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真的骗了你好久!事实上蜀汉后期能打仗的将领不在少数,而且蜀汉北伐不能成功或者难以复兴汉室的原因在于综合实力比不过曹魏,无大将是被放大了的一个雷点。
根据三国演义第91回合记载,诸葛亮表奏后主刘禅要出兵北伐后,当即留下了郭攸之、董允、费祎为侍中,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以上这些人是留在成都一并治理蜀中国事的。

随后,诸葛亮宣布了跟随他出征的大将名单。
第一个是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第二个是领扶风太守张翼;第三个是裨将军王平;第四个是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第五个是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第六个是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第七个是飞卫将军廖化;第八个是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第九个是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第十个是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
第十一个是扬武将军邓芝;第十二个是安远将军马谡;第十三个是都亭侯袁綝;第十四个是高阳侯吴懿;第十五个是玄都侯高翔;第十六个是安乐侯吴班;第十七个是绥军将军杨仪;第十八个是征南将军刘巴;第十九个是偏将军许允;第二十个是左护军丁咸;第二十一个是偏将军刘敏;第二十二个是典军中郎将官雝;第二十三个是昭武中郎将胡济;第二十四个是谏议将军阎晏;第二十五个是偏将军爨习;第二十六个是裨将军杜义;第二十七个是中郎将杜祺;第二十八个是都尉盛㪍;第二十九个是中郎将樊岐;第三十个是典军书记樊建;第三十一个是丞相令史董厥;第三十二个是张苞;第三十三个是关兴。

最后还有一个第三十四个是赵云。诸葛亮本来不敢用老将军,赵云主动请缨出战。综上一共是34个将领随着诸葛亮北伐,当然有些是带兵打仗的,有些可能是负责后勤粮草的,有些可能是参谋长等等。
诚然,以上34个将领中有部分是演义虚构的,但正史上也同样有部分将领演义中是没提及的。而正史中诸葛亮带军出征最多时能高达十万军,哪怕按照五千人一个大将,也需要20个将领,只是部分将领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

评价以上34个将领,其中赵云、魏延、王平、马忠4个人可以称得上帅才,赵云是五虎将之一自不必说,一直带着御林军,肯定独立统率过上万部队;魏延也不必说,刘备亲封汉中都督,独立统率至少2万以上部队;王平更不必说,也是汉中都督,兴势之战他独立统率近三万部队;马忠也可以算是帅才,镇守南中多年独立统率上万部队,南征孟获他单独带军。
蜀汉难以成功的背后因素有很多,而大将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三分天下后蜀国国力根基差太多,不像诸侯纷争时期,若长安只是一方割据势力,早就被诸葛亮攻下了。可惜长安是曹魏的一块肉,洛阳可以源源不断派援兵来啊,此时大将再多也无济于事。
巴蜀人士的身高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普遍矮小为主,在冷兵器时代,没有任何优势!
有句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是带着这帮人北伐成功个个都是名将。几次北伐只是让原本都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
关张也才是猛将,蜀有锤的帅才,可以说,蜀全加上凑不齐一个完整的帅,诸葛内政可以军事不行
蜀汉是帅才的只有四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马超,一个是关羽,一个是姜维。
一半是庸才根本难看大任 从这名单上可以看出蜀汉确实不行
确实没什么大将。
数次北伐,耗尽国库,毫无实质意义!
看不上李严
为什么不带上孟获
错,说的是魏延死后,廖化才撑头的
[doge][doge][doge]
只是没有关张等那么有名罢了
后勤呢!!
大将??!除了魏延,谁可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