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赢不了,西方失去目标,乌克兰战争无休止对中国不是好事

回忆当天三岁 2023-09-17 17:37:30

乌克兰危机:战争的背后,外交与利益的角力

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了一年半,关于解决这场战争的前景仍然存在分歧。如今,各方观点日益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立场。一方认为,只要乌克兰在战场上失去获胜的希望,西方将会向泽连斯基政府施压进行谈判,甚至可能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另一方则认为,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陷入僵局,除非俄罗斯自行撤军,否则战斗将持续下去。然而,还有一种可能性,即西方失去了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政治目标,陷入了被动无奈的境地,同时俄罗斯也因维护面子问题而难以妥协。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可能不再是短期冲突,而会演变成数年,甚至十几年的长期对峙。

近期,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曾表示,乌克兰冲突可能会持续十几年。尽管他的言论常常备受争议,但这一言论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正在为一场持久战做准备。

同时,《华盛顿邮报》似乎也对此持相似的看法,认为战线陷入僵持,加上乌克兰、俄罗斯以及欧美等各方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导致战争可能变成长期的消耗战。这里的关键不仅是战争的结束时间,更是失去政治目标的一方。乌克兰原本计划在今年发起反攻,以改变整体战局,然而由于西方支持的有限,这一目标看起来已经变得遥不可及。

一些观察家甚至认为,美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战略设计是逐步升级支持乌克兰,但结果却是乌克兰难以取得胜利,俄罗斯也无法被击败,进而难以谈判。美国并不希望冲突升级,也不希望北约卷入其中,但最终却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甚至无法推动乌克兰取得战场上的优势,进而迫使对手坐下来谈判。

19世纪的西方军事学者克劳塞维茨曾说过,“战争只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延续”,强调军事力量只是达成政治目标的工具。历史上,苏联与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失败,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泥潭等,都是因为政治目标不明确而导致全盘失败的案例。在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中,乌克兰仍然坚持收复全部领土的目标,而俄罗斯则强调维护俄罗斯族群的利益。唯有西方失去了明确的战略目标,随着军事援助逐渐曝露出军工产能不足的问题,甚至连削弱俄罗斯的希望也越发渺茫。

西方对乌克兰危机的前景似乎已经陷入盲区,无法找到解决之道。那么,这场战争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呢?战争的长期化势必会导致俄罗斯与西方的长期对立,这对中国来说可能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俄罗斯在经济上除了依赖中国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因此必须优先确保中国的能源战略安全。此外,乌克兰危机也导致美国和欧洲在军事战略上投入更多资源,减少了用于遏制中国的资源,或者说迫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然而,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真正风险不仅仅在于乌克兰战场的胜负,更在于其可能破坏中国与欧洲的合作,甚至推动美国进一步推动“去风险”和脱钩战略。

对中国来说,必须迅速适应这个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并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取得平衡,以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益。乌克兰危机所引发的西方团结,可能会对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中国需要谨慎应对,并寻求与各方的合作,以确保在这个动荡时期维护自身的稳定和繁荣。

现在,我们期待听取您对这一复杂局势的看法。请在评论中分享您的观点和建议。

0 阅读:304

回忆当天三岁

简介:最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