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流社会生活,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首先给出我的答案: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平民阶层以及新富阶层相比,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他们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会自然而然地极端讲究吃、穿、用、度、住、行、礼的品质。在某些地区(比如东亚),集体文化的特点使得“张扬”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这些地区的上流社会,在【衣】和【行】等有可能会被“外人”看见的方面,会保持表面上的低调。但低调绝不代表他们不注重衣和行的品质。纵观本题所有答案,只有佐藤先生对于日本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描述与我上面所说的相吻合。而其他人的答案,我可以明确说,都不是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本质。
但是,仅仅给出上面这样的回答是不够的。我相信大家还等着我的解释:生理方面的原因?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没有在开玩笑。事实上,仅仅解释【生理原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本答案真正做到完善,得解释清楚两大问题:问题1: 凭什么定义:这群因为生理因素而极端讲究吃穿用度住行礼的人,是上流社会。而其他人所说的就不是。难道就不能有别的定义方式吗?比如说,我们定义白芳礼老人,证严法师,特蕾莎修女这样拥有崇高道德情操的人,才是真正的上流人士,又有何不可呢?而大富豪曹德旺这样的慈善家。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崇高的社会地位,还乐善好施,受人尊重,生活简朴。他并不讲究吃穿用度住行等个人的生活品质,这还分明是个优点,说明了他的艰苦朴素。他凭什么就不属于上流社会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定义了上流社会?在这一点上,大家往往会想当然的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比如传承啦,血统啦,修养啦,教养啦,社交圈啦,等等等等。就连佐藤先生也在这一点上犯了错误。比如他答案的最后一段话:也許,新興的富人階層會極爲富有,但他們從來沒有進入過「上層社會」。因爲,「炫耀自己的財富」,和「沒有教養」一樣,是最要不得的陋習。佐藤先生把东亚文化独有的谦逊和低调误当成了上流社会的标签。这是不对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那么阿拉伯世界就没有上流社会了。按照这样的标准,阿拉伯世界最显赫的沙特王室家族都不算上流社会。因为在他们的词典里,根本就没有“低调”这个词语。他们的奢靡铺张炫耀堪称世界之最。如果有某个定义“上流社会”的标准,把佐藤先生的家族定义成上流社会,却把沙特王室家族排除在外。那这个标准显然应该被抛弃。对此,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所以说,把定义搞清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本质。但想要搞清楚它,并不是那么容易,大家都太容易想当然了。问题2:上流社会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极端讲究吃穿用度住行礼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不搞清楚这个问题,看完佐藤先生的答案大概就是两种感觉。向往的觉得:哇!好神秘!好有派!好高大上!行为举止就是不一般,等我有钱了,我也要做这样讲究的人。鄙视的觉得:繁琐!矫情!做作!装逼!简直要吐了!我见过某个超级大富豪,资产XX亿,人家那么有钱,也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没这么装逼呀!