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语录火到国外:从贸易持久战看中美战略定力

北极春天 2025-04-23 10:52:42

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社交媒体重提毛泽东主席"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的宣言时,这段72年前的战争宣言正在国际贸易战场引发新的战略共振。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镜像中,一个清晰的战略逻辑正在显现:任何试图用强权迫使中华民族屈服的图谋终将破产。

在特朗普政府最新关税政策中,75个国家获得"赦免"待遇,唯独中国被继续加征关税。这种选择性施压策略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深层困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加征的301关税总额已达3700亿美元,而中国对等反制关税规模也达到1100亿美元。看似悬殊的数据背后,实则隐藏着不对称杀伤力——美国企业因供应链重构额外承担了1950亿美元成本,而中国通过产业升级将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从26.3%提升至2023年的30.8%。

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阶段论,正在当代经贸领域得到创新性实践。当特朗普政府期待中方继续"对等反制"时,中国突然转向精准打击:稀土出口管制、关键材料出口许可、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这种战略主动权的转换,恰如抗美援朝时期从运动战向阵地战的智慧转型。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中国在54项关键原材料中掌控着42项的全球供应链,这种结构性优势正在重构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体系。

美国当前的战略焦虑源自三个根本误判:其一是低估了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其二是误读了中华民族"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传承,其三是错判了经济全球化"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指数已从2018年的0.68跃升至2023年的0.82,而美国同期从0.91下滑至0.79。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正如毛泽东所言:"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

当中国外交官在社交媒体重提"要打多久就打多久"时,这不仅是历史回声的激荡,更是新时代的斗争宣言。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正在书写新的《论持久战》:通过"双循环"构建战略纵深,依托"一带一路"开辟新战场,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新阵地。这种战略定力与战术创新的结合,恰恰印证了毛泽东的洞见——"主动权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聪明的领导者从虚心研究和正确地估计客观情况中得来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历史的天平正在向坚持正义、掌握规律的一方倾斜。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