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挑山19年将龙凤胎送入名校,被央视夸赞,为何遭全村唾弃

同巍聊历史 2023-10-11 16:54:09

2013年,记者跋山涉水来到安徽齐云山,当提出想报道汪美红的故事时,却遭到全村村民的抵制与指责。

“你自己问问去,村里没有一家和她来往,她要是中国好人,那中国好人都死光了!”

汪美红丈夫的哥哥情绪十分激动

汪美红似乎已经受惯了这样的白眼,她只希望自己的三个孩子能平安地长大成人。

面对镜头,她只是无奈地说了句:“他们不愿帮忙,就算了。”

最美母亲挑山19年,磨破了120多双鞋,挑破了50多根扁担,肩膀挑出血后又长新茧,就这样一步一步供出了三个孩子,却为何与村民间有这样大的隔阂?

意外丧夫 “我”不是罪魁祸首

1990年,汪美红和丈夫结婚刚一年,幸运地生了一个儿子,夫妻俩都高兴极了,汪美红在婆家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可渐渐地,他们发现儿子的肤色和毛发都浅得不正常,都快满一岁了,眼睛还是睁不开。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痛心却肯定地说:“你们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白化病,同时也导致了双目失明。”

这消息像一个晴天霹雳,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多了一份负担。可汪美红从未想过放弃儿子,即使儿子有身体缺陷,那也要让他平安长大。

可丈夫和婆婆每天都要说及此事,希望王美红再生个男孩,不然他们家和绝后有什么区别,更会被全村人笑话!

汪美红性子柔弱,从丈夫的角度考虑,确实应该再生个健康的。

于是一年后,她又怀孕了。

不知是该说汪美红幸运还是她夫家有福气,这次怀的竟然是个龙凤胎,而且都是健康的宝宝。

小家庭因此乐开了花,之后王美红在家照顾孩子和公婆,丈夫加班加点地外出打鱼,这是这个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

并不富裕却幸福的小家庭

一天晚上,汪美红正在哄孩子睡觉,外面突然狂风大作,让她有些心神不宁,不知道丈夫打鱼回来了没有。

第二天一早,迎接她的不是黎明,而是丈夫死讯的噩耗。

由于丈夫和船友都不是专业的渔民,有点水性,只是昨晚暴风雨把船打翻,几人不慎掉入水里再也没寻回尸体。

汪美红听到噩耗后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也不管床上号啕大哭的孩子,整个人像是怔住了,一时竟没有一滴眼泪,只是呆坐在原地。

后来,是婆婆的骂声打断了她,她听了很久,才反应过来婆婆是在骂她,骂她克死了自己的儿子,骂她没用,还生了一个小残疾出来。

汪美红的悲痛无处诉说

她内心悲痛,说不出话来,也没有反驳。可没想到她克夫的传言就此尽人皆知。

自此之后,整个村里人都将她拒之门外,公公婆婆也一直不理睬她。

她也曾想过逃离这个地方,但一想到生病的大儿子,和一对不满两岁的龙凤胎,他们不能没有母亲,即使所有人都盼着她死,她的孩子还需要她。

她下定决心,要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让他们接受教育,替自己走出村庄、走出大山,再也不要回来了。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丈夫遇难后,家里便断了生活来源,孩子生病时也没钱治病,汪美红只能将自己的口粮拿出来卖,到街上更是借不到一分钱。

孩子马上到了上学的年纪,汪美红第一要务是找工作,要有经济来源。

在齐云山山脚的广告上,她看上了“挑夫”这个工作。

虽然辛苦些,好在时间自由,方便她照顾家里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

然而在开始尝试之前,她低估了挑夫的困难,要不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齐云山上没有一个女挑夫呢?

刚开始,领头的根本不愿雇佣汪美红,在她的再三恳求下,只是同意先让她试试。

一百多斤的货物,比汪美红还重,她先是将扁担担在瘦弱的肩膀上,然后晃晃悠悠地起身。

一条扁担重重地压在了汪美红的肩上

她顿时感觉背上压的是整个世界,是村落的风言风语,是培养三个孩子的责任。

可这终究抵不过生理承受的痛苦,她一手抓着山路两旁的铁链,一手撑着扁担。每走一步都晃个不停。

但她不能停下,不然肯定要失去这救命的工作。终于,“实习”成功,挑着140多斤货物爬到山顶的汪美红早已顾不上肩膀渗出的血渍。

她拿到了四块五的报酬,心想,一定要更加努力。让三个孩子都能吃饱,都能背得上书包。

劳累一天的汪美红回家后,还要照顾三个毫无自理能力的孩子。走之前她常常把孩子拴根绳系到桌腿上,防止他们乱跑。

每天上工,别的挑夫看汪美红是女的,都好心劝她少挑一点。但汪美红为了多赚那几块钱,每次都婉拒他们的好意。

就这样日复一日,汪美红的力气越练越大,挑山越来越稳,肩膀的伤口破了又长出新茧,磨破了120多双鞋,挑断了50多根扁担。

为了孩子,她必须坚持

挑货物上山的价格也由原来的一次四块五涨到了二十多。可即使这样,汪美红一天也只能赚几十块钱。

七公里长的山路,三千七百多级台阶,游客背着小包爬上去都气喘吁吁,汪美红每天要背着比自己重得多的货物往返三次。

让她坚持下来的不是多大的信念,而是三个孩子哇哇的哭声。

作为一个坚强的母亲,汪美红也没有对孩子们娇生惯养,龙凤胎儿女十多岁时,她就让孩子放假了有时间来帮忙挑货物。

“让孩子从小吃点生活的苦,不用我说他们也会努力学习的。”

