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的谈判桌上硝烟未散,一场牵动欧洲命运的三重危机正在发酵:援乌峰会无果而终、法国转向东方求援、俄罗斯权力迭代暗流涌动。当27国代表带着分歧离开巴黎时,马克龙拨通北京电话的举动,与克里姆林宫传出的接班人选消息交织,勾勒出地缘政治剧变的轮廓。
在巴黎紧急召开的援乌峰会上,法英两国力推的出兵计划遭遇集体冷遇。尽管马克龙强调“无需全体一致”,但德国、意大利等国对派兵维和的沉默态度,暴露出欧盟内部难以弥合的战略分歧。知情人士透露,东欧国家主张强化军事存在以威慑俄罗斯,而西欧经济体更担忧战争外溢引发的经济震荡。
这场分裂背后是欧洲持续失血的经济现实。多国财政部长私下承认,持续两年的军援已耗尽各国库存,新资金审批在议会屡屡碰壁。法国提出的“联合债券”融资方案遭北欧国家抵制,德国则坚持将援乌支出与欧盟财政规则挂钩,导致50亿欧元特别基金至今悬而未决。
面对美国大选年的不确定性,马克龙将目光投向太平洋西岸。爱丽舍宫消息源证实,法国正通过外交渠道请求中国协助斡旋俄乌和谈。这种转向既源于欧洲对特朗普重返白宫的焦虑,也折射出对现有调停机制的失望——伊斯坦布尔进程搁浅、沙特吉达会议无疾而终,迫使巴黎寻求新突破口。
中方的回应保持战略定力。外交部发言人重申“三不原则”:不拱火浇油、不谋取私利、不设置前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欧使团近期加强与德法智库的对话,着重探讨战后重建与安全保障机制建设,这种“后冲突时期”的布局,显示出独具东方智慧的解题思路。
当欧洲为战争善后焦头烂额时,克里姆林宫传出的职务调整引发全球情报界震动。国防体系出身的久明突获航天集团监事要职,这项任命被观察家视为普京布局权力过渡的关键信号。该集团掌控着俄罗斯卫星导航、战略导弹等核心资产,其领导层向来是通往权力巅峰的跳板。
久明的晋升轨迹暗合俄罗斯政治传统:从特工部门历练(联邦安全局)、主政关键军区(西部军区)、执掌强力机构(国民近卫军),再到统筹战略产业,这条“安全-军事-经济”的进阶之路,与普京当年的崛起路径惊人相似。莫斯科政治学者指出,在特别军事行动持续背景下,具备军事指挥与军工管理复合背景的官员正获得更多晋升机会。
这场多方博弈的本质,是冷战后国际秩序的深度调整。欧盟试图通过《欧洲和平基金》和“战略指南针”计划重塑防务自主权,但成员国在威胁认知、资源分配上的分歧,使得共同防御仍是空中楼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期突访基辅时承诺的10亿欧元无人机援助,反而暴露联盟内部“说得多做得少”的窘境。
历史正在见证拐点的到来:当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俄罗斯开启权力传承、欧洲寻求战略自主,乌克兰危机已然演变为撬动全球格局的支点。马克龙转向北京求援的越洋电话,与普京栽培接班人的航天城任命,或许将在未来某天被视作世界秩序重构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