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符三年(876年)九月二日,王仙芝率数万之众合围汝州,一举从南门攻破城池,活捉刺史王镣,杀死正好在城内的刑部侍郎刘承雍。汝州离洛阳只有一百七十里,是洛阳的重要屏障。它的失守,顿时引起洛阳城内一片恐慌。
1、宋威的盘算
为了稳定东都的局势,僖宗派左谏议大夫杨授前往洛阳宣慰,下了一道《宣抚东都官吏敕》,文中对唐军的镇压失利以及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迅猛发展之势不得不有所承认,并且说“洛邑震惊,都城纷扰,旧相护几筵回避,群官挈妻子奔逃。”
可见当时唐军与农民起义军的较量处于不利的形势。
农民起义的烈火在东南地区熊熊燃烧,其中浙西是经济富庶之地,是晚唐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王郢起义也是僖宗朝廷的腹心之患。
乾符三年六月,僖宗下诏以左神武军大将军宋皓充江南行营诸道招讨使,征调诸道兵共一万五千名前往镇压。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王郢继攻陷望海镇(今浙江镇海县)之后,又攻下台州(治在今浙江临海)。台州刺史王葆退守唐兴(今浙江天台)。僖宗下令浙东、浙西和福建各出水师助剿。
不久,镇海节度使裴璩诱降王郢的部将朱实及其部众六七千人,收缴器械二十余万,大大削弱了王郢的实力。
王郢收拾余众转攻明州(治在今浙江宁波南),被唐军射杀。
这支农民起义军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但是,在对付王仙芝、黄巢起义军方面,唐朝仍是节节败退。
僖宗在《宣抚东都官吏敕》中提出“赦王仙芝、尚君长罪,除官,以招谕之”的诱降方针,但未奏效。
王仙芝等继续四处攻城掠地。先是攻克阳武(今河南原武县),接着围攻郑州不下。
关东的州县地方守军大抵皆畏惧农民军,只求保守各自的城池。因此农民军得以纵兵四略,并未受到多少阻碍。而调集来的诸道兵又贪财,在追击农民军时,碰到农民军故意丢在路上的赀布,都争相拾取,逗挠不前。
所以,农民军继续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先攻逼申州、光州,又攻下隋州,活捉其刺史;占据安州稍作休整,再分奇兵围舒州,进击庐、寿、光等州,如入无人之境。
而身为诸道行营招讨使的宋威也暗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对副使曾元裕说:昔庞勋灭,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
说他此时已预见到农民起义军有成功的一天,这倒未必。但他鉴于“狡兔尽,良狗烹”的历史教训,想利用农民起义为自己多捞点好处,则是真实的想法。
所以,他带军每尾随农民军一段,即顿兵观望。
最后干脆在毫州(治在今安徽毫县)滞留不进。曾元裕也在蕲州(治在今湖北蕲春)和黄州(治在今湖北新州)一带拥兵观望。
这反映出在农民起义的浩大声势面前,部分高级官吏对唐朝的统治已开始丧失信心。
2、郑畋的主张
乾符三年十一月,唐朝的郢州(治在今湖北京山)、复州(治在今湖北沔阳西南)被占。
十二月,申州(治在今河南信阳)、光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庐州(治在今安徽合肥)、寿州(治在今安徽寿县)、通州(治在今四川达县)、舒州(治在今安徽潜江)等六州也相继落入王仙芝手中。
此时,宰相郑畋上言僖宗,要求撤换宋威、曾元裕,说:
主张以陈许节度使(治在今河南许昌)崔安潜为行营都统,以前鸿胪卿李琢代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使,以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代替曾元裕为副使。
郑畋字台文,也是个与宦官有一定关系的官僚。
他的父亲郑亚担任桂管观察使时,与担任监军的宦官西门思恭颇有交情,曾托他有机会要关照郑畋的仕途。
后来西门思恭入京当神策中尉,知郑亚已死,果然把郑畋接到长安,视如自己的甥侄,“选师友教导之。”
