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介绍一型来自德国的自行防空炮,由克虏伯公司设计生产的一号防空坦克。
▲一号防空坦克受凡尔赛条约影响,德国在一战后被禁止发展坦克等进攻性武器,但条约并没有限制德国发展民用的履带式车辆,因此魏玛政府开始以发展“农用拖拉机”的名义发展坦克,这种发展的结果就是后来被称为一号坦克的轻型坦克,官方名称为“第101号特种车辆”。当时德国所有以民用名义发展的车辆均采用“特种车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一号坦克1939年大战爆发后,一号坦克和其后辈,二号及三号坦克作为德军主力,参加了入侵波兰,丹麦,低地地区(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的作战,到1940年,随着三号和四号坦克开始量产,德国陆军认为,只装备机枪的一号坦克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随即开始进行退役,大部分被送回后方,作为训练车辆服役。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相比于之前遇到的敌人,苏联陆军显然在实力上要强不少,由于苏联空军规模很大,德国空军对战区一直无法实现完全制空权,这就对陆军野战部队的防空提出了要求。当时德国陆军的防空武器主要是由卡车或半履带车为底盘,搭载20毫米或37毫米高射炮组成,这种武器的优点是方便生产,但其基本没有防护能力,同时轮式底盘也不适应苏联西部泥泞的环境,因此德国陆军提出,在坦克底盘上发展防空车辆。▲二战前期德国陆军的防空车,使用半履带车底盘由于前线需求大,作为主力的三号和四号坦克自然不能被用作防空车辆底盘,这时德国陆军盯上了已经退役的一号坦克,当时一号坦克虽然已经退役,但德国陆军还有数千辆库存。在确定了改装可能后,德国陆军命令克虏伯公司立刻着手,基于一号坦克底盘改装防空车辆。1941年底,克虏伯公司完成了24辆防空战车的改装,这些车辆被编入第614防空营,前往罗马尼亚参战,同年正式定型服役,根据其采用的底盘,被命名为一号防空坦克。▲一号防空坦克一号防空坦克在底盘上和一号坦克完全一样,但其取消了炮塔,采用了半开放式炮座,同时炮塔环被向前移动以腾出存放弹药的空间。车组成员为两人,分别为驾驶员和车长兼炮手兼装填手。▲另一种使用一号坦克底盘的防空战车,搭载两门20毫米MG-151航空机炮动力系统方面,一号防空坦克搭载一台克虏伯M305型四缸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60马力。该车最大公路速度40千米每小时,作战范围180公里。火力配置方面,一号防空坦克搭载一门20毫米FLAK-30/38式高射炮,发射20*138毫米规格弹药,使用20发或10发弹匣供弹。主力弹种为PZGR-40穿甲曳光弹,最大穿深48毫米,没有配备近炸引信。▲20毫米FLAK-30/38式防空炮副武器方面,一号防空坦克没有配备机枪和烟雾弹发射器,车组成员使用瓦尔特P38手枪和MP40冲锋枪自卫。防护方面,一号防空坦克使用半开放式车体,其火炮前部有一块7毫米厚的炮盾,车体装甲为全向14毫米。整体防护能力较为贫弱,因此主要用作二线防空或反坦克作战。除了使用一号坦克,德军还曾经使用捷克产38T轻型坦克为底盘,搭载同样的20毫米机炮作为防空武器,称为38T防空坦克,在战争中后期,随着德军逐步丧失制空权,德国陆军改装了很多类似的车辆。▲38T防空坦克在加入德军服役后,一号防空坦克就被派往东线作战,配属在机械化师的野战防空营,进入二战后期,随着盟军战机的防护能力日趋提高,加上其速度加快,20毫米防空炮已经难以造成有效杀伤,因此这些防空坦克被重新编入步兵部队,作为反步兵和其他软目标及轻装甲目标的火力补充,一直服役到二战结束。战争结束后,这些战车都被盟军销毁,没有一辆完整留存到今天。
▲在前线作战的一号防空坦克
单管的火力就是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