后来,汪美红听说去黄山当挑夫工资高,一天下来能赚一百多块,便去了,她在两座山之间来回跑。

当然,她有很多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想着:要不明天干最后一天吧,再不挑了。

可第二天,她又总是鬼使神差地上了山。或许潜意识告诉她,多挑一天就多赚一天钱,孩子就能多上一天学。

后来,她发现黄山挑夫虽然赚钱多,但是离家太远了,不方便她照顾孩子,总有疏忽,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回了齐云山,这时两个龙凤胎已经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汪美红想更加细心地照料他们。

汪美红就这样一步一步赚出了血汗钱

平常汪美红除了挑山,也会帮沿途居民运一些货物,很多居民了解她的生活后都主动点名让她送货。

2008年,她的事迹从齐云山流传出来,被黄山市赋予年度“十大杰出母亲”的荣誉称号。

福兮,祸之所伏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汪美红二十岁的大儿子已经在上海一家盲人推拿店找到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足以养活自己。

大儿子终于可以自力更生了

六月底,龙凤胎的高考成绩放榜,一个安徽医科大学,一个安徽理工大学,都是一本的好学校。

这大概是汪美红20年来最开心的一年。所有的付出都得到回报,曾经的理想也照进现实。

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学费的焦虑,虽然这二十年来汪美红风雨无阻地挑山赚钱,但微薄的报酬早就在孩子们的生活开销和学杂费中消耗殆尽。

即将迎来的大学学费更是如同一座大山,是汪美红怎么挑也挑不过去的。

正为此犯愁时,一位黄山本地人联系到了报道汪美红的记者,说可以资助她的两个孩子上大学。

这位好心人叫王一挑,是徽州非遗馄饨的传承人,他深知“挑”中道义,因为平常他也是挑着馄饨摊子在街上叫卖的。

同样用一根扁担挑起生活

但在他心中,汪美红是更值得佩服的人。

或许是两人有相同的经历,或许是汪美红的坚韧打动了他,王一挑决心资助她的两个孩子读完大学。

王美红声称资助一个小孩就够了,剩下的她自己会想办法的,但是拗不过王先生的坚持。最终,两个孩子如愿地走出了大山。

此事之后,央视也报道了汪美红的故事,节目中,一个慈善基金会表示要捐出三十万元,帮助像汪大姐这样一群贫困母亲。

捐款原本是善意的,可却被不知情的村民断章取义,以为那三十万全部落入了汪美红的囊中,他们分外眼红。

其中也有不少村民曾找汪美红借钱,可当她耐心解释后,村民总是愤愤离去,背后聚起来辱骂她。

村民们对汪美红的恶意不减反增

面对这些情况,汪美红早已习惯了,自从丈夫抛下她和孩子离去,她早已深知,在这个世上只能靠自己。

2011年,随着齐云山公路的开通,意味着汪美红即将失业,像她一样的挑工,早已离开这里另寻生路。

只有汪美红还坚持着,每天至少送一趟,给山路上的居民们送些需要的货物,在她眼里,这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履行先前的承诺。

在当地管委会的帮助下,汪美红被特许在齐云山上开了间茶水铺。虽然山路已经修通,但小卖部里的冰柜、饮料还是靠汪美红一点一点挑上来的。

“挑山女茶馆”如今已经成为齐云山上的风景之一。汪美红的故事不仅被上海戏剧社改编成了沪剧在上海演出。几年后又被改编成电影《挑山女人》。

沪剧《挑山的女人》好评如潮

虽然电影中所表现的辛苦远不及她现实里半分,但是这样的形象和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观众。

结语

即使结局看起来如此圆满,汪美红的三个孩子都很优秀,可她的婆婆仍不停地对其他村民数落她是“扫把星”“克夫”,村民们也都对汪美红嗤之以鼻。

但她全然不在乎,或许之前她还会为此纠结、伤心。但现在,她的理想已经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她有三个傲人的孩子,至于流言蜚语,就让别人说去吧。

胡适先生曾说过一句非常现实的话:“人性最大的恶,就是笑你无恨你有,嫌你穷怕你富。”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或许“决心”和“宽容”,才是最大的生存之道。

-END-

【文|十安】

【编辑|长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