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邓小平去世,大他五岁的继母知晓后怔愣良久,说的话充满遗憾

正一品 2023-10-18 12:22:56

1997年2月19日,93岁的邓小平瞳孔离散,他是真的舍不得离开啊!但随着床榻边医疗监控仪器发出刺耳的尖鸣,邓小平走了。

极为短暂的沉默过后,邓小平的家人和来送别邓小平的工作人员呜咽抽泣,泪流满面。

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院子里,只比邓小平大5岁的继母还在眼巴巴看着大门口,她在等儿子小平出现:“希贤,怎么还不回来呢?”

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只比邓小平大五岁

乏善可陈的过往

不同于邓小平同辈的兄弟姐妹,他青年时期对继母夏伯根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当得知父亲续弦的时候,邓小平早已出国求学。多年来不曾回过家乡的他,根本没有机会见夏伯根,这位只大自己5岁的继母。

后来也只在机缘巧合之下,零星地知道些关于老家和继母夏伯根的消息。

比如夏伯根只是一个贫苦船工的女儿;比如她给家里添了两个女儿;比如1936年邓父病故后,夏伯根一直寡居,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尽可能照顾孩子你们平安健康的长大……

夏伯根是邓小平的继母

邓小平和夏伯根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50年。

这一年,重庆刚刚解放,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组织将恢复治理西南的重任交给了他。

邓小平上任后,重手稳住西南局势,待一切基本稳定,他决定将继母夏伯根从老家广安接到重庆。邓小平知道常年的战乱让家人吃足了苦头,如今国内形势大好,他也希望能多陪陪家人、照顾家人。

邓小平和夏伯根初见时,穿着一身朴素干净的中山装;被接到重庆的夏伯根衣服洗的发白,仔细分辨还能看到缝补的补丁。

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

看着邓小平身边的人对他恭敬有加的样子,夏伯根很局促不安,有些紧张地不断搓着手指。她是这个只比自己小5岁的男人的继母,可他们此前一面都没有见过,她真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但很快,一双温热的手伸过来,覆盖在夏伯根的手上。

夏伯根抬眼小心地看着邓小平。

邓小平目光不躲不闪,嘴角轻轻扬着,柔和地对夏伯根说:

“夏妈妈,今后我们一起生活,您是弟弟妹妹们的妈妈,也是我的妈妈,今后,我们给您养老!”

从此之后,邓小平一直履行着这个诺言,将夏伯根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悉心照料着。

邓小平一直履行诺言细心照料着夏伯根

小平是我的孩子

后来到1952年,邓小平因为工作变动,将一家人接到北京。一下子加大的工作强度让邓小平和妻子卓琳辛苦不已。

夏伯根将这一切看在眼中,虽然邓小平夫妇从未要求她要为家里做些什么,但夏伯根很认真地想:邓小平是我的孩子,早年打仗,现在又天天忙国事,我帮不上什么忙,但替他们夫妇照看照看孩子、管管家事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此想着,夏伯根主动揽过家里所有的家务事,天刚破晓,邓家的厨房里就出现小心而细微的响动。等邓小平夫妇和孩子们起来以后,热气腾腾的饭菜已经端上了桌。

邓小平和家人(夏伯根在邓小平左手边)

吃完饭,邓小平夫妇和孩子们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夏伯根就留在家里洗衣服、打扫卫生、做午饭晚饭……有夏伯根的帮衬,邓小平夫妇并不用很操心家里和孩子们的事情。

有时候难得的闲暇时间,邓小平夫妇回到家和孩子们相处,看着健康快乐的儿女,他们就知道夏伯根在孩子们身上到底耗费了多少心血,也由此十分感激夏伯根。

后来邓小平因为特殊原因暂停工作,甚至不得不搬到江西过苦日子。

邓小平夫妇和继母在江西

夏伯根知道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认真地收拾好行李,等邓小平来找自己时,坚定地告诉邓小平她要照顾他们,苦日子什么的她一点都不怕!

在跟着邓小平夫妇到江西后,夏伯根就像保护家里尚小的孩子一样,对早已是家里顶梁柱,能独当一面的邓小平依然护持有加。

如此又过了几年,峰回路转,与邓小平夫妇相依为命的夏伯根重新回到北京。

这时候,家里曾经尚小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

邓小平和家人,继母在他的右手边

看着一群软软糯糯的小团子,夏伯根的眼眶湿润,邓小平夫妇和儿女也招呼着小豆丁们,喊夏伯根“老祖”。此后生活虽有波折,但夏伯根真的很满足。

希贤,真的走了?

也许是早年的辛苦败坏了身体底子,夏伯根90岁以后小伤病不断,后来更是确诊了阿兹海默症。

自从变成阿兹海默症患者以后,夏伯根经常认错人,唯二不会认错的,就是邓小平和他的妻子卓琳。

邓小平和妻子卓琳是夏伯根唯二能认清的人

不同于其他阿兹海默症患者很容易走丢,夏伯根很少出门,她总是坐在家里的小院内,缩成一小团静静地等待着邓小平。

每当邓小平和卓琳的身影一出现,夏伯根就显得很高兴,颤颤巍巍拄着拐杖,努力地站起来、迎上去,仿佛久别的故人上门,心下只余激动,倍感惊喜。

不过进入1997年以后,邓小平的身体很不好了,也没有办法时常来探望夏伯根。

夏伯根不知道这些,她总是坐在自己常坐的椅子上,眼巴巴看着大门口,期待邓小平或者卓琳忽然出现。

1997年2月19日,夏伯根终于等来了卓琳。她像个孩子一样,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站起来,问卓琳“希贤怎么没有来”。

希贤,希贤,夏伯根最喜欢叫邓小平“希贤”,仿佛如此能穿过岁月,陪伴那个尚未改名的邓小平褪去稚气,长大成人。

卓琳看着夏伯根,忍不住又落下泪来,她轻轻地对夏伯根说:

“妈妈,小平他,走了……”

夏伯根骤然得知这个消息,整个人凝固了,就像是一座雕像,她怔愣良久,喃喃着说了句话:

“希贤……真的走了……”

在这天之前,夏伯根虽然患有阿兹海默症,但一直能正常吃饭和生活,可1997年2月19日得知邓小平去世的消息后,夏伯根突然就不吃饭,不喝水了。

邓小平于1997年2月19日去世

后来在医院的救治和卓琳的悉心照料下,夏伯根看上去又恢复了往日正常,可曾经和她在江西相依为命的卓琳知道,夏伯根没有好。

邓小平曾经对她和夏伯根说过:

“我们三个人,一个人都不能少,少了哪个都活不成。”

果然,夏伯根的身体状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朽着。

2001年,夏伯根在代表希望的春天,溘然长逝……

参考资料:

[1]《邓小平同志的家风》 学习时报

[2]《【孝老爱亲经典故事讲述】第四篇: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

[3]《逆境中的邓小平夫妇及继母夏伯根》 广安日报

16 阅读:4880
评论列表
  • 2024-04-05 10:46

    邓公做人做事都值得历史大书特书

  • 2024-07-07 17:38

    致敬伟人邓公!!!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