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的破坏力极大,我国古代的城市如何应对洪水灾害?

天枫说 2023-01-12 13:30:19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多洪涝的国家,以至于现代也遭受洪涝的威胁,虽然现在科技比较发达,在防洪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但是防洪一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我国古代城市是如何应对洪水灾害的呢?

其实古人在应对洪水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我们的古人也一直在和自然做斗争,其中在治理水患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经验,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到后来的治理黄河等,古人在城市应对洪水灾害方面也积累了相当方面的经验。

一、选址

选址是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古代城市在选址上一半选择的都是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洪水的侵害。比如在河南周口淮阳发现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平粮台古城遗址高出周围的地面平均3到5米,如果洪水来袭的话,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洪水的危害!

除了城址地势要较高,古人还特别注意城址地形上排水是否便利。古人发现,龟背形地形排水效率很高,选择龟背形基址建城,城内不会出现内涝。查阅中国古代方志和各种历史文献发现,中国历史上曾有约40座各种形态的“龟城”。此外,城址要有适当的坡降。这样一旦洪水来袭,地势高又兼排水方便,很大程度上减少洪灾的危害。

二、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古人也很讲究排水,他们在建设城市的时候,不仅仅是考虑选址,也会在城市建设方面下功夫,也会考虑到排水系统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城。自从竣工到现在,紫禁城没有一次暴雨成灾的记录,其排水系统现在依然可以用。

紫禁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对原来的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首先开凿了一条绕城的护城河,相当于一座小型的水库,可以应付小型的洪灾。在排水方面紫禁城做的相当好,地势总体是西北高东南低,建设时候利用了地势特点,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排水。

紫禁城城内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雨水首先流入四周房基下的石水槽。台阶或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则都开有沟眼,方便地面水穿过障碍物。地面或明沟的水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暗沟内,再经支线汇入干线,总汇于内金水河。

里面的宫殿一般建设在台基之上,比如故宫的保和殿就是建在8.13米高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的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每逢雨天,雨水从1142个排水孔喷出,不会有洪涝的威胁,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当然了古人除了在选址和建设上下功夫,也会建立水文检测站,检测水文,提前预防,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令我们佩服。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