不过,由于郑亚受知于李德裕,卷入了“牛李党争”,而在宣宗时期,牛僧儒一派的白敏中、令狐綯相继执政十余年,李德裕一派彻底失势,郑畋受到牵连,宦途一直停滞不前。
到咸通初年,令狐綯罢相后,他的仕途才有了转机,经由刘瞻的引用,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担负替皇帝起草诏敕文稿的责任。
咸通十一年刘瞻因谏劝懿宗囚杀医官一事而被贬,郑畋也因起草刘瞻的贬官制文时涉嫌故意“过为美词”,被贬为外官。
僖宗即位后召他入朝加以重用,于乾符四年提升为宰相。
此时,西门思恭信似乎仍有一定的地位,他在乾符四年七月由左监门卫上将军升任右威卫上将军。
但是,这只是一种用来表示武官或宦官的资望的闲官,手中并没有实际的兵权。所以,郑畋尚缺乏掌握实权的宦官头子即田令孜的有力支持。
正因为如此,平时僖宗信用的就是依附田令孜的宰相卢携,以致郑畋因“言计不行”,曾经要称病退位。
不过,此时僖宗眼看在江南的统治有崩溃之虞,不得不采用郑畋的主张,撤换了宋威和崔安潜。
3、招安王仙芝
另一方面,唐朝也没有放弃诱降活动。
乾符三年十二月,王仙芝攻打蕲州。蕲州刺史裴渥与当时宰相王铎是“门生”和“座主”的关系,而王铎又是王镣的堂兄。
所以,裴渥试图救出王镣,以报座主知遇之恩。
王镣也在农民军内部加以配合,他怂恿王仙芝,由他出面写信跟裴渥联系,双方约定束兵休战;而裴渥则答应替王仙芝向朝廷奏求官职。
此时,王仙芝发生了动摇,他带上三十多人入城与裴渥谈判。裴渥大摆宴席,赠送了一大堆礼物,与王仙芝达成协议草案。
裴渥的表状送抵长安后,朝廷上发生一场争论。
起初,除了王铎之外,其他几个宰相都反对赦免和招降王仙芝,认为当年庞勋声势那么浩大,最终还是被诛灭了,“今仙芝小贼,非庞勋之比,赦罪除官,益长奸宄。”
其实他们是色厉内荏,农民军的进攻已使唐军穷于应付;加上王铎救弟心切,一再坚持,僖宗便同意蕲州草约,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派一名宦官作为敕使,带着“告身”(授官文书)前往蕲州。王仙芝接到告身后相当高兴,裴渥和王镣也自以为得计。
但是,这时以黄巢为首的一些农民军将领坚决反对王仙芝艺接受招抚。
黄巢怒斥王仙芝以牺牲广大义军的利益去换取个人荣华富贵的背叛行径,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
其他将士也“喧噪不已”。
王仙芝看到众怒难犯,只好放弃投降企图,率军攻打蕲州。裴渥逃往鄂州,敕使逃往襄州,王镣仍被农民军拘禁。
但是,唐朝的蕲州诱降活动仍然对农民起义军的团结起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农民军在攻下蕲州后分为两支,一支由黄巢率领北返曹、濮地区,另一支由王仙芝、尚君长带领继续在江北活动。
在唐朝正逐渐调集大军加紧军事镇压的时候,农民军的一分为二显然分散了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样长期分兵作战下去,必然产生不利的影响。
乾符四年二月,王仙芝攻下鄂州(治在今湖北武昌)。三月间,黄巢攻下郓州(治在今山东郓城)和沂州,打死天平军节度使薛崇。
僖宗看到形势越来越严重,连忙发布一道《讨草贼诏》,对王仙芝等义军首领再次进行威胁和利诱。
他在诏书中首先列举庞勋和王郢反抗失败而身死之例,说:“近者庞勋拒命,王郢挺灾,结聚至多,猖狂颇甚,寻则身膏原野,家受诛夷。”
又举朱实等投降受到封官之赏的事例,然后说:
最后,他宣布:
若诸军全捕得一伙草贼数至三百人以上者,超授将军,赏钱一千贯。如乡村有干勇才略,而能率合义徒,驱除草寇者,本处以闻,亦与重赏。
这是号召各地藩镇和地主豪强武装共同镇压农民起义。
4、农民军的分合
大概在三四月间,由于卢携的支持,宋威又重新被任命为诸道招讨使,作为镇压草军(农民军被称为草军)的统帅。
唐朝调兵遣将加紧了围剿步伐,这使王仙芝与黄巢等草军将帅感到联合的迫切性。
先是黄巢在四月间与以前率军进入嵖岈山(在今河南遂平西)的尚让一部会合,而后王仙芝也带兵北上和他们会师。七月间,草军集中兵力发动了围攻宋州的战役。
宋州滨临汴水,既是南北大运河的咽喉要地,又是洛阳和汴州的东南屏障,宋威就驻扎在这里。
