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36329b00aa4111d56a8f0fbae2c8e3.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fcb85fa0631f64a0f0aaa4cb0d48fa.gif)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小时候掉牙,我们欢天喜地,觉得自己在长大,甚至还会把掉下来的乳牙“供奉”在枕头下,盼着换来一颗新牙。可到了老年,牙齿再掉落,可就不是“新生”的象征了,而可能是健康问题的警报。很多人以为老了就该掉牙,殊不知,这其实是个大误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34767b89b5603dfac64e3db87cd898.jpg)
在牙科领域,有个很关键的概念——生理性脱落和病理性脱落。前者是自然衰老的结果,后者则是疾病导致的“非正常掉牙”。如果你身边的老人五六十岁就开始掉牙,那很可能是牙周病在作祟。
真正“健康”的老年人,即使到了七八十岁,牙齿也应该还能坚挺地“站岗”!老年人到底什么时候掉牙才算正常?如果牙齿掉了,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护理?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60岁就掉光牙?那可能是牙病找上门了“人老了就该掉牙”——这个观念其实是错的。如果你翻翻古籍,会发现古人并不认为掉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b79f48b5e8c701d3aae7df0c259a6c.jpg)
《黄帝内经》里早就提到:“五十齿堕”——意思是五十岁左右,牙齿可能会开始松动,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全部脱落。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如果牙齿健康,哪怕活到90岁,依然可以保留大部分牙齿!
哪些情况是不正常的呢?如果50岁左右,牙齿就开始频繁松动、脱落,那很可能是牙周病、龋齿、糖尿病等疾病的信号。
要知道,牙齿并不是单独“阵亡”的,它们的脱落往往意味着牙周组织已经严重受损,而牙周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健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2d747c08e71051dacb037bfa3d719f.jpg)
很多老人掉牙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牙周病。这是因为牙周病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失去支撑,最终脱落。关键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很隐匿,等到牙齿松了,往往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定期口腔检查、及早干预,才是防止牙齿“英年早逝”的关键。
牙齿掉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别让“缺牙”毁了你的健康很多人觉得掉牙不过是个“面子”问题,顶多就是吃饭不方便一点,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是,缺牙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严重,它甚至可能影响你的寿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35c84e87df8c625f2d51bcaf112620.jpg)
1. 缺牙不补,可能让你吃得越来越少,营养越来越差牙齿是食物的“加工厂”,缺牙后,咀嚼效率下降,食物难以充分咀嚼,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营养不良。研究发现,长期缺牙的老年人,更容易因为食物摄入不足而出现肌少症、贫血等问题。
2. 缺牙可能让你的脸“塌”下来你有没有发现,有些老年人掉牙后,脸颊会变得凹陷,嘴唇也会内缩,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老?这其实是因为牙齿支撑着面部软组织,一旦牙齿脱落,脸部结构失去支撑,法令纹加深,脸型也会发生变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3443cde72616afaf3ca342bd577776.jpg)
3. 缺牙还可能影响大脑健康缺牙不仅影响进食,还可能影响认知能力。研究表明,缺牙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这是因为牙齿的咀嚼功能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流供应,而缺牙导致的咀嚼能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大脑的活跃度。
牙齿掉了,该怎么补救?镶牙?种植牙?还是干脆不管?很多老人掉牙后,会纠结到底要不要镶牙,或者干脆“裸奔”继续生活。无论是活动假牙、固定假牙还是种植牙,都比不补牙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dc366d82b6dbabf8e01aa99062c600.jpg)
1. 活动假牙:便宜但稳定性差活动假牙是很多老年人常见的选择,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适合多颗牙缺失的情况。但缺点是咀嚼效率较低,佩戴时需要适应,而且清洁工作不能马虎,否则容易滋生细菌。
2. 固定假牙:相对稳定,但需要磨损邻牙固定假牙(如烤瓷牙、全瓷牙)需要依靠邻牙做支撑,相对来说,咀嚼力较强,异物感较少。但问题是,需要磨损邻牙来固定牙桥,如果邻牙本身不是很健康,长远来看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
3. 种植牙:最接近真牙,但价格高种植牙是目前公认的最接近真牙的修复方式,它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来固定牙冠,咀嚼力强,寿命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849576875316139d483ed7cbfc9d7e.jpg)
但缺点是价格较高,而且对骨量和口腔条件有一定要求,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让牙齿“晚点退休”,日常护理不能少1. 刷牙方式比刷牙次数更重要很多老年人刷牙只是“意思一下”,但刷牙方式不对,等于白刷。
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小幅度震颤刷洗牙龈沟,这样才能有效清除牙菌斑,预防牙周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e9a31cb7453aff6095e245a6d7dcf6.png)
2. 定期洗牙,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不少老人担心洗牙会“洗掉牙齿”,但洗牙能清除牙结石,预防牙周病,延长牙齿寿命。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洗牙一次,保持牙周健康。
3. 饮食上,少糖少酸,多补钙糖和酸性食物是牙齿的“天敌”,会加速牙釉质的腐蚀。
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素对牙齿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可以适量摄入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以增强牙齿的坚固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4fd4c909c92fdd1b2fd340c7eb9015.jpg)
掉牙并不是老年生活的必然结果,而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你能好好护理牙齿,80岁还能拥有一口好牙;如果放任不管,50岁就可能面临“无牙之苦”。从现在开始,给牙齿多一点关注,让它们陪你更久一点吧!
参考文献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牙周病与牙齿脱落的关系
《国际老年医学期刊》——缺牙与认知能力下降的研究
《中国牙科医学指南》——老年口腔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