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
传统经典器型之
满瓢
❈
设计创意源于曼生石铫壶
—
且学公家作名钦
砖炉石铫行相随
历史典故 +
说到石瓢这款经典壶型,想必许多壶友都不陌生,有子冶款、心舟款、景舟款等等,其中顾景舟先生所制大满瓢尤为经典,丰润饱满极有张力,『景舟石瓢』也因此成了如今的经典款式。
但是很多壶友或许不知道,其实这款壶型并不是景舟先生所创,而是景舟先生经一个人的满瓢样式改进而来。
这个人,便是陈光明。
顾景舟记曰:『陈光明,字匡庐,小名润宝。中年以后,依其女侨遇上海。技艺较同辈精致,被同代艺人誉为二陈,即清初陈鸣远,清末陈光明』
陈光明,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间人,原籍金陵,自幼侨寓蜀山,善作紫砂器,工艺精湛,格调高雅,是当时的名家好手之一。
后陈光明随女儿侨居上海,曾与顾景舟先生同在上海『郎氏艺苑』仿古,景舟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上海仿古的名手里,手艺最高的,当数陈光明』
我们从零星的资料里,无法完整考证那段过去,可能当时年轻的景舟先生也曾与陈光明先生见过,或是谈论紫砂心得,或是交流技艺……
或许,在当时,这把满瓢就在景舟先生心中留下了一颗种子。
陈光明石瓢
陈光明款满瓢,其所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
足呈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
陈光明石瓢
直流,简洁见力度,为暗接处理,融于壶身整体。把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互补,形成和谐的视觉效果。
平压盖,桥钮,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的特点。
拍卖之最 +
顾景舟制 江寒汀画 湖帆石瓢
成交价 RMB 28,175,000
铭文 湖帆壶刻字为「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
壶上孤雀雪梅画之落款为「湖帆道兄正画。寒汀」
近现代仿古 锦集
无论仿古与创新,各种万千
清 陈光明制
段泥光明石瓢壶
陈光明设计的石瓢,我们多称之为满瓢,其完全不同于子冶的清瘦,体现的则是饱满和丰润,壶身极富张力,后顾景舟在此基础上增大了壶流的直径与壶把上扬角度,设计制作了景舟石瓢。
顾景舟制 | 吴湖帆书画 | 唐云石瓢
景舟石瓢 合创五尊之一
此壶为石瓢式, 阔口、短直流、环状柄。壶身一面刻诗文“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另一面刻 竹叶,书款“湖帆”。
此壶器型敦厚古朴、气韵 深沉;书法若游云惊龙,银钩铁 画、笔底春风;竹枝图灵动传情、 刻工利落稳健。诗画相衬、美不 胜收,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 竹为花中君子,欺霜傲雪,文士风骨。
此壶工艺精湛、色泽 古雅,颇显文人雅趣,一如景舟先生本人,襟怀若谷、卓尔不群。百世垂范不足道, 一蓑烟 雨任平生。
—
顾景舟制 | 吴湖帆书 | 江寒汀画
景舟石瓢合创五尊之一
刻字为“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壶上孤雀雪梅画之落款为“湖帆道兄正画。寒汀”。
—
顾景舟制 | 吴湖帆书画 | 相明石瓢壶
景舟石瓢合创五尊之一
反面:“为君倾一杯 狂謌竹枝曲。” 相明先生 吴倩并题
正面:画 “风动疏竹”,落款 湖帆
—
顾景舟制 | 吴湖帆书画 | 寒汀石瓢壶
景舟石瓢合创五尊之一
正面:画 “风动疏竹”,落款 湖帆
反面:寒生绿罇上 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
刻铭引自宋代词人梅尧臣(1002—1060)「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竹叶姿态爽飒,如有习习清风,行书劲健洒脱,正与壶身整体权衡协调之线条、造型对应成趣。
—
戴相明先生旧藏
唐云先生旧藏
江寒汀先生旧藏
吴湖帆先生旧藏
顾景舟先生家藏
顾景舟 任淦庭 大石瓢壶
徐汉棠 大满瓢
李寒勇 满瓢
李涵鸣 满瓢
满瓢〔容:中品〕 李寒勇 制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