不论是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内部看似统一,实际上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算盘,谁都不愿为了“党国的利益”而使自己受到任何的损伤,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心没往一处想、劲无法往一处使,这样的团队,失败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