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流塘正康骨科:“深夜被剧痛惊醒,大脚趾红肿得像馒头,连被子轻轻一碰都疼到冒冷汗……”这可能是痛风患者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痛风已不再是“老年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痛风大军”。究竟什么是痛风?为何它来去如风、痛如刀割?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痛风是什么?一句话定义:痛风是一种因体内尿酸代谢失衡,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属于代谢性风湿病。
关键特征:
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尿酸浓度超标(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是痛风的“导火索”。
急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关节红肿热痛,60%-70%患者首发于大脚趾。
并发症风险:长期不控制可能引发痛风石、关节畸形,甚至肾衰竭。
二、痛风的发病机制:一场“代谢失控”引发的战争痛风的本质是尿酸生成与排泄的失衡,但背后的机制远比想象复杂!
西医视角:两大核心问题尿酸生成过多:
嘌呤代谢异常: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或体内嘌呤分解加速(如剧烈运动)导致尿酸飙升。
基因作祟:30%的痛风患者存在尿酸代谢相关基因变异(如ABCG2、SLC2A9),导致“先天易感”。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罢工”:肾功能异常或药物影响(如利尿剂)会阻碍尿酸通过尿液排出。
肠道菌群失调: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会减少尿酸的外排,加重病情。
→ 结果:尿酸在血液中堆积,形成针状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甚至肾脏,引发剧烈炎症反应。
中医认为,痛风是“痰湿浊瘀”滞留经络所致:
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导致血液瘀阻,形成关节肿痛。
脾虚湿盛: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生,久郁化热。
肾气不足:肾虚则排泄无力,尿酸堆积。
三、最新研究:痛风的“幕后推手”还有谁?炎症风暴:尿酸盐结晶会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导致“痛到怀疑人生”。
细胞死亡:焦亡、NETosis等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加剧了关节损伤。
生活方式:熬夜、酗酒、肥胖、高果糖饮食,都是痛风的“帮凶”。
四、如何预防痛风?记住这3点!管住嘴:少吃红肉、海鲜、酒精,多喝水(每天2L以上)。
控体重:肥胖者尿酸排泄效率更低,BMI控制在18.5-24。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男性、绝经后女性、有家族史)建议每年查尿酸。
结语痛风虽痛,但可防可控!从今天起,关注尿酸水平,调整生活方式,别让“痛风之风”吹乱你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