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此次排名涵盖了中国10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
软科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依据高校的性质和类型,将其细致划分为综合性大学、8类单科性大学以及4类非公办大学,通过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运用392项指标变量进行分别排名,旨在为公众呈现更为全面、精准且公平的高校评价结果。
一、综合性大学:头部竞争激烈,格局相对稳定
在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展现出强大的综合实力,连续 11 年蝉联全国三甲。这三所顶尖学府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师资队伍、顶尖的科研成果以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始终占据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国前五。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科领域的创新成果斐然,在前沿科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复旦大学则在人文社科、基础学科等方面有着深厚积淀,培养出众多学术和社会领域的杰出人才。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六至十位,这些高校同样在各自优势学科领域持续发力,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信息科学等前沿科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武汉大学在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整体来看,综合性大学头部竞争极为激烈,各高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为了提升排名和综合实力,纷纷加大在学科建设、科研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力度。
二、单科性大学:各领域强者恒强,部分高校崭露头角
1、医药类:北京协和医学院独占鳌头
在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北京协和医学院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该校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殿堂,拥有顶尖的医学教育资源,汇聚了国内众多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其附属医院更是在临床医疗方面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首都医科大学依托北京丰富的医疗资源,在临床医学等专业培养上成果丰硕,为北京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南方医科大学则在医学教育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积极推进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医学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
2、中医药类: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军新榜
2025 年软科首次推出中医药大学排名,为中医药领域高校提供了专属展示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居榜首,该校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学科建设,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研发等方面成果卓著,拥有一批国医大师等顶尖人才,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紧随其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成绩斐然,与国际多所高校开展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方面具有深厚积淀,为中医药理论传承做出重要贡献。
3、财经类:上海财经大学稳居首位
财经类大学排名中,上海财经大学凭借在财经领域长期的学科深耕,位列榜首。学校吸引了国内外顶尖的财经师资,在金融、会计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实力强劲,其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具有极高的认可度。
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中央财经大学在财经政策研究等方面优势明显,为国家财经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则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方向上表现突出,依托其国际化办学特色,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财经人才。
4、语言类:北京外国语大学引领风骚
语言类大学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凭借其丰富的语言学科资源、卓越的外语教学水平以及强大的国际交流能力,荣登榜首。学校开设了众多语种专业,在翻译、语言学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分列二、三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则在语言与传媒融合领域独具特色,培养了大量复合型传媒语言人才。
5、政法类:中国政法大学独占鳌头
政法类大学排名中,中国政法大学以其深厚的法学学科底蕴、强大的师资阵容以及在法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果,位居首位。学校在法学教育方面具有权威性,众多法学专家汇聚于此,为国家法治建设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紧随其后,华东政法大学在法学学科创新方面表现出色,在新兴法律领域如网络法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则在法学实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毕业生在司法实务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6、民族类:中央民族大学一马当先
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中央民族大学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位列第一。学校在民族学、民族艺术等学科领域优势显著,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各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中南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教育领域同样表现出色,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两所高校在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7、体育类:上海体育大学持续领跑
体育类大学排名中,上海体育大学凭借其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等全方位的优势,连续多年领跑。学校拥有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专业教练团队,培养出众多世界冠军级运动员,在体育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大量国家级项目。
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分列二、三位,北京体育大学在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方面成绩卓著,首都体育学院则在服务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艺术类: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各领头名
在艺术类大学排名中,中央美术学院在美术领域凭借其顶尖的师资、卓越的艺术创作成果以及深厚的艺术底蕴,位居美术类院校首位。
中央戏剧学院在戏剧影视艺术领域独占鳌头,培养了大量知名的影视戏剧人才,其在戏剧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方面具有权威性;中央音乐学院则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表现卓越,引领国内音乐艺术教育发展潮流。
9、非公办大学:合作办学与民办高校各有亮点
在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夺得桂冠。该校融合了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等多方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塑造。
上海纽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它们同样以独特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体验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民办高校总榜中,浙江树人学院、珠海科技学院、齐鲁理工学院位列前三,这些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逐渐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从此次排名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整体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全国百强高校中有91所为 “双一流” 高校。但同时,9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如浙江工业大学、深圳大学等,展现出非“双一流”高校的发展潜力。
排名不仅是对高校过往发展成果的总结,更是为高校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激励各高校在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