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在中南海的怀仁堂给全军搞了第一次大授衔。这次授衔,党中央和足足准备了五年。说实话,对每个参加授衔的人来说,给他们定的军衔,大体上都挺合适的。
没错,事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有些特殊情况会发生。
有关部门给以前当过四野48军军长的贺晋年定了个大校的衔,贺龙一听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他立马去找了管授衔的头儿,中央军委的副主席彭德怀,问是不是给贺晋年的军衔给低了。
彭德怀听了之后挺意外,感觉这评价确实有点儿低了。但贺晋年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自己也做不了主。所以,彭德怀决定和贺龙一块儿去中南海,找毛主席说说这事儿。
毛主席后来知道这事儿了,立马就说:“贺晋年咋能给个大校的评衔呢?”
1935年9月18号那天,红军长征的队伍走到了甘肃岷县南边的哈达铺。就是在那儿,毛主席从一张报纸里头看到了好消息,说西北的红军和他们的根据地都还在呢。
接着,毛主席下了命令,让队伍前往陕北,跟那里的红军队伍汇合。
一个月后,时间转到了10月19号,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中央红军来到了吴起镇。他们迅速跟当地的党组织和政府接上了头,这样一来,中央红军的长征就算是画上句号了。
陕北,就这样变成了红军的安身之所。
那时候,陕北那边正闹得凶,搞了个大规模的“清理门户”,像刘志丹这些陕北红军的头头儿都被扣起来了。毛主席一听这事儿,二话不说,立马派王首道他们一伙人去管西北政治保卫局,还下令把刘志丹他们给放了出来。
刘志丹重获自由后,陕北红军上下都乐开了花。紧接着,他们打了场漂亮的“直罗镇战役”,算是给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安在西北这块地方,送上了一份厚礼,打了个好基础。
陕北是中央红军长征的最终驻足之地,所以,对于陕北这块革命根据地,还有陕北红军的领头人,毛主席以及党中央的其他领导们,心里头都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
贺晋年,那时候是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的师长,他是陕北红军里头的关键人物,帮忙建起来还领着大家往前走。
1928年2月份,那时候全国都处于很紧张的氛围里,18岁的贺晋年可没被吓倒,他大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党组织给他分配任务,他就在陕西、甘肃那边的军阀军队里搞起了兵运活动。
后来,陕甘游击队这支队伍建起来了,贺晋年也加入他们,做了骑兵大队的二把手。说起来,这个陕甘游击队啊,它就是陕北红军最开始的样子。
说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重要创立者和带头人之一,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那段时间,贺晋年主导了兰州的“水北门士兵起义”,虽然没能成功,但它确实在甘肃的革命斗争历程中留下了正面的波澜。
后来,贺晋年先后担任了陕北游击队第一大队的政治领导,还有总指挥部的参谋长这些重要职位。他亲身参与了陕北根据地的多次对抗敌人“围剿”的战斗。
1935年,中央红军到了陕北,那时候贺晋年是81师的师长,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因为他正带着部队在甘泉那边围着敌人打,所以没能立马见到毛主席。
过了俩月后,毛主席在袁家沟特地提出要见他一面。
跟贺晋年一块到的还有师政委张明先和参谋长李寿轩他们几个,大伙儿一到,毛主席就笑着跟他们点头示意,接着就问:“哪位是贺师长呀?”
贺晋年赶紧站起身来说道:“领导,我就是那个贺晋年。”
这次聊天,毛主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当前的形势给大伙讲明白了,接着还给他们加油打气。贺晋年听了觉得特别有收获。聊完之后,贺晋年就被派去中央党校进修,提升自己。
1936年12月,就是“西安事变”发生后那段时间,贺晋年在党校正上着课呢,毛主席突然给他来了个好消息,说打算把81师重新改成红二十七军,还让他来当军长。
任命下达的时候,贺晋年心里头特别暖和,他明白,毛主席心里始终装着陕北红军的事儿。
抗战一打响,贺晋年就挑起了大梁,先是当上了八路军留守兵团里警备第一团的团长,后来又成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里警备第三旅的旅长。
那时候,贺晋年虽然没去前线打仗,但他该干的活儿一点没落下。他负责的地方,土匪被他给收拾得服服帖帖,治安也搞得挺好。还有啊,他还在黄河边上拦住了想要过河的日本鬼子。
另外,在大规模生产活动中,贺晋年率领的部队也是立下了大功。因为这个,毛主席还特别给他颁发了一张奖状,上面写着“勤劳奋斗,永不言败”。
对贺晋年而言,这真的是个超级大的荣耀,那张奖状,也成了他心里的“宝贝疙瘩”。
抗战结束后,党中央定下了新策略,那就是“去北边发展,在南边防守”。紧接着,两万多干部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东北,赶紧占领那片地方。
贺晋年,他是众多干部里的一个。
我们部队刚到东北那会儿,那边土匪问题特别棘手,特别是合江那一带。记得贺晋年在佳木斯搞了个抗战一周年庆祝大会,没想到那些嚣张的土匪竟然直接朝主席台开枪,贺晋年的一个警卫员当场就牺牲了。这下可好,会场立马乱了套,人们惊慌失措,还发生了踩踏。
对于这事儿,贺晋年火冒三丈,觉得肯定是土匪在故意找我们军队的麻烦。
贺晋年火冒三丈的是,才隔了短短三天,那帮土匪居然又跑回去,残忍地袭击了萝北和依兰两个县城,残忍地杀害了我们20多位党的干部。
中共东北局特别这帮土匪,很快下令让贺晋年负责,成立合江地区剿匪总指挥,马上动手清除这些土匪。
贺晋年后来从359旅那里“调”来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专门负责打击土匪。
抗战那会儿,贺晋年在陕甘边区专门对付土匪。现在过了几年,他重拾旧业,干起来依旧得心应手。在贺晋年的指挥下,没花多久,也就一年光景,合江那块地方的土匪问题就大体解决了。
东北民主联军那边知道了这事儿,特地给贺晋年拍了个表扬的电报。
剿匪任务完成后,贺晋年的革命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接着,他先后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的头儿,第七纵队的二把手,还有第十一纵队的司令员这些重要职位。
1949年的时候,48军是由第十一纵队改编过来的,而贺晋年呢,就成了这个新军队的第一任军长。在东北战场上拼杀的那些日子里,贺晋年参与了好多大战,像四平战役,还有秋天、冬天发起的攻势,别忘了还有关键的辽沈战役,他都亲身经历了。
部队往南走的时候,贺晋年被提拔为了四野第十五兵团的副头头,接着,他又参与了平津、湘赣那一带的几场大战。
新中国一建立,贺晋年就被召回东北,当上了副司令员还兼着参谋长,参与了抗美援朝的大战。
1952年进行评级的时候,贺晋年成了副兵团级的干部。但到了1955年授军衔那会儿,他只被授了个大校衔。为啥呢?因为之前党内出了“高饶事件”,贺晋年不幸被高岗给扯进去了。
要是按照贺晋年的经历和他在军队里的影响力来看,给他一个上将的军衔,那也挺合适。但结果只是给了他个大校的军衔,这实在是差得太多了。好在后来有毛主席的点头,贺晋年最终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