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没能理解这种生活方式的本质:既不是装逼,不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有派,不是炫耀财富,也并没有多高贵。就是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自然形成的而已。接下来,请允许我试着来解释清楚这两个问题。============================================首先,我要把本题的讨论排除出下面两种特殊情况。第一种情况:该群体(或阶层)是被某些标准从外部定义的。它对群体中成员来说,毫无意义可言。比如有个学术组织,要研究身处上海行政区域内的总人口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出于这个研究目的,该组织把身处上海行政区域内的人,起了一个代号,叫做【上海人】。那么这个【上海人】的定义就只对该组织的研究有意义。而对于被定义的人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我现在在上海市内,我就是上海人;我明天去北京了,就不是上海人了;等我后天回到上海,我又成了上海人。是不是【上海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第二种情况:该群体(或阶层)是自发形成的社交圈和朋友圈。它对于群体成员来说,有意义且具备社交属性。但它对于群体之外的人来说,毫无吸引力。比如说,研究甲骨文的人,自发形成了一个学术圈子。大家在这个圈子里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和讨论,共同成长。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和促进了大家的学术研究。如果你不属于这个圈子,你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就会比较艰难。但是,甲骨文毕竟是个小众的兴趣。这个群体对于外人来说,毫无吸引力。我们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研究甲骨文,也能活得非常开心。我们才不想加入什么劳什子的甲骨文学术圈呢!而我们在这里讨论【上流社会】,它就不能是上述这两种情况。理由如下:你可以想当然的给出一些条件来定义【上流社会】,比如说“有钱却不炫耀”,立刻就被沙特王室给操翻了。你还可以继续嘴硬说“按照我的定义,沙特王室就不是真正的上流社会”,其他人也拿你没办法。但我觉得,这样一来,这整个问题的讨论就毫无意义可言了。最终将沦为各说各话,各自定义,各自装逼,各自显摆我认识XXX而已。事实上,本题的诸多答案正是这么干的。有说我认识个富豪是上流社会的,有说我认识个红二代是上流社会的,有说祖上有传承的是上流社会的,有说中国根本就没有上流社会的。反正就是给个肯定的定义来,既不证明这个定义的合理性,也不证明它的意义,更不去问问当事人怎么看。大家提到的那些富豪和红二代们,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是上流社会吗?如果是,那他们觉得自己是上流社会的原因是什么?身为上流社会的一员,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等等等等。没人说这些,没人去关心当事人的看法……所以,如果要使这个讨论本身有意义,我们所讨论的【上流社会】就不能是第一种情况:其存在对其成员来说无意义。我无条件假设【上流社会】并不是一个虚幻的外部定义,这个阶层本身的存在对其成员来说是有意义的,我要寻找这个意义。哪怕最终的结论是:这样有意义的上流社会不存在。但至少,我追寻这个结论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诸位能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再看看“上流社会”这个中文词汇,以及“high life”、"upper"这样的英文词汇。虽然在定义上模糊不清,但我们仅凭望文生意就可以明确肯定,它一定是被绝大多数人向往的。它绝对不会是甲骨文学术圈那种自娱自乐,圈外人毫无兴趣的小圈子。所以,【上流社会】也不能是第二种情况。我为什么要在一开始排除这两种情况呢?因为我看完了本题的所有回答和评论。有很多人把纯正的血统,生活习惯的传承,家族名号的传承,良好的教育和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谦逊低调等等等等,当做是定义上流社会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以这些因素定义出来的上流社会,只会出现上述两种被排除的情况。