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相比其他野战军资历最年轻,抗战胜利后才开始组建。和其他野战军不同,第四野战军前期接连失利,后来发展壮大,越战越勇。

1、秀水河子战斗
1946年2月12日至2月14日,东野歼敌1个团,取得首胜。
东野成立初期,而国军士气高昂,1个团就敢单独出击,与我军一个纵队对战。1946年2月,我军4纵9个团围攻新6军1个团,付出重大伤亡后被迫撤退,沙岭战斗失利。

为了东野取得首场胜利,林帅亲自指挥秀水河子战斗。此战我军集中新四军、山东八路军等主力部队7个团,经过2日战斗,歼灭国军第13军第89师一个多团,歼敌1600余人。
1946年6月7日,东野2个师6个团又取得拉法新站战斗胜利,歼灭国军71军88师263团另1个营。
经过这些战斗,东野终于遏制住国军进攻,稳定了战线,主力进行休整,建设根据地。

2、四平保卫战
1946年 4月18日至5月18日,我军未能坚守住四平。
1945年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包括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山东八路军主力6万多人、新四军第3师3万多人,其他军区抽调的部队,共11万多人。部队组成复杂,冀热辽部队及扩编的部队战斗力极差,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第3师刚到武器都没有装备完整,东北我军初战形势不利。
1945年10月25日,杜聿明指挥国军在秦皇岛登陆,第13军和第52军进攻山海关。东北人民自治军刚刚成立,很快作战失利。此后,东北我军全线撤退,一路丢弃锦州、沈阳等重要城市。
1946年3月中旬,国军新一军已经向北推进到了吉林省四平市。10个师的国军在空中用飞机扫射轰炸,在地面用大炮轰击,以坦克为掩护下进行冲锋。我军有14个师参战,兵力占优势,但是武器装备和战斗力都弱于对手。
我军经过1个月阻击后,被迫放弃四平。撤退时由于司令部作战科长投敌,国军紧追不舍,我军撤退到松花江北才摆脱敌人。

3、新开岭战役
1946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东野首次歼敌1个师。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指挥华野多次取得歼敌1个军(整编师)级别胜利,刘帅指挥中野也取得歼灭整编第3师胜利。此时东野还只能进行歼敌1个团级别战斗,东北国军敢于多路分兵,大胆发动进攻。
1946年秋冬,国军发起辽东、辽南扫荡战,从北满抽调兵力,集中8个师兵力进攻辽东,我军丢失要地丹东,被迫向临江地区转移,处境极为困难。
为了掩护后方机关,东野4纵在新开岭设下伏击圈,配合3纵作战的第10师火速赶来归队。国军第52军第25师号称千里驹师,作战历来骄横,冲在最前面,与52军2师未能协同作战。
我军利用新开岭地区天险,占领周边高地,形成了口袋阵。国军美械装备受到山地严重制约,汽车在山间跑不起来,大炮火力无法发挥作用,陷入被动。
经过3日激战,我军3个师歼灭国军1个师,歼敌8900余人,首次取得歼灭国军一个整师胜利。

4、德惠战斗
1947年2月28日至3月2日,我军又一次作战失利。
1946年秋冬季节开始,杜聿明指挥国军发起持续进攻,东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这一时期,我军从被动防御逐渐转入局部进攻。
1947年2月,东野发起了二下江南战役,攻克长春外围的城子街、卡伦、农安,接着又进攻长春市北75公里的德惠县城。
此时东野经过整编,下辖6个纵队,另有多个独立师、9个炮兵团、1个战车大队、1个高射炮大队、10个骑兵团和1个骑兵支队。部队人数已经超过了国军,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局部战斗火力已经超过了国军。
为了攻克德惠,我军集中4个师另2个团,还有多个炮兵团火力支援,4辆坦克进行作战。守军是孙立人新1军第50师步兵团及保安团,共7000余人。
我军首次进行步兵炮兵坦克协同作战,部队缺乏配合,炮火和坦克火力优势未能发挥。国军新1军训练有素,作战顽强,利用地形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
我军激战3日未能攻克,杜聿明的援军即将赶到,我军只好放弃进攻,回师江北。

