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朗普宣称要降低对华关税的消息,引发了全球关注。
日前,这位多次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的美国总统突然表态,称"中国商品的145%惩罚性关税确实过高",并表示在协议达成后可能"大幅降低",但同时强调"不会降至零"。
受此言论影响,美国道琼斯指数在两天内飙升超过2200点。
有人因此产生乐观预期,认为美国经济压力已迫使其妥协。
然而深入分析即可发现,这不过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战略陷阱。
再说明白点就是所谓“降税”不过是特朗普的“缓兵之计”,中方一定要打起警惕。


要看清真相,必须先理解特朗普的决策逻辑。
特朗普曾在1987年写过一本名叫《交易的艺术》的自传体商业著作,里面就揭示了特朗普的商业哲学:通过虚张声势制造恐慌,让对手主动降价让步。
套用到做生意上就是先开个天价吓唬你,等你自己砍价,不管砍掉多少他都是赚的。
担任总统后,特朗普直接将这套商战策略运用于国际博弈。
从发动关税战到提议降税,本质上都是同一套组合拳,先通过极限施压制造混乱,再抛出看似缓和的表态引导对手进入其设定的谈判框架,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降低关税的表态中就暗藏双重陷阱。
首先,特朗普抛出的降税承诺附带严格前提:中国必须和美国达成协议,否则没法跟美国做生意。
在后续谈话中,他更明确表示"如果不同美方达成协议,就按美方说的办"。
看到没有,特朗普这实际上是要求中国单方面让步,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体系。
其次,在特朗普表态后,美国财长贝森特立即跟进称"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
这里就充分暴露白宫的真实意图,用虚假承诺拖延时间,延续对华施压态势,两到三年才能达成协议,你说特朗普真的有谈判的诚意吗?

更需警惕的是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
特朗普团队擅长利用政策信号操纵市场情绪。
据美媒调查,在特朗普发表降税言论期间,特朗普家族通过旗下企业股票交易获利数百亿美元。
这种操作存在明显利益输送嫌疑:先释放利好消息刺激股市上涨,相关利益集团高位抛售;
待市场情绪平复后重新施压,制造波动重复套利。
这种以国家政策谋取私利的行为,将国际经贸博弈异化为私人敛财工具。
所以,对于特朗普近期的怪异表现,大致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是他想把中国忽悠到陷阱当中,二则是想从美股市场挣大钱。

面对这样的对手,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体现了清醒认知:"我们坚持平等、尊重、互惠的谈判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威胁讹诈。"
这并非简单的立场表态,而是基于深刻教训作出的战略判断。
回顾2019年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当中国履行2000亿美元进口承诺后,美方随即升级技术封锁和南海挑衅。
历史经验证明,对美妥协换不来善意,反而会助长其得寸进尺的气焰。
破解特朗普陷阱的关键,在于精准打击美国的经济弱点,换而言之,只要咬死这一点,我们早晚取得最终胜利。

美国的经济弱点到底是什么,这就要从美国的现状开始说起。
当前美国正陷入通胀严重与经济增长乏力的双重困境:超市日用品价格上涨15%,中西部农场积压的大豆超过3800万吨,美国11个州联名起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违宪。
特朗普政府希望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而美联储始终置之不理。
这里就暴露了美国当前的最大矛盾,美国政府根本就掌控不了美联储,说白了美联储有钱不代表美国政府有钱,美联储不是美国政府的钱袋子,而是美国资本家的钱袋子。
所以,美国政府希望美联储降息,美联储始终不曾松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方的落点不同,美国政府看重的是经济的整体增长,而美联储看中国的是华尔街资本家的利益。
降息之后,股市自然会迎来低迷,美国资本家当然不会同意。
而我们中国呢,只需持续放大这种矛盾,就能让美国霸权体系内部产生剧烈撕裂。

具体策略可从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维持对美产业链压力。
通过加拿大、墨西哥等"第三方通道",保持中国商品对美供应。
第二,加速技术自主突破。
阿塞拜疆28纳米芯片工厂的投产已打破美国技术封锁,后续可向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领域延伸。
第三,强化能源合作反制。
跨里海天然气管道直通欧洲市场,使美国对欧能源控制力下降12%。这些措施将全方位推高美国经济运行成本。

从博弈态势看,中国的战略耐心正在显现效果。
特朗普政府的焦虑来自多个领域的连锁反应:全美50个州爆发反关税示威,1100万人参与抗议活动;甚至连美国农民都在私下使用人民币结算大豆交易。
这种系统性的压力传导,导致白宫政策信用持续崩塌。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与白宫日趋紧张的关系。
中国政府通过保持战略定力,正迫使美国陷入"加息则经济衰退、降息则通胀失控"的战略死局。
这种压力传导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我们既未与美国直接对抗,又让其内部矛盾自然发酵。
历史教训时刻警醒世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曾轻信美国政府承诺,最终被肢解收购;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中国选择的道路截然不同,以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根基(涵盖666个细分行业),依托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国际合作。
当肯尼亚的农产品通过中国援建铁路走向世界,当里海天然气取代美国能源供应欧洲,新时代的发展逻辑已清晰展现。

当前形势下,中国需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绝不为短期利益牺牲核心关切。关税问题不能与台湾省问题等主权议题捆绑谈判。
第二,任何协议必须以平等互惠为前提。美国若想获得合作成果,必须先取消全部非法关税。
第三,始终保持自主发展节奏。不论外界如何施压,都要按照既定规划推进产业升级与市场开放。
展望未来,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靠虚拟经济与金融霸权支撑的美国体系,终究难以对抗实体经济与制造业创新的中国模式。
当沃尔玛货架因缺货开始限购,当福特汽车因芯片短缺停产,当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5%警戒线,真正的"谈判筹码"只会越来越向中国倾斜。
那些认为中国承受不起对抗代价的误判者,最终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认清,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产业链,才是21世纪最强大的战略武器。
——THE END——
参考资料:东南网——特朗普想不想“炒”掉美联储主席?实际能不能?

新民周刊——特朗普欲对华降关税,改改改,啥情况?

长安街知事——全美11州,起诉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