在此之前,僖宗已下密诏要徐州、泗州等地派精兵巡护漕运。
如今草军合围宋州,旨在切断运河通道。唐军出动平卢、宣武、忠武三道的兵力堵截农民军不住,宋州遂被包围。
正当宋威龟缩城内一筹莫展之际,忠武节度使崔安潜派本道兵七千,让左威卫上将军张自勉率领赶去救援,杀死草军二千余人,解了宋州之围。
后来宰相郑畋称赞崔安潜主动发兵“解宋州围,使江、淮漕运流通,不输寇手。”说明宋州战役取胜对于唐朝是至关重要的。
王仙芝、黄巢在宋州受挫后又分兵作战。乾符四年八月,王仙芝攻下安州(治在今湖北安陆)和随州(治在今湖北随县),活捉随州刺史崔休徵。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派他的儿子带兵救援随州,不敌而死。李福上奏求援,朝廷派遣左武卫大将军李昌言率凤翔镇的五百骑兵驰援。王仙芝却挥师转攻郢州、复州等地。
十月,拥兵蕲州、黄州的崔元裕以逸待劳,击败前来进攻的王仙芝,斩首四千级。
5、王仙芝请降使被杀的后果
在这期间,唐廷内部围绕着是否信用宋威的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论。
先是,当张自勉率七千忠武军士兵解救了宋州之围后,宰相卢携、王铎主张把张自勉所率兵拨归宋威指挥,而宰相郑畋不同意,不肯签署奏章,双方争执不下,都以辞职互相要挟。
僖宗既不能裁断是非,也不准他们辞职。十月间,双方又为对草军用兵的方略问题在僖宗面前争论起来,郑畋除了坚持反对将崔安潜的七千忠武兵全部拨给宋威指挥的意见之外,还揭发宋威“欺罔朝廷,败衄狼藉。又闻王仙芝七状请降,威不为闻奏。”主张加以罢黜。
尽管由于卢携不以为然,郑畋的建议未被僖宗采纳,但宋威自己因确实师出无功,感到了压力。
十一月,招讨副使、监军杨复光派人再去游说王仙芝来降。
杨复光是福建人,本姓乔,是懿宗朝左神策中尉杨玄价的养子,有武力,有谋略。
此时,王仙芝再次为官爵之诱所动,派尚君长、蔡温球等人赴长安请降。
宋威知道这一消息,派兵在颖州(治在今安徽阜阳)西南劫获尚君长等,囚送长安,却谎称是自己与尚君长等交战生擒的。
杨复光得知后,上奏说明尚君长等人确实是奉王仙芝之命来洽降的,不是被宋威擒拿的。僖宗派人去调查,“竟不能明”。
十二月,尚君长等人被杀于长安东市的狗脊岭,他们既是王仙芝动摇投降的牺牲品,又是宋威贪功冒赏的垫脚石。
尚君长是草军的重要将领,一直跟随王仙芝转战南北,屡立战功。
3、宋威再次被罢免
他的被骗杀激怒了王仙芝,他立即对荆南(治在今湖北江陵)发起猛攻。荆南节度使杨知温是个文人,不懂得用兵。当有人禀报草军来攻时,他以为妄言,仍不加防备。
时值冬天,汉水狭浅,草军顺利渡江。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一那天,大雪纷飞,正当杨知温在接受将吏的节日祝贺的时候,王仙芝率军突至江陵城下,很快就攻占了外城。
杨知温的将佐急忙固守内城。双方战至日暮,杨知温一直龟缩在府内不敢出来。后来,在将佐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出来巡视,看到士卒拒战,守城有望,方派人向山南节度使李福告急。
李福亲自带着全镇之军以及驻扎襄阳的五百沙陀骑兵赶去救援,在荆门击败一部分草军。王仙芝闻讯撤离江陵。
江陵是长江中游重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几乎失守,朝廷大为震惊,言事者都归咎于宋威失策骗杀尚君长等。
刚好招讨副使曾元裕于正月六日在申州(治在今河南信阳)东大败王仙芝,杀死万人,威风凛凛。
朝廷便将宋威撤职,以曾元裕为招讨使,以张自勉为副使。
同时,由于唐朝与南诏在乾符四年初握手言和,结束了将近二十年的战争状态,西南边境不再是军事重点地区,唐朝就把镇守西川的高骈调任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以加强长江中游的防务。
乾符五年二月,曾元裕在蕲州的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与王仙芝展开决战,结果斩杀草军五万余人。
王仙芝战败而死,其余部由尚让带领与正在攻打亳州的黄巢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