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央视春晚后台,赵本山攥着氧气瓶猛吸两口,徒弟小沈阳正在台上飙高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个连续19年压轴出场的男人,此刻却蜷在折叠椅上喃喃自语:“再挺一年,就一年......
1974年的铁岭莲花村,17岁的赵本山总在田间地头耍宝。他把玉米须粘成胡子,用秸秆当二胡,给歇晌的乡亲们演《包公赔情》。生产队长骂他“二流子”,却在他进城汇演拿回一等奖时,默默往赵家送了半袋高粱米。
1987年,带着《摔三弦》闯进央视春晚东北分会场的赵本山,在招待所等了七天七夜。走廊尽头那间剪辑室的门始终紧闭,他喝完第十二瓶老龙口白酒后,把录像带埋进雪堆:“这玩意儿比东北冻梨还凉人心。”
转机出现在姜昆的吉普车陷进辽北泥坑那天。围观群众里,赵本山抄起铁锹的动作比谁都利索。姜昆看着这个满腿泥浆的汉子在招待所演完《1+1=?》,当即拨通北京电话:“我发现个宝贝,能让人笑到滚炕头!”
1990年除夕夜,《相亲》让全国观众记住了“徐老蔫”。谢幕时赵本山对着东北方向磕了个头——发妻葛淑珍正在冰天雪地里拉着板车卖糖葫芦。这个父母之命娶进门的女人,替他伺候瘫痪叔叔十二年,却在他给马丽娟写情书那晚,默默收拾行李搬进了锅炉房旁的杂物间。
1998年长春火车站,高秀敏把饭盒砸向范伟:“词儿都能忘,你对得起本山哥吗?”《拜年》彩排现场,赵本山蹲在暖气片旁抽完半包红梅,突然拽过台本:“把‘扯淡’改成‘忽悠’,这词带劲!”
那些年在铁岭影视基地,三人总挤在十平米休息室对词。高秀敏的辣炒白菜、范伟的保定驴火、赵本山的酸菜汆白肉,混着二手烟熏出了《卖拐》三部曲。直到2005年高秀敏突发心梗去世,灵堂里赵本山哭到需要人搀扶:“妹子,说好六十岁还演两口子呢?”
2013年第四次彩排便血后,医生给赵本山下了最后通牒。他摸着央视演播厅的幕布对徒弟说:“这地儿比黑土地还养人,但庄稼熟了就得割。”转身把《中奖了》剧本塞给郭德纲:“你小子接得住。”
如今在海南影视基地,赵本山总在凌晨惊醒。道具间里永远备着三件戏服:1995年的中山装、2001年的蓝布衫、2009年的干部服。有次醉酒后他对着月亮拉二胡,突然问助理:“你说要是我当年没离开葛淑珍,现在是不是正抱着重孙子听《小拜年》?”
从拉场戏到情景喜剧,从二人转舞台到电影银幕,赵本山用半辈子演绎了“农民艺术家”的传奇。正如他在《鹊刀门传奇》里那句台词:“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是笑中带泪的活法。”而三亚海棠湾的浪声里,似乎还回荡着《昨天今天明天》的经典对白——只是白云黑土的故事,终究散落在不同的人生剧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