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亿美元蒸发!英伟达被美国“卡脖子”,外媒:华为又赢了!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4-16 20:57:55

2025年4月16日,英伟达一纸公告震动全球科技圈:美国政府无限期暂停英伟达特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出口许可,导致该公司单季度计提55亿美元损失。这颗曾被寄予厚望的“合规芯片”,在诞生仅18个月后便沦为中美科技博弈的牺牲品。

但戏剧性的是,中国AI企业并未陷入恐慌——国内巨头早已悄然将订单转向华为昇腾910B,后者性能已逼近英伟达旗舰级H100芯片的90%。一场关乎万亿算力市场的权力更迭,正在禁令的裂缝中加速上演。

 

英伟达H20芯片堪称“戴着镣铐跳舞”的典型产物。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其FP16算力仅为H100的三分之一,内存带宽也被刻意限制至4TB/s。即便如此,它仍是2024年中国市场最抢手的AI芯片:单卡售价超10万元,八卡服务器整机价格一度飙升至110万元,甚至与未被禁售的H100持平。

这种畸形高价背后,暴露出中国企业对算力的饥渴与无奈。然而转折发生在2025年初——华为昇腾910B通过架构优化,在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场景下,单卡性能达到H100的85%,而功耗反而降低20%。某头部云厂商工程师透露:“昇腾的强项在于集群效率,千卡规模训练任务中断率从H20的5%降至0.3%,这才是企业刚需。”

禁令如同一把双刃剑,既重创英伟达业绩(中国区收入预计骤降60%),也为国产芯片撕开市场缺口。2024年,昇腾910B出货量突破40万片,首次超越英伟达A800系列。更值得关注的是生态迁移成本的大幅下降:国内大厂平台均已原生支持昇腾架构,CUDA代码迁移效率从早期的30%提升至70%。某券商测算显示,若华为2026年实现5nm工艺量产,昇腾芯片在推理场景的成本将比英伟达方案低54%,彻底打破“国产必贵”的魔咒。

 

这场博弈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技术合规性正让位于政治合规性。美国商务部最新规定要求,任何含有美国技术超10%的芯片对华出口均需审查,甚至试图阻挠ASML为中国客户提供光刻机维护服务。

但高压政策反而催生“反作用力”——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芯片良率突破90%,中芯国际N+2工艺量产7nm级芯片,华为更与芯原微电子合作研发3D芯片堆叠技术,用成熟制程实现等效5nm性能。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言:“制裁只会让中国用20年时间重建一个完整半导体生态。”

 

资本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投票。禁令公布后,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5%,而华为供应链企业集体飘红:拓维信息涨停,寒武纪单周涨幅达23%。更深层的信号来自应用端:阿里云推出基于昇腾的“平替方案”,企业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60%,主流平台的推荐算法全面迁移至昇腾平台,日均推理请求量突破万亿次。

这些案例证明,国产替代绝非“政治任务”,而是商业竞争力的真实跃迁。正是如此,一些外媒表示:华为又赢了!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当华为昇腾在性能、成本、生态三方面逐步逼近国际巨头,中国企业是否会彻底放弃“幻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4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简介:一个具有灵魂的作者,网罗科技最前沿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