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家长,最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特别是第3种

杉杉评育儿 2023-12-08 06:45:01

我们家兄妹四个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约着一起回去看爸妈,每次回去我们隔壁的李阿姨就会过来说我爸爸妈妈很有福气,几个孩子长大了跟爸妈很亲,还经常回来。李阿姨家的两个孩子就在县城,来回车程就一个小时左右,但是他们很少回来。李阿姨经常说自己养了两个“白眼狼”,小时候那么听话懂事,长大后跟自己一点也不亲,连家都爱回。

妈妈说李阿姨老公很早就去世了,她自己把两个孩子养大确实是不容易,但是李阿姨性格太强势,小时候对两个孩子打骂的很厉害,现在也是两个孩子那么大了,每次回来都要吵架。妈妈说李阿姨家的大儿子小时候有一次差点就被他妈妈打没了,她儿子在吃饭,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李阿姨就把孩子抓起来打,也不知道打到了哪里孩子突然就晕过去了。

一开始李阿姨还以为孩子是装的,后面看到儿子脸色发紫才意识到严重性,去医院回来后躺了大半个月才好。妈妈说李阿姨家两个孩子都很优秀,考入大学,现在也是在单位里上班。但是没有一个孩子说要把李阿姨接去住,也不爱回来,甚至很少联系,就跟“仇人”一样。

相信这世界上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孩子不懂父母,还表现得跟“仇人”似的?其实这都是跟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关系,这3种家庭,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尤其是第三种。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家庭

在电视剧《小舍得》里有一幕让人很触动,在很多孩子发言的时候都在感谢自己的父母,而一向优秀懂事的颜子悠上台后却很忧伤地说到“我的妈妈并不爱我,而是爱考了100分的我”。坐在台下的妈妈田雨岚瞬间就生气离席。

田雨岚是典型的“鸡娃”妈妈,为了孩子能够上好的中学,她带着孩子参加“游击式”补课,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每天强制带着孩子去。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奥数培训班,田雨岚直接把子悠最喜欢的足球课也取消了,子悠睡觉抱着足球,一直哭着求妈妈,田雨岚依旧不同意。

子悠对生物学很感兴趣,可是妈妈田雨岚为了孩子能够考一个好成绩,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直接就把他所有的小动物都没收了。当听到其他的孩子说佩服子悠把小蜗牛养得很好,田雨岚竟然直接就去孩子班上把小动物处理掉了。

在一次考试当中,子悠本来很认真做题,但是做到应用题,发现自己不懂,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又拿不了第一名,越来越急躁,后面整个人崩溃了,直接把卷子撕了跑出教室。

田雨岚很爱孩子,但是子悠却被妈妈“逼疯”了,田雨岚喜欢在家族聚会的时候炫耀孩子的成绩,孩子做得好,妈妈就表扬,孩子做得不好,妈妈就生气。这种只看结果的家庭,孩子在父母那边得到的感受就是,父母爱的只是成绩,并不是他。在这种环境下,一旦自己没做好,就会感到很挫败,一旦承受不了这个压力就会崩溃,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就会想着远离父母。

情绪不稳定的家庭

陈乔恩曾经在节目中说过,她在20岁之前没敢拉过妈妈的手,如今她已长大,但是跟母亲独处时,依然无法进行亲密的沟通。这一切都是因为在陈乔恩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情绪失控,时不时的就会打她。

在高中以后陈乔恩就离开了家里,那段时间自己特别的困难,即使吃饭、住宿都成了问题,她都不愿找母亲求助。现在陈乔恩已经事业有成,但童年时的阴影一直都难以抹去,以至于现在她跟她妈妈都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

我们总觉得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站在大人的视角,用我们“自以为是为你好”的方式来随意的批评打骂孩子。我们以为孩子很快会忘记,却不知这种恐惧已经埋在了他们心里。会一直藏在他们的意识中,伴随着他们长大,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面对经常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孩子不知道如何反抗或者知道反抗无效后,孩子学会了是“察言观色”,心惊胆战,害怕自己做错什么,什么事不敢跟父母倾诉,也没办法跟父母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等孩子长大以后,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了,他就会下意识选择远离父母!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

去年吃年夜饭的时候,一向乖巧的堂弟突然当着大家的面对她妈妈“大吼大叫”。起因是他妈妈一直给他夹豆腐干,堂弟拒绝了好几次。但是他妈妈还是说“多吃点,这个自己做得很有营养”,手里一直不停给他儿子弄菜。

就这样堂弟突然就爆发了,堂弟今年读大一了,报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大学。寒假还在那边打工,快到过年的时候才回来。因为这件事婶婶就生气,要他以后一放假必须就要回来。

婶婶从小对堂弟就“管的”很严,从他吃什么穿什么再到交什么样的朋友,怎么样读书都要控制。之前堂弟报考志愿的时候也是要按妈妈的要求来,堂弟表面答应,后面自己偷偷改了志愿,跑到了外省去上学。

堂弟说以前不服妈妈的“管教”还会和妈妈争论,但是结果都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读大学以后就是想着越远越好,这样就不需要被妈妈“控制”。

喜欢控制孩子的家庭,孩子要么反抗要么就逃离,他们只能通过这些消极的手段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毕淑敏曾说过: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成全。爱孩子,不是强制他们服从你的一切,狠狠地把他们拽在手里,而是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希望,从而激发满满的生命能量。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26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