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深深思索的话如下:

“当你在走路的时候,你会对那些呼啸而过的车辆心生厌烦,觉得它们横冲直撞,毫不顾及行人的安全与感受;然而,当你自己坐在驾驶座开车的时候,你又会对那些慢悠悠过马路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感到恼怒,觉得他们妨碍了交通的顺畅。当你身为一名打工者的时候,你会觉得老板的管理过于强势,在薪资待遇方面太过抠门,似乎总是在压榨员工的劳动力;可是,一旦你成为了老板,你又会觉得手下的员工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拖拖拉拉,没有丝毫的执行力。当你作为顾客去消费的时候,你会认为商家实在是太暴利了,他们所定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而当你摇身一变成为商人的时候,你又会觉得顾客太过挑剔,无论你提供怎样的商品或者服务,他们似乎总是能挑出毛病。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错。错误的根源在于我们所站的位置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够换位去思考,懂得感恩,那么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各自的不容易之处,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尽相同,大家所站的立场也存在差异。所以,不要试图在别人的心中按照自己的标准去修行自己,也不要在自己的心中以自己的要求去强求别人。
做人,一定要懂得换位思考这个道理。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时候,当然都会觉得自己有理,就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样,各自都有各自的说法。因为所站的立场不同,所以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当你深处困境的时候,你就能够深切地体会到那种落魄的滋味,那种无助与艰难;而当你正处于春风得意的状态之时,或许你已经在不经意间忘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低谷时期。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只是不同的视角罢了。
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往往并非是善与恶之间的争斗,而更多的是立场上的差别。这就好比站在山脚的人,他看到的是山路的崎岖不平,满心都是攀登的艰难与抱怨;而站在山顶的人,他看到的是绝美的风景,满心都是享受与惬意。
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那么很多毫无意义的争执就会像烟雾一样消散得无影无踪。生活就像是一面多棱镜,只要你稍微转动一下角度,就能够看到不一样的光彩。当顾客嫌商品太贵的时候,如果他能够想到商家需要承担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他各种运营成本,或许就不会那么抱怨了;当老板嫌员工懒散的时候,如果他能够回忆起自己当年打工时的疲惫不堪,或许就能够多一些体谅。这样的体谅,能够让这个世界减少一些戾气,增添更多的温暖。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我们有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多听少说。’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倾听对方的故事,理解他人的难处。这种能力,它比任何财富都要珍贵得多。当争执发生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呢?
成熟的表现并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在坚持自我的同时,能够给别人的立场留出一定的空间。那些总是觉得自己绝对正确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活得最累;而那些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反而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游刃有余。
怨恨就像是手里握着一块烧红的炭,首先烫伤的是自己。所以,放下心中的成见,试着用对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很多心结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开。这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更加高明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做到既不让别人为难,也不让自己委屈。

因此,人生这场修行,重点不在于争论谁对谁错,而在于追求共情。当你学会用多种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的战场,而是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理解别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宽容他人,实际上就是在解脱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