我们想象一下某人是北京普通白领,父母也是工薪阶层。但他祖上是民国大家,再祖上则是清朝贵族。此人有着纯正的“贵族血统”,甚至家里还传承着不少祖上的生活习惯,并保留着老祖宗的一些物品(在古玩市场上,还能卖出不老少钱呢)。但如果我们因此而把他定义成上流社会,他可能自己都会觉得搞笑。假如他答应被我们定义成“流氓”就可以拿到一万块钱的话,我估计他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反正你送我钱,我不拿白不拿。你说我是上流社会,我就真是上流社会了?你说我是流氓,我就真是流氓了?你神经病啊你!我们再来假设:某广告公司的文员是恭亲王的直系后人。某钢厂的看门大爷,是醇亲王的直系后人。他们都为自己的皇族血统而骄傲。某天见面了,感觉比亲人还亲。在他俩的努力下,凑齐了满清十二大铁帽子王包括绿帽子王的直系后人。大家见到彼此可开心了,共同组成了一个QQ群,叫做【屌炸天の皇族后裔!】,每天在里面聊得不亦乐乎。他们确实是自发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社交圈,圈内人都有着纯正的皇族血统。但是,没有外人对这个圈子感兴趣,想要加入进来。再说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教育程度和修养。这些东西,一个人具备了就是具备了,和什么圈子,群体,阶层无关。你定义他因此而属于【上流阶层】,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这个上流阶层也不能带给他任何东西。所以说,这种定义完全属于文字游戏。不把他们定义成上流人士,而是定义成高尚人士,伟大人士,傻帽人士,笨蛋人士,也都可以。完全取决于定义者的心情和词汇量。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具备了这些素质的人们,为了躲避低素质的人群,而自发形成了一个“上流圈子”。该圈子对于圈外人来说,也是毫无吸引力的。粗俗的人,没有教养,不讲道德情操,一样生活得很好,他们根本就不向往什么【高尚人的圈子】因此,纯正的血统,生活习惯的传承,家族名号的传承,良好的教育和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谦逊低调等等看上去和【上流社会】很相关的因素,由于只能导致上述两种情况,全都被排除在了上流社会的定义之外。文科生可能会对我这样的排除法感到不习惯。如果从图书馆查阅各种资料文献,从各个角度来还原所谓的“贵族生活”。总会得到大致差不多的图景:良好的经济条件,崇高的社会地位,祖上的身份和血统传承,优良的教育教养,在生活品质的细节上非常讲究。等等等等。凭什么对其中的大部分因素,你说排除就排除了呢?原因很简单。从古代一直到近代,由于社会阶层高度固化,血统、教育、道德等因素一直都是和财富与地位牢牢绑定的。它们在过去对于上流社会的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先说血统。东汉末年,卖草鞋的刘皇叔正是靠着汉室血统,来维持着自己起兵的名正言顺。而在封建时期的欧洲,王室和贵族的血统就意味着王位、爵位、封地等实质利益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算把自己的表妹玛丽斯图亚特给咔嚓了,也不得不按照法定继承序列指定玛丽的儿子詹姆斯六世为王位继承人。在以欧洲历史为基础的架空魔幻作品《魔戒》中,一无所有的阿拉贡,仅仅凭借着古老的人皇血统,就能对刚铎提出王位要求。—— 这就是血统所能保障的实质利益。所以说,在古代乃至近代,血统是和实质利益有着几乎强行绑定的关系。拥有血统的人自然会有动机集中的起来形成圈子甚至阶层,而这个圈子或阶层又有利于血统和实质利益在圈内延续和壮大。所以说,不管这个圈子或阶层的名字是叫【上流社会】还是叫【贵族】还是叫【狗屁社会】,它对于圈内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意义,而且是好的意义。再说教育,教养,道德这些。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过去的数千年,全世界的平民几乎唯一的生活目标就是仓廪实和衣食足,就是平安的活下去!什么识字呀,接受教育呀,有教养啊,知礼节啊,等等等等,和绝大多数的平民无关。所以,一个人假如是平民,他是极难拥有良好的教育程度和骑士精神这样的道德情操的。(插个题外话:在隋以后的中国,平民也能接受教育,参加科举走入仕途。