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太原市的龙泉寺,寺内的工作人员本想在寺中修建一个蓄水池,意外发现了一个神秘佛塔地宫,于是考古专家立即组成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考古队员的清理,一座地宫砂质石门出现在大家眼前。
这座石门前的力士石像栩栩如生,面目狰狞,像是门神一般矗立在石门两侧。石像经过千年的掩埋,鲜红的嘴唇依旧清晰可见。
专家推测,石像在最初时应该是涂满颜料的,但是经过千年的历史长河,身上的颜料已经全部掉完,最终呈现给世人的就是眼前的模样。
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凭借这石像和石门的细节,推测分析这个地宫的年代大致在唐代时期,寺院内的巨型石碑似乎也印证了这座地宫不会早于唐朝时期。
这让考古学家甚是兴奋,他们期待在这座寺庙的地宫中可以发现佛祖的舍利。清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石门后方的位置发现了一个六边形的宫口,这让专家兴奋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
一般来说,唐代的建筑大都是四四方方的造型,但是寺内这个宫口为什么是六边形的呢?难道之前专家的推测出错了吗?
就在专家陷入困境的时候,随着清理的深入,一个长约58厘米、宽约46厘米,高约60厘米的石函,赫然呈现在众人眼前。石函的出现,让本就失望的专家再次欣喜起来。
石函:是指用石头制作的匣子,古时期人们用来存放东西所制。
里面会有专家所期待的舍利吗?考古人员借助石函露出的缝隙小心翼翼地挪动石盖,石盖打开后,里面是散落的木板。
而在这些木板当中,一个鎏金铜棺引起了专家的注意,铜棺已经腐朽,棺盖也有所松动,而覆盖在铜棺上的这些木板,专家推测,应该是一个包裹铜棺的木棺,因为时间的原因,木板腐朽松动导致脱落。
专家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石函,生怕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这些千年文物毁于一旦。当专家将石函内的东西逐一取出来的时候,还有四件铜器物件,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造型,这又象征着什么意义呢?
专家暂时没有多想,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那个鎏金的铜棺上面,铜棺被小心地取出,它长约26厘米,宽约15厘米,高约15厘米。
铜棺的周身雕刻着精美的四灵圣兽,而在棺身的正前方雕刻着一个佛祖的弟子像,在棺身的正后方雕刻着一对佛脚。这种种细节让专家十分惊喜,莫非棺内是释迦牟尼的舍利吗?
然而,当铜棺的顶盖被打开时,大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铜棺内竟然还有一副银棺,在银棺的上方,整整齐齐地系着一个千年前的蝴蝶结,如何将发掘的纺织品完好的保存一直都是让考古专家最头疼的一件事儿。
千年前的蝴蝶结非常有文化意义,而若是想要打开银棺就必须解开蝴蝶结,但若是解开这个蝴蝶结,那么这个文化遗产就失去了它的历史价值。正当专家两难时,一个细小的发现让专家心头一喜。
由于年代久远,蝴蝶结与银棺的连接处发生了断裂,于是专家小心翼翼地顺着断裂的地方将蝴蝶结完整的取下,银棺从铜棺中被取出,它的精美程度远远的超出了铜棺。
银棺整体四周镶满了颜色各异的宝石,棺身的正前方嫣然矗立着一只仙鹤,仙鹤制作精美,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叹万分。
与铜棺正前方的佛像不同的是,这只仙鹤完全是一个立体的存在,并没有与佛像一样是刻在棺身之上的,甚至仙鹤的羽毛都是肉眼可见,层层分明,工艺之精细让专家赞不绝口。
就在专家惊叹棺身的华美时,突然发现了透明状物体,这又是什么呢?宝石在唐朝时期并没有传入中国,如果这些不是宝石,那会是什么呢?
虽然暂时没有进行化学分析,但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仔细观察,发现蓝宝石上面有气泡,专家猜测,这所谓的宝石可能是彩色玻璃。在唐朝时,彩色玻璃这种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
这个发现让专家欣喜不已,当考古队员慎之又慎的将银棺的棺盖打开时,被棺内的景象惊掉了下巴。考古队员将银棺和铜棺放置在一起的时候,突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先前被忽略的细节,原来铜棺和银棺并不是全身都是铜制和银制的,他们同样都是镶嵌在木板上的,他们的主体都是木质的。
这个发现又让专家们犯起了难,这类镶包结构的文物在保存时相当困难,因为不同的材质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都不同,更有甚者,两者是相背离的。
尽管如此,发掘还是要继续,铜棺打开后,那么银棺打开后会是什么呢?考古队员都十分期待。在大家的期待中,考古队员慎之又慎的将银棺的棺盖打开了,棺盖打开的那一瞬间,让在场的人惊呼,因为里面放置的竟然是一具素面金棺。
经过千年的掩埋,金棺的颜色靓丽依旧,表面十分光滑,没有丝毫的雕刻之物和瑕疵。而他的棺盖上同样系着一个国宝级的蝴蝶结,这个蝴蝶结,专家依然决定保留下来。
专家设想将金棺从银棺中完整取出,然后顺着棺身的高低方向将棺盖完整划出,将蝴蝶结和棺盖一起保存。这虽然只是专家的一个设想,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打开之前,专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金棺里的文物进行了X光扫描,里面确实是众人期待已久的舍利子。舍利子被装在一个柔软的包装,专家并不敢轻易打开,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柔软的包装是什么材质,如果他接触到空气,会不会突然损坏,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有万无一失的开启方案才敢将其打开。
专家们看着自己猜想的谜底就在眼前,却在紧要关头戛然而止,不能一探究竟,这让他们连连叹息。金棺的出土震惊了社会各界,里面的文物也一直被关注着,考古专家也为此一直寻找可靠的方法。
12年过去了,专家依旧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工作。为了揭开金棺里的秘密,太远文化部门邀请了多个国家,共计十几位的顶级专家共同商讨打开方案。最主要的重点是如何不解开、不毁坏丝带结的情况下,将金棺上的蝴蝶结完整取出。
丝织品经过千年的掩埋,已经变得脆弱不堪,原本的弹性和韧性已经不存在了,一个不小心便会使这个国宝级的蝴蝶结彻底粉碎。
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专家们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运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增强丝带的韧性和弹性,保持丝带的色泽和原形态,从金棺比较窄的一头将其完整取下,这个金棺终于在12年后得以打开。
打开金棺,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编织精美的麻质锦囊,在锦囊中赫然装着23里专家期待的舍利子。
舍利子:高僧去世后遗体火化,最终形成的圆珠形状的物体,是佛教弟子供奉的圣物。
龙泉寺出土的五层棺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千年前的大唐的盛世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