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的老年人有2种症状,是并发症来了,赶快住院,否则威胁生命

光康玩转养护 2024-11-09 22:31:0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那年深秋,六十八岁的王芝兰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的落日,内心却充满困惑。这位曾经活跃在舞台上的戏曲演员,最近总觉得右腿隐隐作痛,走路也不太利索。起初她以为只是年纪大了,没太在意。直到前几天,她发现右腿不仅肿胀发紫,还经常伴随着刺痛感,这让她夜不能寐。

楼下广场上跳舞的老年人们依旧热情欢快,王芝兰却只能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她回忆起三个月前,隔壁单元的张大爷也出现类似症状,后来被急救车送去医院,诊断为深静脉血栓。这个消息在小区里传开后,让不少老年人都提心吊胆。

一个平静的早晨,王芝兰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突然感觉胸口一阵剧烈疼痛,呼吸变得异常困难。她的女儿小美恰好来看望她,发现母亲脸色苍白,立即拨打了120。经过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们:王阿姨体内已经形成血栓,且已经出现并发症,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显示,老年人血栓形成风险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65岁以上人群中,约1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风险。《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刊载的研究表明,老年血栓患者中有超过40%的人在发现问题时已经出现并发症。

专家提醒,老年人出现血栓通常会有两个典型症状:一个是局部症状,表现为肢体疼痛、肿胀、发热、皮肤颜色改变;另一个是全身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这些症状往往预示着血栓已经产生严重并发症。

在重症监护室里,王芝兰遇到了同病房的李师傅,这位退休的五星级酒店大厨也正在接受血栓治疗。他告诉王芝兰,自己earlier经常站着炒菜,觉得小腿发胀也没在意,直到有一天突然晕倒在厨房,送医检查才发现是肺栓塞。

《中国血栓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一旦出现血栓相关症状,72小时内进行规范治疗的存活率可达95%以上。延误治疗超过一周,并发症风险将显著增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住院期间,王芝兰认识了主治医师郑教授。郑教授解释说,血栓就像河道里的"拦路虎",会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肺部或心脏,就会造成致命性并发症。他建议老年人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

病房里还住着一位曾经的长途客车司机赵师傅,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开了二十多年长途车的他,经常连续驾驶多个小时。去年退休后,他保持着久坐的习惯,结果导致双腿血栓。幸运的是,他的家人发现得早,及时送医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近期发表的研究显示,老年人血栓形成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吸烟、饮食不均衡等都会增加血栓风险。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应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王芝兰的病情明显好转。出院时,她遇到了刚入院的马大姐,这位即将退休的银行职员也是因为血栓问题住院。两人相谈甚欢,王芝兰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了马大姐。

回到家后,王芝兰改变了生活习惯。她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注意饮食均衡,定期进行体检。她还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做义工,向其他老年人宣传血栓预防知识。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推荐,老年人应该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保持心情愉悦。适当参加社交活动不仅能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现在,王芝兰已经康复了。她重新回到了广场舞队伍中,成为了一名积极快乐的"健康达人"。她常说:"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老年人来说,及时发现血栓症状至关重要。通过王芝兰的经历,我们看到血栓并发症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就医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远离血栓的困扰,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正如《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总结的那样:预防胜于治疗。我们期待更多老年人能够提高健康意识,学会识别血栓症状,在问题发生时及时就医,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14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