所以有人说隋以后中国就没有世家了。——意指像欧洲和日本那样的垄断了受教育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贵族集团。)在当今世界,血统、教育、道德这些因素已经失去了和财富与地位的强绑定关系。除非老爸是富豪或高官,否则血统带不来任何实质利益。因血统而形成的圈子,对其成员无意义,对外人也没有了吸引力。而平民也可以拥有良好的教育、教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如果我们还抱着这些过时的因素来定义当今世界的上流社会,显然是刻舟求剑了。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血统之类的因素,不能单独用来定义【上流社会】,但是,如果把它们和财富,地位结合在一起呢?能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呢?比如一群当今社会的高官富豪,碰巧祖上也都曾是皇族。这群拥有纯正皇族血统的高官富豪们,因为共同的血统和利益而彼此结交,形成一个有机的圈子和阶层。那血统在中间不就起到作用了吗?对于这种情况,这个圈子是确切存在的。但是不管你把这个高官富豪所组成的圈子定义成什么,所谓“高贵的血统”对于这个圈子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它只不过是这些高官富豪们为了结识彼此而找出来的借口而已。就算没有纯正的血统,这些高官富豪们也会找到别的借口来认识彼此。这跟高官富豪们拜李一做师傅,其实并不是在内心里有多么崇拜和相信李一,只是为了结识李一其他的高官富豪徒弟,是一码事。常玩社交圈的,都懂我说的意思。我这里就不展开论证了。既然我们排除了上面两种特殊情况。则意味着我们要讨论的【上流社会】对其成员来说不仅有意义,而且还被绝大多数的圈外人所向往。那这个意义就不难得出了,进化学已经告诉我们:除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 ,即【富贵生活】和【优先优良的性交权和配偶权】,再没有别的东西是被绝大多数人们所向往的了。而【富贵生活】能直接导致【优先优良的性交权和配偶权】,女性亦是如此,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嘛。【富贵生活】也会自然而然的导致更高的教育水平,良好的教养,等等等等。所以,我们干脆把关联条件直接简化为【富贵生活】。而【上流社会】存在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其成员保持、延续和巩固【富贵生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条公理:公理1:假设存在某个单一或一系列因子X,使得具备X的人可以被称为顶级上流社会。那么,如果从某人从出生起一直都与顶级富贵生活无缘,那么此人绝不可能具备X因子。哪怕他拥有着其它任何条件,比如高贵的血统,贵族的传承,良好的教育程度和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等等。然后,我们又看到,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保持了两代以上的顶级富贵生活,可以无一例外的把新富阶层变成顶级上流社会。就像摩根,洛克菲勒和福特家族的子孙都步入了顶级上流社会,可这三个财团的创始人乔治皮博迪,约翰洛克菲勒,亨利福特,全都是出身贫寒的“暴发户”。于此同时,我们又拥有这样的广泛共识:【上流社会】绝不仅仅等同于过着富贵生活的人。又及,一个真正的上流人士(虽然我们还没有探讨清楚具体该怎样去定义),哪怕失去了财富和地位,失去了富贵生活,他依然是上流人士。落魄的贵族,依然是贵族嘛。由此,我们得出第二条公理:公理2:持续拥有顶级的富贵生活,是产生X因子的充分条件。而当某人一旦具备了X因子,就算失去了顶级的富贵生活,ta也不会失去X因子。最后,我们来考虑人们关于【上流社会】最重要的一条广泛共识:【上流社会】应该是要和新富阶层严格的区分开来的。正所谓三代才出一个贵族嘛!正是这一条共识,把@马逾 的答案:【上流社会是社会上掌握政治权力社资源及自然资源分配权的已得利益者,和教养半个字关系没有】在我这个答案里给咔嚓掉了。因为白手崛起的新兴阶层,也有可能掌握政治权力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分配权。否则的话,他的答案是我最想赞同的。而所谓新富,至少是从出生算起的一段时间内,和顶级的富贵生活无缘。