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32期|印军反思加勒万事件:情报没错,应对拉胯!

影视奇闻菌 2025-02-24 09:23:20

图源:网络

印度在加勒万折戟的主要原因是应对出现失误

印度The Wire网站1月7日刊发反思加勒万河谷冲突的文章认为,考虑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冲突的情况,印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失利的最重要原因是印军应对失误,而非情报部门的失误。主要观点如下:

一是印情报部门预警作用没有发挥好,需依赖及时一线应对举措。在卡吉尔冲突发生前半年,印情报部门研究与分析局(RAW,以下简称研分局)已做出巴可能发动“有限快速进攻”的预警情报,但由于研分局无法提供具体案例和数据,故而无法说服印军及时反应。在2020年5月份中方被迫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在该地区的管控前,研分局已于2月发出情报预警,但却被印军忽视。同时,受疫情影响,印军推迟边境演习,导致印政府在应对中方边境行动时,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印政府却对此始终保持沉默,让情报部门承担责任。

二是印不同情报机构工作重点不同,对接不畅易引发混乱。以研分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情报机构,倾向于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战略预警分析,而军方情报部门则以具体的情报信息为依据进行预警分析。如果推测的动机与具体的信息不符合,则会引起内部情报混乱。1980年,印政府误解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意图,最后促成印度出兵斯里兰卡,结果引发灾难性后果。

三是印国内政治和战略文化更看重克制和良好的国际声誉,而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则会带来高昂外交成本。因此,印政府不够重视研分局等部门提供的战略情报预警,更倾向于运用军队提供的具体情报。

四是当印情报部门缺少足够信息支持时,只能依靠理性分析推断对方行动。例如,在卡吉尔冲突前,印军认为,巴在寒冬为夺取印巴边境一带的山顶而付出牺牲是“并不合理”。因此,印军认为巴领导层会试图渗透到河床沿线,而不是通过高山侵入,故而忽视侦查山顶相关地区。

五是印情报部门长期面临人员流失、预算限制、管理问题等,导致人员对目标国缺少足够了解和分析能力。

阿达尼集团制造的无人机坠毁

《印刷报》1月14日报道,阿达尼防务航天公司组装的Drishti-10无人机在入役海军之前坠毁。该无人机是以色列Hermes-900的“印度国产化型号”,由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Elbit Systems)授权印度制造,阿达尼防务航空公司声称国产化率达60%。印海军共采购两架该无人机,第二架于印海军验收测试中失控坠入水中。但此前有报道称,印海军认为Drishti-10有重大缺陷,甚至宣称“不会装备该无人机”。据悉,无人机坠毁事件将严重影响印军队采购决策。

美国“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图源网络

印空军被爆采购丑闻

印度国防新闻网(Defence.in)1月18日报道,印官方报告披露:印空军招标未遵循国防采购程序的透明和竞争性要求,仅根据已有产品的技术规格定制标准。印主计审计长公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 Auditor General of India)的最新报告指出,印空军在起草《飞机和系统质量标准制定 (ASQR)》时,直接沿用特定供应商产品的技术规格,甚至根据供应商请求修改招标指标,导致采购流程倾向特定供应商,严重影响竞争公平性。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还特别指出,在购买美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及“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时,ASQR明显与美供应商产品性能高度一致,这不仅缩小竞争范围,还增加采购成本。据悉,印空军和国防部目前尚未对审计结果作出正式回应。

图源网络

印多用途导弹护卫舰下水

印度《经济时报》1月14日报道,印国产萨玛塔克(Samarthak)级多用途护卫舰二号舰“乌特卡什”号(Utkarsh)于当日下水。该舰长107米,宽18.6米,排水量3750吨,装备一门奥托76毫米舰炮、两门30米机关炮,一座533毫米双联鱼雷发射器和一门324毫米三联鱼雷发射器。该舰将用于海上监视和巡逻、舰炮和鱼雷发射训练、操作无人舰艇等国产武器平台实验等。

图源网络

印将增设第四条LCA生产线

印度国防研究网(IDRW)1月12日报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计划建设第四条“光辉”战机(LCA)生产线,以满足印空军装备需求。据悉,印空军已采购83架LCA,第二批次预计采购97架,并计划采购至少180架LCA Mk2。为实现印庞大的国产战斗机装备计划,HAL紧急扩建装配生产线。目前,HAL已有两条LCA装配生产线,第三条正在纳西克(Nashik)工厂加速建设,预计2025年3月建成。第四条生产线预计年产6架,届时四条装配生产线有望将总年产量将增至30架。

图源:《印度教徒报》

12名印度人在俄乌冲突中死亡

印度The Wire网站1月17日报道,印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斯瓦尔(Randhir Jaiswal)在当日简报会上透露印公民参与俄乌冲突的具体情况。截至当日,印政府已知126名印度公民在俄罗斯武装部队服役或为其服务。其中96人已返回印度,12人死亡,18人仍在俄军服役,16人被列为失踪。2024年8月,印外长苏杰生曾向印议会通报,当时共有91名印公民被招募加入俄军,其中8人死亡,14人已返回,69人等待遣返。据悉,印政府曾要求俄政府尽快“释放”,并遣返剩余人员。在过去6个月中,莫迪已两次要求普京遣返有关人员。

印陆军参谋长德维维迪。图源:《印刷报》

印陆军参谋长:中印边境对峙持续,印不会削减前线驻军人数

《印刷报》1月13日报道,印陆军参谋长德维维迪(Upendra Dwivedi)称,减少中印边境地区驻军规模的时机还未成熟。德维维迪表示,在中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已有所缓解,目前处于“敏感但稳定”的状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峙。他认为,部队部署直接取决于中印互信和双方能力,当前印方能力要求其维持现有部队规模。因此,印不会考虑在冬季减少实控线沿线部队规模。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