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华为云首份营收数据:云深处如何续写新增长

TechForWhat 2023-04-01 07:24:17

作者 | 葛覃

3月31日,华为正式发布财报,2022年营收为6423亿元人民币,利润35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华为首次发布五大产业的经营数据,其中华为云收入453亿元。

这是华为首次在财报中公布完整的云业务营收数据。2021年5月,张平安就任华为云CEO,当年晚些时候,华为云提出了“一切皆服务”战略,严格意义上,2022年才算是华为云战略的验证。

这一年,云计算行业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比起华为云的高速增长,更值得分析的是华为云的战略导向。

云服务支出放缓,云厂商焦虑难解

云计算的2022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忙着收缩,也忙着扩张。

2022年,云计算行业整体增长有所回落,从外部环境观测,新冠疫情的影响、IT产业裁员潮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云客户的采购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云计算厂商的营收,这就要求云厂商不得不收缩战线。

海外三大云厂商是观测全球云市场的直观参考。2022年第四季度,亚马逊云营收同比增长20%,成为亚马逊云历史上最低增长率;近一年来,微软Azure同比营收增速数据为46%、40%、35%、31%,在持续放缓的过程中不断创下新低;谷歌云从上一季度的38%跌至本季度的32%,同样是谷歌云业务自披露数据以来的最低增速。

中国一直是全球云计算市场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于2022年第四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3%;腾讯依旧没有披露云业务具体数据,不过提到了“企业服务收入同比下降”,三大运营商云则取得超过100%的增速,主要缘于其相对特殊的资源禀赋,无法直观对比。

如上数据直观反映出云计算行业的晴雨状况,行业人士对TechForWhat表示,云计算行业的增长放缓还将持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客户都在优化云服务的支出,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达到精细化运营的效果。

行业开始重新回溯云计算的本质,云计算本应通过弹性服务,提供更高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效率,为何带来了更高的成本支出?

这是因为,云计算与传统IT的衡量尺度不一致,当企业不再把云计算当做IDC来使用,而是真正的深度云化,企业花费的支出实际上涵盖了IaaS层以及之上的PaaS和SaaS,还有人力、资源和试错等成本,十年前,一家公司要组建IT团队做各种技术研发、运维,现在只需要在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服务。

本质上,传统IT生态演变为以云为核心的生态。此时的云计算进入较为成熟的平台期,企业用云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并且全面云原生化,这就要求云厂商扩张自己的能力版图,从而满足企业的全方面需求。

“现在头部云厂商都没有明显短板,前几年大家是看优点,决定要不要在新业务尝鲜云计算,现在大家是看缺点,决定要不要押注这家云厂商,把自己的业务都放在上面”,一位云计算厂商高管表示。

2022年的云计算行业,在一正一反两股相反力量的作用下,云计算厂商或主动或被动重新调整自己的身位,以结果为导向,华为云显然很好地适应了,亦或是预判了行业的潮水涌向。

根据华为财报显示,在中国,华为云累计服务超过700个政务云项目,服务中国六大国有银行,90%的中国Top50电商企业、90%的Top30车企、以及80%的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

华为云在海外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例如在亚太地区,华为云在十余个国家设有本地团队,服务了泰国第二大商业银行SCB等多家大型客户;在中东地区,华为云2022年客户增长超过100%;在欧洲地区,华为云已累计服务超过3000家企业客户。

同业对比来看,过去数年云计算市场的高歌猛进已不复现,华为云的增长今年并不寻常,这与其“一切皆服务”的战略密不可分。

“一切皆服务”,云计算核心是软件

近期Uptime Institute发布的一份报告提到,“与短期内获得更高的毛利率相比,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更感兴趣的是建立长期关系,他们通过提供工具来帮助用户减少支出,改进业务,这些工具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显著改进。”

行业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云计算应该越做越“硬”,AWS通过自研Nitro、Graviton、Inferentia等芯片和处理器,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自研硬件的确可以增强云服务商对软硬件的把控,大幅度降低成本。

但是,硬件并不是直接面向企业用户的产品,企业并不关心硬件的成本有多高,更多关心价格和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软件工具体现,硬件的一部分价值蕴含在客户最终使用的软件中,AWS的硬件也是为软件服务的,其软件工具的作用被低估了。

多份不同的报告数据都指出,企业对于云软件的需求在快速增长,未来PaaS和SaaS的增长率将显著高于IaaS,前两者更能体现出云的优势。

例如据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65.8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27.3%,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45.4%。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上半年同比增长30.7%。