由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个等价的表述方式作为第三条公理:公理3: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年龄(姑且定为25岁)之前,都没有能够具备X,则ta此生无法具备X。这个公理的表述等价于:上流社会不是由一代人产生的。看不懂的请自己琢磨。(因为一万字的字数限制,大受欢迎的翠花的故事被我删除了,不好意思。如果大家想看,可以看我的专栏。我贴在那里了:翠花的故事 - 刘念的杂文 - 知乎专栏)上面的公理1,2,3,不仅囊括了人们对于【上流社会】的基本共识,也把那些和上流社会的本质无关的似是而非的因素排除在外了。根据这公理1,2,3,我们能得出两条重要结论:1. 要使一个人具备X因子,需要,且仅需要,他从出生起就享受着持续的顶级的富贵生活,一直持续到他身上产生了X因子为止。2. X因子一旦被某人具备了,就不会再失去。如果某人没有具备X,则年龄越大,越难以具备。直到某个年龄段之后,再也不能具备了。(生理上的肌肉记忆正好符合这样的情况,掌握了,就不会失去。而年纪越大,就越难掌握。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游泳还是学语言,都是如此。)由上述两条结论,结合我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我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上流人士会因为从出生起就享受着的顶级富贵生活,而每个维度的生理触觉上,全面养成顶级的敏感度。正如著名童话《豌豆公主》所隐喻的:压在二十层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的一粒豌豆,她居然还能感觉出来。除了真正的公主以外,任何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敏感度!而这,正是他们过着极其讲究吃穿用度住行礼的生活方式的本质原因。不是装逼,不是矫情,不是【因为我上流,所以我不得不这样生活】。而是自然而然的要这样生活。否则的话,就在生理上都无法忍受。有的人可能还没能真正理解我说的是什么。他可能一边看了我的答案觉得“说的不错”,一边依然觉得@葛巾 姐所说的“出差的时候,不管住多么高档的酒店,都要睡自己带的枕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麻烦,不带自己的枕头就睡不着觉。就是这么简单。这不是装逼,也不是精神衰弱。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脑袋也太娇嫩了吧?事实上,想象一下你自己穿越到古代,哪怕是做皇帝,你在生理上都会无法忍受那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空调,没有电灯,颠簸的马车,潮湿的棉被…… 这可是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最顶级最奢侈的生活了。同样的,你一躺上招待所的木板床就能呼呼大睡,在某些人看来,这真的是在生理上无法忍受的粗糙的生活质量。 真正的上流人士,正是靠着这样的生理特质,和新富阶层们永远的区分开来。而当他们遇到同类人,立刻就能发现彼此。一个刁钻古怪、中专毕业的上海中产家庭的主妇。她可能根本买不起几万块钱的枕头。她只有两个枕头,一个5000块买的,一个3800块买的。分别用来在冬季和夏季枕,并且配上不同的被子,她才觉得舒服。而一个爽朗大气、名校毕业的山西煤老板,资产几个亿。平时生活一贯简朴。某天心血来潮,一下子买了好多个几万块钱的枕头,每个房间都放两个。但你在这些枕头中间掺一个十几块钱的,他也根本睡不出区别来。我们可以说,这个上海主妇是要比山西煤老板更“上流”。而这个山西煤老板,如果过了一定的年龄,也许他这辈子都“上流”不起来了。虽然他什么都买得起,但他感觉不到了。他在生活的某一天,可能会觉得:“有钱真他妈没意思”。而真正的上流人士,其实是不会发出这样的感触的。有钱真的很重要,没钱了,生活就成了煎熬。光是有吃有睡,是远远不够的。平民出身的人,成年后如果在生活中专精某一项,可以在该项目上培养出特别细致的感觉来。比如知乎上有品酒方面的专家,品不同的酒一定要配不同的酒杯。对其他人来说,这种行为好像很装逼,我们无论用怎样的杯子喝酒,哪怕是用碗喝红酒,味道也都是一样的。对他来说,这就有着很大的区别了,杯子不合适就品不出最恰到好处的风味。他在这一项上面,拥有最上流的生理敏感度,但他在生活的其它方面,可能就没这么讲究了。而最全面,最精致,最敏感的全方位生理敏感度,只有从出生起就生活在顶级富贵的环境中,才能拥有。