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世民相比秦始皇来说功绩还是差了一点点,但是李世民在中国所有的皇帝排名中也占据前几位,更是有“千古一帝李世民”的称号。
用现在的话来说李世民可以获得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战略家、书法家等称号。
虽然李世民的功绩如此之大,但是李世民耀眼的一生中也有几个“污点”一直被人背后议论。
比如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事变,是当时人群谈之色变的事情。
而且李世民的后宫也非常复杂,抢占齐王兄弟的老婆同样令人不齿,但真正了解原因之后不得不感叹,李世民真的聪明。
一、千古一帝李世民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朝的建立是由其父李渊推进的。
虽然名义上李渊是唐朝的开国国君,但是如果真从贡献上来看李世民的作用一点都不比其父差。
甚至是李渊的起兵反隋也是在李世民的鼓动下进行的。
在起义中大军进军贾胡堡的时候,遇到了隋朝将军宋老生率领2万人精兵的阻拦,这时李渊与裴寂讨论后决定先撤兵随后再打回来。
李世民知道后赶紧来劝谏此时不能退,要一鼓作气打下去只是没有被李渊采纳。
于是李世民在帐篷外大声哭泣,传到了李渊的耳中引起了李渊的注意。
借此机会李世民解释:“现在军队都是因为仁义而起事组建的军队,大家一鼓作气速战必定能胜。如果这个时候选择退让军队必定会溃散,敌军如果从后面趁虚攻击,我们只能面临死亡,因此而悲痛,李渊这才醒悟开始继续进军。”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在战略上和军事上多么有才华,也有帝王之相。
后来李世民在各大战争后还获得了“天河汉”的称号,这是其它国家对李世民表达最真诚的尊敬。
而且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在历史的原话记载中为:“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李世民的战争才略不止如此,即便是在成为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之后仍然继续对外用兵。
唐朝周边的突厥、高昌、龟兹、吐谷浑等地区都被李世民先后平定,唐朝的声威也因此名震四方,也为后来大唐盛世奠定了军事基础。
这些都是李世民在军事上的成就,然而李世民在内政上也一点都不差,贞观之治更是流传至今。
李世民上位不久后就设立了弘文馆从而储备更多的人才,并且李世民用人不看出身是否高贵,只要是人才都可能得到李世民的重任。
而且李世民也懂得任用人才,先后有房玄龄、杜如梅、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李靖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臣。
李世民也具有大气量,不计前嫌重用旧部像魏徵、王圭、秦琼等人才。
最关键的就是李世民打破了家族垄断知识和才子的局面,命令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再次完善了《氏族志》,开创了科举制。
从此寒门子弟入官的机会大大增加,敢说真话,愿意真正治国的臣子越来越多,为政坛带来了新的可能。
不仅如此,李世在位期间还把隋朝延续下来的制度加以改善。
中央朝廷继续使用三省六部制度,但是特别增设了政事堂让三省之间互相限制。
并且执行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等。
李世民深知隋炀帝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拒绝听从劝谏,所以李世民把谏官的权力增大,并且支持所有大臣对他的决策评论和完善。
最有名的就是魏徵整个过程劝谏了200多次,还有许多像马周、褚遂良等都是劝谏大臣。
随后就是在社会上的法治成就,同样是因为隋朝末期动乱原因,全国人口大减,贞观之初的时候仅有200万户左右。
李世民非常重视吏治,多次派遣大臣巡查全国,亲自挑选地方官员,并且将地方官员的成就与过失都记录了下来,用以决定奖惩。
在如此努力的情况下,李世民励精图治,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最后让动荡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可以达到夜不闭户的稳定现象。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名的事件:在贞观六年的时候全国有290名囚犯,在当时一般都是在秋天执行死刑,所以李世民允许他们回家置办完后事之后再回来。
没想到第二年的秋天,全部囚犯都自觉返还,没有一个人逃亡。
二、千古一帝的不足之处李世民上位的这些年可以说是非常用心,用当下的话来说恐怕就是“996”也不为过。
并且李世民也是一位非常节省的皇帝,在他的带领下皇宫的开销甚至远远不如一些大族过得好,算得上是两袖清风。
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这样的李世民也有让人议论或者攻击的一些事件。
比如李世民虽然因为隋朝劝谏的事件警醒自己广纳谏言,在初期的时候也确实如此。
不过随着大唐的稳定和实力的增加,李世民也有点被“冲昏”头脑,在晚年的时候也误杀过大臣。
