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中国已提前布局美国乱套,特朗普拿出最后一招

小马拉车市 2025-04-08 17:38:12

据美媒报道,万斯与沃尔兹将访问印度,其目的显而易见,即进行相关外交活动。

首先,审视美国对印度的关税率,为26%,此数值处于中等水平,既非高昂也非低廉。

与亚洲其他国家相较,印度的数量并不占优势,相对较少。

特朗普的行为体现了对莫迪的尊重,即给予其面子。这是显而易见的做法。

这表明美国意图与印度保持良好关系,意在争取其支持,共同对抗中国。

万斯访问旨在探明印度是否愿与美国亲近,共同应对中国。

莫迪在处理此事时展现出镇定与冷静,相较于越南的苏林,其态度更为坚决。

特朗普感到意外,因此派遣万斯前去试探。

此外,特朗普认识到印度在南方国家、上合组织及金砖国家中影响力显著,且在谈判中展现出精明的策略思维。

他们决定削减对美国55%进口商品的关税,但将牛肉、玉米、小麦等关乎6亿农民生活的关键商品列为不可妥协的底线。

这种“选择性开放”策略既缓解了美国带来的压力,又确保了关键民生领域的保护。

在对策上,印度推行“供应链大转移”计划,倡企业考虑美国商品替代中国供应链,并加速与欧盟自贸协定谈判,旨在分散风险。

此前,莫迪意图通过采购大批美国武器及削减美商品关税来讨好特朗普政府,期望其在关税议题上对印度给予更多宽松。

鉴于特朗普态度不明,莫迪决定采取额外预防措施。

1号,印度总理莫迪致电中国,目的有二:一是庆祝中印建交75周年,二是强调中印关系发展利于世界,促进全球多极化。

莫迪致电北京的主要目的是与中国建立稳定关系,并增强双方经济合作。这是他的核心意图,旨在促进中印两国的经济联系。

然而,对于莫迪的言论,其可信度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印度视中国为最大假想敌,认为中国可能采取类似美国的“岛链”战略,即所谓“珍珠链”战略,意图围剿印度。

印度总理莫迪擅长煽动民粹情绪,贸易战后的行动进一步印证了其擅长利用此类情绪的特点。

据统计,至2024年,印度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显著,已达到1160亿美元。

近期印度媒体报导,莫迪总理表明,不会对美国征收的印度商品26%高关税进行报复,他期望通过谈判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从而降低关税。

莫迪政府显然在亲近中方后又对美国妥协,然而对印度而言,这种举动未必有益。

特朗普原计划借印度庞大的贸易顺差迫其多方面靠拢美国,并可能要求印度在地区安全事务上与美国展开合作。

美国原计划将中国、印度及越南的制造业转移至本土,旨在推动本国制造业的增长与发展。

特朗普认为,此举既能解决美国就业问题,又能提升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故在实现目标前,美国或持续向印度等国施压,运用多种措施促进制造业回归本土。

此外,美国或将在贸易谈判等领域向这些国家增设要求,旨在获取更多利益。

因此,印度选择退让是一个明显错误的决策。

对比之下,经过与美国长达8年的贸易战,中国终获谈判主动权。

中国应对美国贸易压力时,坚守立场与原则,经谈判协商,成功争取到最优贸易条件。

中国积极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力求在全球产业链中获取更有利位置。

持续退让将使美国变本加厉,视全球国家为软弱,进而提出更多无理要求。我们必须坚守立场,不容其肆意妄为。

历史昭示,退让往往难以赢得和平与尊重,反而纵容对方变本加厉。

面对美国强势与压力,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在于坚定立场与有力回应。

1 阅读:143

小马拉车市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