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将领嫌解放军文化低,不愿配合,毛主席:你们是国民党员吗

龍和影Jackiemovie 2025-03-15 10:35:40

1949年,渡江战役一打响,国民党海军的第二舰队就带头起义了。中央赶紧派华东海军的司令张爱萍去南京,接收这支起义的舰队。

可当他抵达南京,第二舰队的头儿林遵却只简单地撂下一句:“甭操心我们二舰队的事儿!”

林遵一直拖着不配合,这可把张爱萍给难住了。

林遵为啥就是不肯配合接收工作呢?后来这事儿到底是怎么摆平的呢?

【张爱萍临危受命】

1949年某一天,张爱萍刚从苏联回来没多久,陈毅就火急火燎地找上了门。

陈毅跟他说,上面打算建海军,还想让他来当海军的头儿。

张爱萍一听这话,赶紧摇头摆手说:“不成啊,我连游泳都不在行,咋能当海军司令呢?我这能力根本不行,你们还是另寻高就吧!”

陈毅眼睛一瞪,说道:“哪有谁天生就会打仗的,不都是一点点学嘛?再说了,咱是个军人,咋能碰到困难就怕了呢?”

张爱萍叹了口气,解释道,他并不是因为怕难,实在是自己在这方面一点经验都没有。要是万一出了啥岔子,他咋跟那些战士们说呢?又咋向老百姓交代啊?

陈毅拍了拍他的肩头,跟他说放手去做就好,就算搞砸了,也就当是多长了点经验。

经过陈毅的一番劝说,张爱萍慢慢被打动了,最后他答应接下这个任务。

这事儿得说到渡江战役还没开打那会儿。那时候,好多不知情的人都挺纳闷,心里嘀咕:中央咋就选这么个节骨眼儿上,着手建海军呢?

说白了,这都是因为毛主席特别有远见。搞定渡江战役的计划后,他立马就琢磨起建立空军和海军的事儿来了。

虽说咱们军队一直主张对国民党将领采取温和的“绥远方式”,但在面对他们的空军和海军时,说实话,咱们心里还真没谱。

国民党空军和海军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这些飞行员和海军官兵不仅驾驶技术一流,而且还接受了正规的军事培训。

要是他们真打算跟我们军队动手,那咱们军队可就得吃亏了。

抗战一结束,咱们党的地下工作者就在上海悄悄跟国民党空军搭上线了。经过咱们的不懈努力,好多国民党空军的头头脑脑都站出来起义了。

可老蒋一直紧握着海军大权不放,我军就是拿不下来,进度缓慢。

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中央决定马上着手组建海军。

大家之所以挑张爱萍当海军司令,不光是因为他打仗打得好,还有个关键原因,那就是他有过在苏联学习的经历。

咱们海军建设上得靠苏联帮忙,张爱萍呢,他和苏联人打交道挺在行的。

所以,中央经过仔细琢磨,最终决定把这事儿交给张爱萍来办。

张爱萍接到紧急任务后,二话不说就开始行动了。他一边忙着操练军队,一边赶紧给苏联那边发了消息,求点帮忙。苏联也挺给力,很快就派了技术人员过来支援。

大家伙儿一起使劲儿,咱们国家的第一支海军队伍就慢慢有了个样子。

就在咱们军队紧锣密鼓地加强海军建设那会儿,周总理还特地派人去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的头儿林遵取得了联系。

经过我军的耐心劝说,林遵最终点头同意起义。

渡江战斗一打响,解放军就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

中央把接收林遵的任务安排给了张爱萍。张爱萍一接到指令,马上就让八十四师的副参谋长李进赶到南京,去接手林遵的部队。

张爱萍原本想着这事儿能迅速搞定,结果一等就是三天,李进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正当他琢磨着要给李进打个电话呢,没想到李进的电话就先一步响了过来。

李进话里带着点火气说:“司令员,林遵这家伙架子大得很,咱们这小庙,恐怕容不下他这尊大佛啊!”

张爱萍眉头一皱,问道:“别乱讲,到底啥情况啊?”

李进叹了口气,开始讲述这几天的事儿。他说,前两天一到南京,他立马就奔林遵的司令部去了。

你猜怎么着,林遵连口水都没给就直接把人赶出门了。他说自己当时公务缠身,没空搭理那家伙。

结果,他第二天又去了,但压根没见到林遵的人影。到了第三天,林遵干脆派人带话给他:“以后二舰队的事儿,你就别插手了!”

说到这,李进实在憋不住了,气呼呼地说:“司令,您瞅瞅他那样儿,哪像起义军的人啊?我看他心里肯定憋着别的啥主意呢!”