不过还好整体上仍然是一个愿意听从劝谏的好皇帝。
自古皇帝都有佳丽三千的说法,后宫更是古代皇帝的特色,即便有些皇帝沉迷于后宫而不治国也算是正常现象。
然而李世民的后宫在所有的皇帝中都很让人产生争议,争议的地方不是后宫的多少,而是身份问题。
其中有四个女人的身份非常特殊。
第一个是杨妃,其父亲是隋炀帝,在古代能够跟前国公主在一起不怕刺杀,并且还诞生了皇子不怕复国,也不知道怎么让外人来评论。
还有韦昭容和韦贵妃,两人都来自于隋唐时期的门阀韦氏家族,虽然有可能是拉拢名门望族概率,但是其中韦贵妃曾经嫁过隋朝的大将军李子雄之子李珉,并且诞有子嗣。
而韦昭容也有过前夫,并且据《旧唐书》中的记载是其前夫王玄应还因为谋叛而伏诛。
在古代人们对女子的贞洁态度比当下严禁许多,更别说还是作为皇帝的女人,李世民如此做法在他人看来就是有损皇帝的威严。
但最让人议论的一个妃子还是齐王妃。
齐王妃是当时的大族杨氏之女,并且拥有隋朝的皇室血脉。
关键杨氏还是李世民弟弟李元吉齐王的妻子,李世民将齐王妃霸占已经严重不合“道德”。
而外界对此的评论好坏不一,坏的一方面当然是说李世民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却还要霸占自己亲弟弟的妻子,说他是一个贪图美貌的“昏君”。
但是也有人评论李世民这样做是有意之举。
当时唐朝刚刚建立,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分裂的境地,所以李世民强行娶了齐王妃是为了稳定当时的局面。
并且给剩下的前朝大臣表示,我连前朝的皇室血脉都敢纳为妃,你们我同样敢重任。
但李世民强行霸占齐王妃还有背后其它原因,了解真实原因后大块人心。
首先就是齐王妃的美色本来就属上佳,有说她天生丽质,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同时还具有才华擅长歌舞。
其次是因为李元吉和李世民的恶劣关系,李元吉与李建成哥哥曾经多次联合刺杀李世民,自然让李世民震怒,也是后面“宣武门事变”的动因之一。
并且在“宣武门事变”上,李元吉还射了李世民三箭。
如此仇恨李世民自然也会有报复心理,于是把齐王妃纳入后宫,并且为自己生了皇子,后续还把皇子过继了给李元吉名下,不让其断后。
如此行为算是杀人诛心啊,不过想想李元吉对李世民的多次暗杀却也大快人心。
其实李世民的母亲是鲜卑人,从小没有多少封建影响和伦理束缚,在那样的观念下即便是把母亲纳入后宫也是可能的。
后来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离去之后还想要立齐王妃为后,只是最终被大臣阻止了。
所以李世民看似混乱的后宫,其实都有李世民自己的想法。
三、玄武门事变如果从李世民与李元吉的关系这一点来看,再加上自古皇帝家族都没有亲情,李世民当时发动的宣武门事也算是有理有据。
不过却改变不了李世民逼迫前帝退位和亲手杀了亲兄弟的事实。
其实玄武门事变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在李渊推翻隋朝的过程中李渊和李世民配合也算默契。
直到建立唐朝之后李建成身为太子自知战功和威望不如李世民,于是联合弟弟李元吉多次排挤和陷害甚至暗杀李世民。
比如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喝酒,两个人表面上都还表现的不错,但是事后李世民吐血,说是李建成在酒里下毒。
像这样的摩擦还有很多,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联合与李世民斗争,其中下手的多为李元吉,所以这也算是为后续李世民强占齐王妃的原因之一。
而李世民在面对太子和兄弟的攻势,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只能被迫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时候,在唐王朝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发起政变。
在政变上面,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并且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2个月后李渊让位,李世民就成为了唐朝第二任皇帝,称唐太宗,年号贞观,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也从此开始。
关于玄武门事变有许多争议,比如在《资治通鉴》上记载的是太子李建成不务正业,喜欢饮酒贪恋女色。
而李元吉也是经常犯错,所以李渊有意让李世民取代李建成成为太子,所以造成了李建成的心中不安。
再结合曾经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发生的多次矛盾,李渊都是从中“和稀泥”式的解决,自然也引起太子李建成的不满。
总结不管李世民的强行纳齐王妃入后宫还是发生的宣武门事变,这在历史中皇朝更替中都是常有发生的事情,只是后来被总结为叛变。
而李世民为朝代的稳定和发展贡献是历史所有皇帝都少有比肩的,更是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李世民也没有愧对千古一帝的称号。
不知道你对于李世民纳妃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