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这样的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分明就是童年时候玩出来的呀!写到这里,大家再看一下佐藤先生对日本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描述:现实中「上流社会」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相信会有不同的感觉。日本上流社会谦逊低调,阿拉伯上流社会张扬炫耀。但对于顶级的生活品质的讲究,是一致的。这才是上流社会生活方式最本质的共同点。这样的生理特征,也代表了长期保持富贵生活的终极结果。在几十年前,我们还可以说上流社会代表着生活方式的终极模仿方向。可这一点在今天要被打破了。无数年轻的才俊,宁可模仿硅谷的生活方式,因为乔布斯,拉里佩吉,谢尔盖布林,埃隆马斯克这样的年轻人的偶像兼精神领袖才真正改变着这个世界。就连美国最新的畅销书《社会动物》,都已经把谢尔盖布林这样典型的新富直接称为【上流人士】了。但是,失去了【被模仿的终极目标】这个标签根本就不要紧。只要乔布斯,拉里佩吉,谢尔盖布林,埃隆马斯克始终拥有巨额的财富,并且一直传承下去。不管他们本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他们的孩子终究会在富贵生活的滋养下逐渐形成极端讲究吃穿用度住行礼的真正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这就好像低学历致富的人如此之多,他们似乎也看不起空有高学历的人,但他们的孩子孙子们一定会借助他们的财富上最好的学校。接下来就说说这种生理敏感度的意义——它带给人们的,可绝不是花钱如流水那么简单。首先是它对于个人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平民还是上流阶层,这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在数量上都是差不多的。但上流人士生命的广度要远远超过平民。平民的生命就像是下面这个六角形
,面积代表他此生所经历的事情,周长代表他此生所接触的外部事物的广度。
而上流人士的生命,则是下面这个图案:
面积差不多,可能就大了一点点。但周长就……每一个枕头,每一个酒杯都是不同的生活体验。平民又如何可以与之相比?此外,这种生理敏感度也可以给人带来最切实的、无可逾越的身份象征和优越感(如果你在意这个的话)。你家有钱算什么?我努力也可以变得很有钱。你捐进斯坦福算什么?我努力也可以进斯坦福。但是……这种全方位的生理敏感度,却是怎么努力都没用的。如果你没有拥有它,可能你不在意这个。但是每一个真正拥有它的人,都有着巨大的心理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很不容易被察觉,因为它所导致的行为,不是看不起别人,而是同情别人。想一想健全的你看到一个残疾人的感觉吧。人们常说,真正的上流社会是不会看不起人的,暴发户才看不起人。确实是这样,因为他们比看不起别人的暴发户,心中优越感更甚。这个较为敏感,容易引起争论和读者不悦,点到为止,不多说了。而这种生理敏感度对于社会的意义就更大了——它创造了整整一个金字塔般的奢侈品行业。奢侈品行业在上流阶层形成了近乎闭环的商业系统。卖家和买家都是上流人士。平民通常做不来奢侈品生意(原因马上会讲到)。如此一来,整个阶层对其成员来说就显得更有意义了,也大大延续了上流阶层的生活方式的传承。不要简单的以为,奢侈品行业只是为了满足二逼们的炫耀欲而产生的。如果你这么想,可能你还根本不了解奢侈品的本质。二掉的那个人,可能是你自己。不是说,你不用奢侈品,所以二。而是说,你不懂奢侈品的本质,你就赚不到富人的钱。福特T型车所代表的大型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满足的只是平民的需求。而越上流的人,要求越别致,品质越好的产品,不是为了装逼,只是为了满足最基础的生活需求。在另一个知乎问题什么是奢侈品?中,上流人士代表佐藤说:對於很多人而言,毛巾、T-shirt,玻璃杯、盤子、煙灰缸、撲克牌、零錢托盤、皮帶、小鑰匙釦、枕頭套、床單,這些大概都算是生活必需品。即便不全爲,也必定有一両樣是你的生活所必需。而以上這些,都是 Hermes 的主要產品。它們只是質量好,可以用很久,而已。总结一下佐藤的全答案就是:商业化的被称为“奢侈品”的产品,仅仅是那些对生活很讲究的人的生活必需品。