5、两次隆化战斗
冀热辽军区位于晋察冀和东北之间,1946年傅作义占领晋察冀首府张家口,切断了该军区与晋察冀的联系。1947年4月20日,该军区由晋察冀划归东野指挥。虽然归东野指挥,冀热辽军区部队长期独立作战,主要对手是华北国军第13军。
隆化是热河省的一个县城,热西专员公署驻地,这里是联系华北和东北两个战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第一次隆化战斗,1947年5月19日至5月29日。
尽管守军只有国军第13军4师10团的2个营,隆化城地势险要,冀察热辽军区部队缺少炮火支援,攻坚经验不足,历经10日战斗未能攻克。虽然歼敌700多人,我军伤亡达2500多人,不得不放弃攻城。
第二次隆化战斗,1948年5月25日至5月26日,历时仅22小时。
1948年初,冀热辽军区主力组建为东野11纵,共3.1万人。程子华司令指挥11纵取得象鼻子山战斗后,率领4个师及炮兵旅准备攻克隆化县城。隆化由国军89师265团负责防守,约2000多人。
31师在炮兵旅的配合下,夺取敌人外围苔山阵地;32师和33师两路进行攻击,隆化中学成为这场战斗的争夺焦点。为了炸毁隆化中学的碉堡,6连6班班长董存瑞毅然用手托起炸药包,光荣牺牲。
第二次隆化战斗歼敌1900余人,守军团长带领一部残敌潜逃。隆化战斗后,滦平、平泉、丰宁等地国军纷纷弃城而逃,承德成为一座孤城。

6、三战四平
1947年6月14日至6月30日,我军攻坚失利。
1947年夏季,东野已经发展到10个纵队40多万人,武器装备也超过了国军。东野取得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胜利,发起夏季攻势,转入反攻。
1947年6月,东野由1纵、6纵、7纵3个纵队攻击四平,4纵担任阻击,我军在兵力和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国军71军负责守卫四平,该军88师和91师刚被我军重创,仅87师建制完整。我军总兵力达10多万人,国军仅有1.8万正规军,战前预计我军优势明显。

陈明仁为了守住四平,抓紧时间重建71军的3个师,将城内的保安队、宪兵、警察、清剿队及地主武装全部编入部队。此外,政府雇员编入战斗部队,71军兵力扩充到3万多人。陈明仁在四平城内修筑了大量碉堡,设置了相互配合的火力点,构筑了鱼鳞式纵深地堡群。
我军在兵力和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突破城防后进展非常不顺利,遭遇国军激烈抵抗。经过一周战斗,我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城区一半儿,守军还在组织顽强抵抗。
6月28日,国军增援兵力已经达到9个师。我军无法攻克四平,只好撤离战斗。
这一仗我军伤亡达1万多人,此战役说明,我军此时尚未具备和国军实行决战的实力。

7、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
1947年夏天开始,东野连续一年攻势作战,东北国军仅剩下沈阳、长春、锦州3座城市及附近区域。
东野拥有14个纵队,70万主力部队,还有30多万地方部队。东北国军辖14个军,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兵力处于劣势,处境困难。
东北决战该如何打?先打长春解决后顾之忧,还是先打锦州关门打狗?经过一段时间反复,林帅终于听从毛主席建议,率领东野主力南下锦州。
为了救援锦州,蒋校长调集11个师北上支援锦州,在塔山与我军展开激战。廖耀湘指挥第9兵团15万多人,从沈阳南下救援锦州,被我军阻击在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
10月15日,东野攻克锦州,俘敌10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10月17日,长春和平解放,仅剩下沈阳一座孤城。
此后,廖耀湘第9兵团被全歼,沈阳、营口相继解放。
该战役胜利,东野百万大军已经锐不可当,随时可以南下支援其他战场。

