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巨头:曾垄断中国市场30年,声称绝不培养中国人,如今怎样

竹篱茅舍逸韵浓 2024-12-13 15:16:36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快看张同学Z

曾经称霸中国市场的甲骨文,凭借强大的数据库技术垄断行业30年,但如今却在中国市场消失了。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科技巨头曾公开表态“不培养中国员工”,将中国市场视为“赚快钱”的工具。

那么,为何这位昔日的“巨头”最终走向了衰退?甲骨文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

甲骨文在中国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正值改革开放的浪潮,百废待兴。

蓬勃发展的经济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然而彼时的中国IT行业却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尤其是在数据库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亟需可靠的数据库系统来管理日益增长的数据,这为外来科技巨头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甲骨文带着其领先的数据库技术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此时,中国市场对于甲骨文而言,恰似一片沃土。

国内几乎没有能够与之匹敌的本土数据库厂商,甲骨文的产品如同久旱逢甘霖,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

从政府机关到大型国企,从金融机构到电信运营商,甲骨文的产品几乎成了当时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标配”。

一时间,甲骨文在中国市场风头无两,迅速建立起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开启了其在中国长达三十年的“霸主”时代。

独特商业模式

甲骨文之所以能够迅速征服中国市场,除了恰逢其时,更得益于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精明的商业模式。

特别是数据库系统在稳定性、功能性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能力上都遥遥领先于当时的国内水平。

这对于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那个技术匮乏的年代,甲骨文的产品质量过硬,自然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首选。

除了技术优势,甲骨文的商业模式也颇为独特。

它并不仅仅是单纯地销售软件,而是构建了一套复杂的收费体系。

除了高昂的软件购买费用之外,甲骨文还要求客户每年支付维护费和服务费,这些费用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尽管很多中国企业对高昂的费用颇有微词,但由于技术上的依赖,以及缺乏其他选择,他们也只能“忍痛割肉”,接受甲骨文的“霸王条款”。

这种商业模式虽然饱受诟病,却为甲骨文带来了巨额利润,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随着在中国市场地位的日益稳固,甲骨文逐渐滋生了傲慢自满的情绪。

这种傲慢,如同潜伏的毒瘤,最终侵蚀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根基。

最令人诟病的莫过于其对待中国员工的态度。

甲骨文高层曾公开宣称“绝不培养中国员工”,这种傲慢与偏见不仅伤害了中国员工的感情,也暴露出其对中国市场的轻视。

他们似乎认为,凭借技术优势就可以永远高枕无忧,无需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市场的深耕细作。

这种短视的策略,为甲骨文日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埃里森,这位甲骨文的创始人兼掌舵人,其狂妄的性格更是加剧了这种傲慢。

他曾因微软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度扬言要开飞机炸掉微软总部。

他崇拜成吉思汗的扩张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彻到甲骨文的全球扩张战略中。

在中国市场,这种“征服者”的心态,注定无法赢得长久的尊重和信任。

如同一个傲慢的帝国,甲骨文在享受着垄断带来的丰厚利润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对市场的敏感和敬畏。

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IT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驱动下,一大批本土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尤以华为、阿里巴巴等为代表。

这些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奋起直追,而且更加注重本土化服务和人才培养。

他们深刻理解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战略,这与反应迟缓、故步自封的甲骨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联通的遭遇,便是甲骨文傲慢的最好注脚。在购买了甲骨文的产品之后,联通被告知需要支付高昂的维护费用。

然而,甲骨文提供的所谓“维护服务”却形同虚设,实际上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服务。

联通自然不愿支付这笔不合理的费用,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

令人震惊的是,甲骨文竟然以收回产品为要挟,要求联通支付6000万元的罚单。这种蛮横无理的行为,彻底暴露了甲骨文对中国市场的轻视和傲慢。

它似乎认为,中国企业对它的技术依赖,使其可以为所欲为,肆意攫取利润。

中国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过度依赖外国技术带来的风险。

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IT产业自主可控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了“信创工程”,鼓励和支持本土IT企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导向,为本土数据库厂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甲骨文等外国企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数据安全和本土化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焦点,而在这两个方面,本土企业显然更具优势。

甲骨文的衰落

随着中国本土数据库厂商的崛起,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开始急剧萎缩。

曾经近乎100%的市场占有率,如今已风光不再。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国产数据库产品,甲骨文的客户流失日益严重。

到2020年,在中国的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甲骨文则不足20%,曾经的“霸主”地位已荡然无存。

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衰落轨迹。

2019年,甲骨文北京分公司宣布裁员,裁员人数高达千人,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也预示着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最终结局。

甲骨文在中国市场苦心经营三十年,最终却落得如此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它的产品和服务逐渐被本土企业替代,曾经在中国数据库市场呼风唤雨的巨头,最终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甲骨文在中国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其缺乏对市场的尊重。

它将中国市场视为“赚快钱”的地方,没有真正融入中国市场,也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

甲骨文的案例,不仅是中国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的一面镜子,值得所有企业深思。

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尊重、理解和融入。

只有真正做到“接地气”,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信源

证券日报2018年12余饿7日——用友三十年:从0到打破垄断 本土企业服务提供商走向全球

澎湃新闻2024年8月28日——IBM中国3分钟裁掉超千人 最高赔偿N+3

央视网2019年5月9日——甲骨文创始人:不能让中国培养比美国还多的工程师

新浪财经2024年12月6日——甲骨文:业务多元增长下,估值隐忧显现

科创板日报2024年12月10日——未达预期!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业绩大涨 但股价盘后跌超7%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