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凉州词》(王之涣)赏析

博喜评生活文化 2025-03-03 17:20:52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边塞诗的典范。作者与背景王之涣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为人豪放不羁。凉州词原是汉代流行于凉州一带的曲调,唐代诗人常用此调作歌词。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仿佛与缭绕的白云相连,一座孤零零的城郭矗立在万仞高山之中,何必用羌笛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来埋怨春光难至?要知道春风本来就吹不到这荒寒的玉门关。

赏析: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诗人从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生动展现出黄河源远流长的态势,同时描绘出塞外原野空旷辽阔的景象,意境雄浑壮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画面主体是塞上孤城,以"黄河远上白云间"为远大背景,"万仞山"为近景,在山川的衬托下凸显出这座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也暗示了征夫的存在。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其所奏的《折杨柳》曲调易勾起征夫离愁。玉门关外没有杨柳可折,征夫的苦闷和怨情自然流露。这里诗人以反问劝慰体现出对将士的理解。

·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写边地苦寒,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喻朝廷的关怀等,表明边塞与内地的巨大差异,饱含着征夫无限的乡思之情,也突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

艺术特色:这首诗是七言绝句,诗句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有着悲而不失其壮的艺术风格。它既描绘了边关的荒凉与雄伟,又表达了守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情怀,同时还委婉反映出他们深知责任重大的爱国热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此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既赞颂了戍边将士的坚韧,又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个体苦难。诗中"怨"与"不度"的冲突,折射出盛唐时代边疆扩张背后的隐痛。帝国的强盛以无数无名士卒的牺牲为代价,而他们的悲欢却湮没在历史的黄沙中。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对家国矛盾的思考使《凉州词》超越了单纯的边塞风光诗,成为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经典。

清代学者王士禛将《凉州词》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其艺术魅力在于以简练语言包蕴复杂情感,既有壮美山河的豪情又有对生命渺小的窥探,完美诠释了盛唐边塞诗的雄浑与悲怆。

马一赛二。

0 阅读:0

博喜评生活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