8、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华北绝大多数地区获得解放。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解放,淮海战役紧接着就开战。此时蒋介石认为华北难以维持,想让傅作义率部南撤,但是他又害怕南撤对国内局势不利。傅作义不愿意南撤,认为自己是杂牌部队怕被吞并,他想西逃绥远,又怕西逃后势孤力单难以生存,一直犹豫不决。
为了避免傅作义部西撤中央军南逃,东野主力12个军提前南下,华北军区2个兵团配合作战,我军兵力达100万余人。华北国军共50多万人,傅作义的1个兵团4个军共17个师守卫北平以西地区,中央军3个兵团8个军共25个师,防守北平以东地区。

战役第一阶段,华北第2兵团、第3兵团在东野配合下,先后歼灭傅作义104军、35军,解放张家口,歼灭傅作义部主力,切断傅作义部西撤退路。
战役第二阶段,东野集中5个军共计34万人兵力,在538门重炮、30辆坦克的优势火力掩护下,攻克天津,歼灭守军13万人,塘沽国军5万多人乘船南逃。
西逃和南逃的路都被切断,北平成为一座孤城。傅作义最终选择和平道路,带领25万国军进行和平改编。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又赶到绥远,促使部下董其武率部起义。

9、衡宝战役
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打败国军最后主力白崇禧集团。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一野进军大西北,二野进军大西南,三野进军东南地区,四野集中在湖北湖南,与白崇禧集团对峙。
白崇禧的桂系有12个军20多万人,是国军仅存的一支主力部队。桂军战斗力强,上下团结,又敢于打硬仗,很难对付。白崇禧布置了一条以衡阳和宝庆(今邵阳)为中心的防线,阻止我军南下。
毛主席提出大迂回大包围战役方针,要求四野正面出击牵制、两翼战略迂回,最终形成大包围全歼敌军。林帅指挥四野第12、第13、第15兵团和二野第4兵团共50多万人发起战役,此战役历时34天,歼敌3个军4.7万余人。

此后,四野和二野部队解放广东省。解放广州后,林帅命令部队休整。陈赓大将为了追击余汉谋南逃部队,顶风违抗命令。第4兵团以每日150里的速度,克服极度疲劳,连续追击8日,歼敌4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此后,四野和二野部队解放广西,全部歼灭白崇禧集团。

10、海南岛战役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四野解放战争最后一战。
1949年底,在四野和二野陈赓兵团追击下,国军粤军余汉谋集团、桂系白崇禧集团残部逃至海南岛。海南岛国军共有5个军19个师,约10万人。此外,还有海军舰艇50艘,空军作战飞机20多架,由薛岳统一指挥。
四野由第15兵团第40军、第43军担负登岛作战任务。从红军时期开始,岛上一直有琼崖游击队,此时已经发展到2万余人武装。我军最高指挥是叶剑英元帅。

解放海南岛作战吸取了金门战役失利教训,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3月进行了充分准备。海南岛作战比金门作战有多个优势:
1、海南岛面积为3.39万平方公里,金门岛面积仅152平方公里,因而海南岛上作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2、海南岛上有琼崖纵队,登陆部队有接应,有根据地可以立足。
3、海南岛海岸线长,登陆点多,国军难以全面防守,便于我军偷袭登陆。
4、海南岛距离台湾达1000多公里,相对孤立,台湾海军空军难以支援。
5、守岛的国军都是败军部队,士气低落。
1950年3月开始,邓华、韩先楚等人指挥40军、43军进行了多次偷渡登陆,1个月时间登陆部队近1个师,登陆部队在岛上立稳脚跟。

1950年4月16日,解放军8个团2.5万余人,突破国民党军舰封锁,第二日成功登陆。4月23日,解放军第二梯队5个团兵力渡海,4月24日顺利登陆。我军接连取得胜利,国军只得放弃海南岛,乘船逃跑
该战役歼敌3.3万人,解放军伤亡4500多人,6万多国军乘船逃往台湾。
截止1950年1月,第四野战军下辖6个省军区、16个军和其他部队共150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歼灭蒋军正规军188万,此外歼灭土匪135万人,合计323万人。歼灭正规军数量排在三野和二野之后,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