在佐藤看来,根本就不应该用“奢侈品”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些生活必需品。而平民代表菠菜姐@朱怡婧 说:我定义奢侈品就是没有他我感觉不到明显的生活质量下降,但拥有他需要费明显比较高或者麻烦的时间和金钱。菠菜姐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明显低于佐藤先生,佐藤的必需品,在菠菜姐看来就是奢侈品了。而奢侈品的价格为何如此昂贵?真的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一块钱三分货】。这句话大家通常都以为其中的一分钱,一毛钱,一块钱,说的是售价。其实不然,它说的是成本。高成本才导致了高售价。那些商品不变,把售价直接加两个零,反而卖得好的故事,都有瞎编的成分,要骗也只能骗新富。真正的上流买家,是不会被这些伎俩骗到的。在顶尖的品质上,几何倍数的成本提升,往往只能带来百分之一的质量提升。这细微的质量差别,平民买家根本感受不到,而它正是上流买家不惜用最昂贵的价格,也要追求的。因为,他们无法在生理上容忍粗糙。就是这样。所以,有的生意确实是普通老百姓做不来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用高出3倍的成本来让品质提升0.1的意义何在。就算他们这么做了,他们也不敢定高价格。因为他们不相信居然会有人愿意用高出5倍的价格,来买这品质好出0.1的产品。在他们看来,这纯属钱多烧得慌。以我们家蛋糕店为例。自从去年火了以后,武汉的烘焙爱好者就纷纷效仿,然后又纷纷垮掉。其实说白了,不是我们的技术有多牛逼,是别人根本想象不到我们用了多么昂贵的原料。那些模仿者,用便宜的原料做出的产品,口味也就比我们差了一点点。但正是这一点点的差别,使得他们就算定价低也不好卖,因为低端市场已经被皇冠和仟吉这样的烘焙巨头搞成红海了。而对于高端消费者来说,这一点点的口味上的差距,正是他们在生理上无法忍受的。至于我哥,我们蛋糕店的首席蛋糕师,刚刚带着我妹去从上海品鉴美食回来。听我妹说,他在cova吃蛋糕,吃一口就扔了。他已经在生理上无法忍受cova的品质了。要不是这事儿发生在我亲人身上,我真的会觉得这是在装逼。我遇到的人里唯一能媲美我哥的,是法国一个大奶油厂商(我们的供货商)的老板。他来武汉,在我们家吃蛋糕,每种蛋糕吃一口就能说出全部的原料成分,甚至连比例也说得八九不离十。再谈谈这种全方位的生理敏感度,对于全人类进步的意义吧。我认为,它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上面举过一个例子,你现在穿越到古代,哪怕是做皇帝,都无法忍受那种粗糙的生活。可见,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就是比以前更“上流”。如果人类能一直享受着茹毛饮血,而不追求更好的食物品质,哪里可能发展出这么多烹饪技术来?如果我们 每一个人躺在草垛上都能呼呼大睡,也就不会有褥子和席梦思的出现了。正是我们在生活每一个细节上的敏感和不懈的挑剔,才促进了生活的进步。而拥有最高生理敏感度的上流人士,则是追求这种进步的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最后转到我的老本行,说说追女孩。不说透,大家自己悟。在同样收入的情况下,女人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比男人要更“上流”的。她们对吃穿用度住行礼会比男人更讲究。为什么大多数有钱人吸引女人都很容易,少数有钱人则没人爱或者纯给女人做凯子呢?因为有钱人在生活方式上面有条件做到更上流,也就是更讲究生活每一处细节的品质,这是吸引女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如果你仅仅是个土豪,其实对女人没什么吸引力(乡村女神除外)。如果你有一颗上流人士的心,有一种精致生活的精神。哪怕你兜里没几个钱,也是很有魅力的。我在华科大住了四年了。华科大各个校区加起来我吃过31家食堂。每个食堂里每道菜,我都至少吃过两次以上。我知道哪个食堂的那道菜最好吃,以及同样的菜在不同食堂的口味上的区别。如果你是华科学子,你能做到吗?这和钱无关,食堂很便宜的,它只和精致讲究的生活态度有关。如果我是华科的学生,我和你约同一个妹子。你带她去光谷吃东西,也许你花费比我还大,但我胜算很可能比你高。因为她能感受到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细节品质的自然而然的追求。我比你,更“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