从华为云一切皆服务的战略也可以窥见,各行各业客户可通过云服务、软件技术获得巨大价值,尤其是PaaS和SaaS大幅降低了企业用云门槛。

华为云将基于 ICT 的技术积累,企业数字化落地需要的“端、边、管、网、云”,以“一切皆服务”战略输出,譬如2022年发布的全球存算一张网KooVerse、DevCloud开发云,融合AI开发生产线ModelArts、数字内容开发生产线MetaStudio、数据治理生产线DataArts、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等。

近期华为云还密集发布了11款开发工具,包括CodeArts Req、TestPlan、Check、Repo、Artifact、IDE online、Build、Deploy、Pipeline等软件开发工具,据悉,华为云今年还将发布更多开发工具。

足以看出,软件是华为云的重要方向。华为正在持续开放自身数字化转型中沉淀的技术、工具和经验,将自身使用的设计工具逐渐开放到华为云上,公开给全社会使用。

华为云一切皆服务的三重策略,看起来是在IaaS、PaaS和SaaS分别提供了服务,实际上是三重阶梯,企业的需求一定是逐步自下而上传导,然后自上而下反馈到底层,形成一个循环迭代的模式,华为云将需求吸收打磨成软件产品提供给客户。

大模型热潮之下的云计算

若论时下最火的技术趋势,非大模型莫属,AI也被认为是云计算新的变量,云服务商应该如何抓住大模型的机会,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算力,所有云服务商都在探索。

针对当前AI的新一轮热潮,有观点认为,大模型以及其背后的AI生态,将会彻底改变云计算的产业规则,华为云认为,AI将会和各行业深度结合,“AI for Industries”是其在AI领域的主要方向。

大模型的价值要与行业结合才能兑现,就像微软发布的工作助手Copilot,比起聊天工具,深入行业场景的大模型,对产业的影响要深远得多,因此,降低AI行业应用门槛,赋能千行百业,让AI行业应用和价值发挥,也成为云服务商的首要事项。

华为云在2021年就发布了盘古大模型,包含CV计算机视觉大模型、NLP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大模型,与此同时,华为云AI已经在各行业有超过1000个项目,华为云陆续推出了矿山、药物分子、电力、气象、海浪等大模型,在行业场景中兑现实实在在的价值。

以盘古矿山大模型为例,为了解决AI在煤矿行业落地难、门槛高等问题,华为云打造了性能领先的盘古矿山大模型,只需导入海量无标注的矿山场景数据进行预训练,盘古矿山大模型即可进行无监督自主学习,仅一个大模型就能覆盖煤矿的采、掘、机、运、通等业务流程下的1000多个细分场景,让AI应用在煤矿普及更容易。

基于盘古矿山大模型的AI主运智能监测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大块煤、锚杆等异常情况,异物识别准确率达98%。

再如城市政务中大模型的应用,哈尔滨太平供热有限责任公司与华为云合作,对传统热网进行智慧化改造,在供热平衡方面,依托AI求解器打造AI调优算法,可根据环境参数实现对换热站、楼栋、用户阀门进行最优控制,使热源热量平衡分配给每个用户;在运维和安全方面,24小时智能化运维可对异常情况及时告警确保安全,减少供热运维人力成本15%。

大模型其实可以理解为云软件输出的具现,华为云提供一个通用型的PaaS(大模型),帮助行业定制开发自己的行业PaaS(行业模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应用大模型门槛,毕竟大模型对算力、算法和数据的要求都非常之高,一般企业难以负担。

过去,许多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或者用云技术就是“搬迁上云”,如今,上云之后的“深度云化”,意味着企业不仅关注业务拓展、用户体验,更关注云上创新和精益运营,软件作为云计算的有力抓手,大模型作为云计算新的机会点,驱动云服务商继续进化。

云计算已经成为少数玩家的游戏,华为云在2022年延续了稳定且快速增长,一切皆服务战略切中肯綮,放眼观之整个云计算行业,在云深处如何二次跃升,是所有云厂商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基底,短期的压力并不会阻碍其长期的发展空间,类似电力的发展轨迹,建立在算力之上的新生态正在形成,如何在深度云化阶段续写新增长,将成为云厂商卡位战的决定性因素。

The End

0 阅读:18
评论列表
  • 2023-04-01 09:29

    继续嗨

TechForWhat

简介:数字时代,技术当立。关注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