张爱萍眉头紧锁,心里直犯嘀咕,林遵咋就不肯配合接收的事儿呢。

这事儿可大了去了,南边儿的仗还在紧要关头打着呢,要是林遵心里头有啥别的盘算,那对整场战斗的影响可就难以预料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张爱萍随即让人赶紧把这事儿上报给中央,而他自己则二话不说,直接奔南京去了。

他打算亲自见见林遵,要是林遵只是想给解放军来个下马威那倒罢了,可要是林遵想和国民党在背后搞小动作,那他可绝对不会放过。

【林遵的疑虑】

张爱萍还没到的时候,李进就提前跟林遵透了气,他心里琢磨着,林遵总不至于大胆到连解放军的海军司令都不让进门吧。

就像李进预想的那样,张爱萍一到,林遵立马就派人热情地把张爱萍接了进去。

张爱萍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路走到了林遵的办公室门口。

尽管林遵让张爱萍进了屋,可他对张爱萍还是挺冷淡。张爱萍一到,林遵就简单地点了下头算是打招呼,连身子都没动一下。

张爱萍并没有发火,反而很和气地问林遵是怎么想的。

林遵对张爱萍的态度感觉挺吃惊,他之前听说解放军大都是农村出身,没怎么念过书,心里头就琢磨着解放军可能都是些“不太讲究”的大老粗。

真没想到,张爱萍居然有着不亚于国民党军官的那种大将气派,而且说话做事的风度上,还感觉他更胜一筹呢。

林遵终于站了起来,他动手给张爱萍斟了杯茶。张爱萍接过茶,二话不说就喝了起来。

林遵这时候心里头稍微松了口气,他跟张爱萍直截了当地说:“说实话,我不是成心想不配合工作,实在是有些难言之隐啊。”

林遵啊,他来自一个海军家庭,说起来还是林则徐老先生的侄孙呢。他的父亲,林朝曦,可是经历过甲午战争的老一辈。

他很小就被送到国外去学海军的技术,对海上打仗的门道摸得一清二楚。

他手底下的第二舰队,那可是他用好多年时间,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舰队里的每个海军兄弟,都是他一个个仔细挑选,再手把手教出来的。

在挑这些士兵之前,他有个铁定的规矩,那就是士兵的文化水平得达到初中或以上。

据他了解,很多解放军战士连书都没怎么读过,所以他心里不踏实,不敢轻易把部队交给他们。

张爱萍听完他的说明,心里头也不由得窜起一股火。说到底,这家伙不就是瞧不起解放军的文化水平嘛?

但他也没琢磨琢磨,要是解放军也跟他似的,出身差不多,家境相仿,谁还乐意整天在战场上拼命呢?

尽管林遵只是实话实说,没啥偏见,但张爱萍心里还是有点儿不痛快。不过,一想到中央给自己的重任,张爱萍还是把不满压了下去。

张爱萍便说:“你既然不想一起合作,那能不能给我们调来两个舰长呢?”

那时候,上海刚被解放,还有好多军舰等着人去接管。可解放军里一时找不出合适的人,所以就只好从林遵那儿调人过去了。

没想到,林遵还是一口回绝了:“第二舰队的人,最好还是别轻举妄动。”

张爱萍瞧着林遵一再拒绝的样子,心里头火更大了,最后他哼笑了一下,迈开大步就走了。

【毛主席亲自出马】

张爱萍一回到住的地方,就接到了中央的通知。中央对林遵的事特别上心,已经派刘伯承去南京,专门负责跟林遵沟通了。

张爱萍这下心里算是舒坦了点,但一想到林遵那副瞧不起人的眼神,他就恨得直咬牙。他真心怕中央硬是要他把任务给完成了。

那样的话,他真说不定会对林遵干出啥过分的事儿来,谁也说不准。

可一想到林遵那人心眼儿那么小,还得麻烦刘帅去给他做工作,我就觉得刘帅真是太吃亏了。

刘伯承一到南京,立马就奔向了林遵的司令部。

林遵这次可不敢有丝毫松懈,他老早就对刘伯承的大名如雷贯耳了。一听说刘伯承要来,他立刻站起来,急急忙忙地去迎接。

张爱萍心里琢磨着,林遵这次应该能被刘伯承的话打动。可没想到,刘伯承一番苦心劝说后,林遵还是老调重弹:“解放军的文化程度不够高,建不了强大的海军。”

刘伯承讲道:“学问浅了就一点点学呗,仗打完了,国家也得一步步来建设呀,有你们这些出色的老师在这儿,哪愁教不会学生呢?”

林遵这次出乎意料地没吭声,既不反驳也不点头答应。

刘伯承没再多说什么,拉着张爱萍就走了出来。张爱萍心情沉重地说:“他可能心里真有其他打算。”

刘伯承微微颔首道:“他心里确实打着别的算盘,但这事儿并非无解。”

张爱萍心里犯嘀咕,他觉得林遵可能并不是真想投降起义。

不过刘伯承心里明白,林遵说解放军文化程度不高,那只是个托词。他之所以不太配合工作,主要还是因为心里对解放军存有戒心。

刘伯承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就跟毛主席说了这事儿。

毛主席乐呵呵地说:“要不咱就请他来北京吧,我亲自跟他聊聊,做做思想工作。”

没多久,林遵就接到了张爱萍发来的请柬。一听说是毛主席要见他,林遵既惊讶又高兴,但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犯起嘀咕来。

琢磨了一阵子,他最终决定去北京。一到北京,毛主席和周总理就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倍感欢迎。

毛主席拉着他的手笑道:“你们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吧?想当年,国民党开第一次大会时,我还是个候补的中央委员呢,这么算下来,你的资历可没我久哦。”

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林遵和毛主席的关系亲近了不少。林遵瞧着毛主席那么随和,心里头的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他跟毛主席拍胸脯保证,肯定会全力配合,给国家的海军建设搭把手。

毛主席笑着应允道:“国家特别缺你们这样的技术高手,有你们在,国家肯定会越来越厉害的!”

后来,林遵被提拔为华东军区海军的第一把手副司令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为海军的发展出了不少大力气,贡献可大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