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创社120周年系列作品
湖上清风 朱关田先生题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西泠百廿,群贤结缘于翰墨雅事;风月四时,艺友流觞于金石曲水。在创社百廿来临之际,同是西泠印社理事又是湖上印社顾问的许雄志、张炜羽、范正红、桑建华、高庆春,谓之西泠五友因金石篆刻书画而聚展。人云道德上要和众,艺术上则一定要个性独立,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实为成就事业之不二法门。
许雄志先生镕秦铸汉,率真高古。他在广集古印集研习篆刻流派的过程中能做到明正通变。他将古玺,钟鼎,汉镜,诏版,陶器文字的体势溶入印中,突破了明清以来篆刻刀法的一元审美观念,与时人一味因袭浙皖二派和秦汉钤印之规范,而上取鼎彝,使刀法呈现雄浑朴茂寓含高古秀逸之气,刀笔间突出书法意味,奇趣之姿,章法处理上因势生变,疏密开合,一任自然。
张炜羽先生倾心于楚简帛文边款,印面创作也在坚守古玺、楚简的一片疆域之际,目光又扩展到战国陶文与传抄古文,篆法常将几类古文字相参、糅合,欲求新意,章法也每每欲造险后再化险,并更注重边栏的奇崛与新颖感。其独创的边款,将楚简烂漫自由、狂放不羁的风格,移至方寸之间,笔势流畅不滞,线条细劲坚挺,结字婉约多趣,既有古朴华丽之态,又不失金石契刻之韵,
范正红先生师出两汉,深刻借鉴吸收了古玺印之精髓。其印文布局自然,刀法行走舒展有力,方寸之间令人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印田之上,宛若银蛇曼舞,运斤成风,游刃有余,舍弃明清矫揉造作的印学之气,更舍弃当下印学中刀劈斧剁造怪之风,存真存美,颐得永年。其所治之印,无论是印材选择,还是在印纽、边款的刻治方面都可称为浑然天成,其艺术态度的严谨认真是十分难得的。
桑建华先生立足浙派,兼取众家之长,独出机杼,将笔意融于刀石之上,印风冲和渊雅,刀法细腻,规矩而不板滞,入古而能出新,醇古拙朴,温文尔雅。不难看出,他的每一方印章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深思熟虑后精心创作的,无论从印面的整体布局到线条的处理,还是从空间分割到字与字相互间的挪让,以及在总体平衡中求得灵动变化等,都被安排得熨帖、细腻、恰到好处。
高庆春先生楚简书以金文为里,简帛为表,将简帛书的字形活泼,用笔灵动加以大篆的笔法,特别是金文笔法的厚重来融汇简帛书,把它们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既能不失大篆的厚重、古拙,又兼顾了简帛书的灵动、率意的特征。在这种结合过程中,让线条、字形里面处处体现出充满生命气息、流畅自然的感觉和状态,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既有“古意”,也有“己意”。
东西南北中,朗月清风,一柄刀,刻秦汉古趣;一方石,印明清遗风。“窥意象而运斤”,篆刻是篆刻家栖息生命的方式。五位篆刻艺术家皆融古通今、独具一格。既不薄前贤,又自成体貌,方寸间流露出格调高雅、古拙清新的印风,实为西泠印坛的能人好手。
五人虽师承不同,追求的艺术风格迥异,却能殊途同归,联合办展,其中水平相当,意气相投,毫无门户之见是组合的基础,另外性情平和,不骄狂自大,能保持书生本色也是联手的关键。我们在其身上可以领略到金石家淡泊平和的修养气质,这在当今浮躁虚夸、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
“笔墨能扛鼎,丹心不染尘”。在提升学养支撑,修炼精神气格的同时,做深学问,积蓄正能量,借古以开今,将他们的创作实践智慧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融合自然,天趣流荡,化机尽显。而赓续西泠文脉,为印人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著其人亦是湖上印社发轫之初衷。浮华易求,才俊难得,珍之惜之。愿许同道有志者,齐头并进,扇火添薪,为湖上的印学建构,竭尽绵薄,出一份愿与力。
惠风和畅时,“湖上清风”五人篆刻展在兹开幕,让我们共同品鉴这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
李刚田先生题
桑建华1964年生,浙江杭州人。师从余正先生。现为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各类全国性展览并获奖。发表有《丁敬开启浙派研究中的一个问题》《我思古人 有扁斯石——西泠印社社藏三老碑拓本》、《流风余韵被于来叶—民国时期浙江印人》等多篇学术论文。曾任:《赵叔孺、王福庵流派印风》副主编、《中国书法经典导读》副主编。
桑建华作品风云花鸟五言联
柳永《望海潮》词句
瘦影凉云七言联
移花款竹十九言联
春水秋山七言联
欲雕烦向七言联
录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
录宋吴文英《扫花游-春雪》词
细草黄叶十二言联
林逋《西湖泛舟入灵隐寺》诗
录苏轼《定风波》词
题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
万物负阴而抱阳
柔弱胜刚强
道至尊 德之贵
物壮则老
清净为天下正
众妙之门
稿源|湖上印社
编辑|兰洪海
审核|来炜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