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频频示好中国?美专家:不是妥协,中俄有本质不同

军志方略 2025-02-02 14:09:12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他的外交政策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中美关系上,特朗普的表现让人感到捉摸不透——他曾一度以强硬的姿态面对中国,然而当他真正掌权后,却开始频频示好中国,这种转变让许多人感到非常困惑。

特朗普一上任,就打破了很多人的预期。他曾公开表示希望在百日内访问中国,言辞间带有几分亲近之意。与此同时,他又对美国的盟友施加了不少压力,尤其在贸易上大幅加税,这让人更加难以理解。可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宽,回顾一下冷战后的国际局势,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将永远主导世界。然而,在一些敏锐的学者眼中,这种霸主地位并非铁板一块,布热津斯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在90年代就提到,虽然美国在全球的地位看似不可动摇,但其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美国怎样应对这一变化。布热津斯基的核心观点是:美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盟友来维持全球的主导地位,未来它必须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以共同应对世界的挑战。

布热津斯基的这一观点,可以说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奥巴马任内,“G2”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的“中美共治”世界的模式,便是在这种思路下提出的。然而,中国显然不同意这种模式,中国不希望两国主导全球事务。中国的想法是:全球化的合作不仅仅是两国的事,更应该是大国之间的共同努力。因此,中国推动了“G20”的概念,这不仅让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多元化,也打破了过去“G7”那种以西方为主的格局。

中国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合作机会,而是美国希望重新掌控全球的话语权,甚至想借此控制世界。这种想法自然不被中国接受,因此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因此受到了挑战。

那么,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美国国内的深层次问题。特朗普能够两次逆袭当选,背后有着美国中产阶级的衰退。过去几十年,美国的中产阶级曾是美国社会的支柱,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许多人逐渐陷入贫困或无业的境地。美国社会的不满情绪,正是特朗普成功当选的土壤。换句话说,特朗普并不是因为有多大的政治能力,而是他代表了那些对现状感到不满的民众的声音。

如果美国的中产阶级依然强大,特朗普几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地位。正是因为这些传统的“美国梦”已经变得越来越遥远,特朗普的崛起才成为可能。特朗普成功利用了美国社会的焦虑情绪,将自己打造成了反对现有政治体系的代表。

在这种背景下,他毫不犹豫地推翻了奥巴马时期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在对中国的态度上,特朗普发起了贸易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恢复美国的经济优势。通过与中国的对抗,特朗普希望重新设定国际经济规则,借此为美国争回部分失去的地位。

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样的做法带来的效果并不如他预期的那么理想。即使是特朗普和拜登两任政府在政策上有许多差异,但他们在对华立场上的延续性,足以说明两党对中国的态度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

布热津斯基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俄罗斯对于美国来说,既不适合作为合作伙伴,也不能轻易放任其发展,因为俄罗斯始终具备一定的实力,无法彻底消除对美国的威胁。因此,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应当采取一种“分而治之”的策略,让俄罗斯陷入内部分裂,以减少其对美国的威胁。

特朗普的这一政策,其实就是在尝试延续这一战略。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他与俄罗斯保持了较为友好的关系,甚至希望通过缓解与俄罗斯的矛盾,来间接制约中国。特朗普深知,中国的崛起是美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因此他在对中国的政策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而对俄罗斯的温和态度,则是希望通过与俄罗斯建立一定的关系,避免两线作战。

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他意识到单靠对抗并不能解决问题。美国的衰退已成事实,而特朗普也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释放出一些善意,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美国重返全球领导地位。

0 阅读:10

军志方略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