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陈独秀的儿子沦为砖厂苦工,毛主席得知后特批:给予照顾

司马秘事 2025-01-04 10:18:49

1953年2月,毛主席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来到安徽视察工作。当一行人来到安庆的时候,毛主席突然问了一个问题:陈独秀的故里就是在安庆,不知他是否有后人?

时任安庆地委书记的傅大章说:陈独秀同志的儿子陈松年还健在,他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辛,陈松年一家砖厂当苦工……毛主席听完地方官员的汇报后,特批给予照顾。

作为陈独秀的亲儿子,陈松年为何会沦为砖厂苦工呢?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陈独秀三段婚姻七个孩子,晚年靠原配儿子养老

清光绪5年(1879年),陈独秀出生于安徽安庆。陈家世代读书,遗憾的是好几代人都没有出过一个大官,甚至连举人都没有。陈独秀的父亲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

陈独秀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只留下他和哥哥陈庆元。后来兄弟二人被过继给了四叔陈昔凡。作为家里唯二的两个男丁,陈独秀和哥哥从小到大就被严格的教育。

陈独秀的祖父也是一名读书人,他对两个孙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17岁那年,陈独秀参加了院试中了秀才。第二年,有媒婆受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的委托跑到陈家上门提亲。

这个大户人家姓高,他们的女儿高晓岚已经20岁了,高家夫妻觉得陈独秀考上了秀才,是一只潜力股。

年轻的陈独秀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高晓岚。两个人的婚姻持续了12年,高晓岚为丈夫生下了陈延年、陈乔年、陈玉莹和陈松年4个孩子。

作为在传统教育下长大的女子,高晓岚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陈独秀不仅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后来又去了国外留学,夫妻二人差距越来越大,夫妻间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

陈独秀与原配妻子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两人私奔。消息传到安庆老家,高晓岚母子5人都觉得抬不起头,陈家也觉得很尴尬。

1915年,在上海生活的陈独秀才想起几个孩子,他将17岁的陈延年和13岁的陈乔年从安庆老家接到上海读书生活。

这两兄弟非常要强,不愿意和小姨同住一个屋檐下。在父亲家住了没几天,他们就搬出来,后来又去法国勤工俭学。陈延年在法国加入共产党,陈乔年也跟随哥哥的脚步投身革命事业。

1925年,陈独秀和高君曼分居,男方再次有外遇。这个女子叫做施之英,二人只是同居关系。陈独秀第三位妻子,也是他晚年的伴侣叫潘兰珍。

陈独秀的晚年十分落寞,与高君曼生了两个孩子几乎都不认他,三个孩子又被国民党杀害。最后还是他没有尽过一天抚养义务的三儿子陈松年赡养着老父亲和继母。

幼年跟随母亲生活,亲自为两位哥哥收尸

陈松年是陈独秀和原配的第4个孩子,也是他的第三个儿子,3岁的时候祖父陈昔凡去世。

祖父的灵柩还停在家中尚未安葬时,陈松年亲眼目睹时任安徽都督的倪嗣冲,带着一批亡命之徒来到家中进行打砸,扬言要斩草除根将陈独秀的儿子抓走。

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得到消息,带着弟弟急忙跳墙逃走,但是年幼的陈松年在翻墙的时候不小心掉在邻居家的院子里。

幸运的是,这个邻居受过成家的恩惠,在好心人的掩护下松年才避免被官兵抓走。

没过多久,陈延年、陈乔年就被接到上海,后又出国留学。跟随母亲生活的陈松年对于父亲几乎毫无印象,更没有机会像两个哥哥那样去法国留学,不过陈松年非常能吃苦,也酷爱读书。

陈家藏书很多,陈松年如饥似渴的学习,掌握了不少文化知识,古典文学修养也很高。转眼间他就到了17岁,依然生活在安庆乡下,只是偶尔通过写信才能得知两个哥哥的消息。

1927年,他和姐姐陈玉莹得到消息,大哥在上海被害。高晓岚和婆婆听闻噩耗,当即晕了过去。尚未成年的陈松年和姐姐跑到上海给哥哥收尸。

两人来到上海,才得知哥哥因为在就义的时候拒不下跪,被国民党乱刀砍死。陈松年听后心如刀绞,姐姐也因为悲伤过度状态非常的不好。

国民党当局不仅不让陈家姐弟给陈延年收尸,连尸体都不让二人看一眼,兄妹二人只能在兄长就义的地方点了几柱香,烧了纸。两个人回到安庆老家之后,陈玉莹的状态也越来越差。

第二年二哥陈乔年又传来噩耗。松年和姐姐只能再去上海处理二哥的后事,这一次进党当局允许他们看陈乔年最后一眼,18岁的陈松年看见二哥浑身是血,心里非常难受。

本就悲伤过度的陈钰莹目睹这一切之后被刺激的精神失常。陈松年处理完二哥的后事,带着带着姐姐回到老家。陈玉莹因为受的刺激太严重而导致精神失常,一病不起,年仅28岁就去世了。

原本4个兄弟姐妹转眼间就剩自己一人,陈松年忍着巨大的悲痛替姐姐料理后事。直到23岁那年,这个命运多舛的男子才再次见到了父亲陈独秀。

1930年冬天,高晓岚在安庆去世,她的后事同样也是由小儿子陈松年料理。第二年,高君曼去世。1932年,陈独秀被捕,在南京被关了5年之后才放了出来。

潘兰珍在南京租房照顾陈独秀,出狱后二人沿着长江向西南走去,先是到了武汉,又到了重庆。此时的陈独秀生活非常拮据,潘兰珍陪在对方身边不离不弃,最后二人决定定居在重庆江津县。

由于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安庆即将沦陷之际,陈松年将家中的财产全部转移到乡下的陈家祠堂,还是未能躲过日本侵略者的洗劫。

几乎身无分文的他带着妻子窦珩光、刚满1岁的长女以及年迈的祖母谢氏决定去寻找父亲。

一行人在武汉会合,陈松年对于从小几乎没怎么见面的父亲十分孝顺。虽然潘兰珍与自己年纪相仿,但是陈松年对于这个继母也非常尊重。

尽心尽力赡养父亲,去砖厂打工毫无怨言

由于陈独秀先是被开除党籍后又被通缉,几乎没什么收入。一家人在江津生活的时候,都是靠着陈松年妻子拼命打工所赚取的微薄工资勉强维持。

尽管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陈松年尽力侍奉祖母,陪伴父亲。颠簸流离了大半辈子的陈独秀一边反思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一边享受着天伦之乐,帮儿子照看孙女。

这期间有不少人对陈独秀进行经济帮助。陈立夫曾经拿着小学课本让陈独秀帮忙修改一个字就能赚稿费5000块,但他拒绝了。

戴笠、胡宗南都曾来探望过陈独秀,还想利用他曾经的影响力为自己所用,并许以高官厚禄。当时陈独秀只要答应,一家人的生活都会好过不少,他依然拒绝了。

在江津的这段日子也是陈独秀人生中最平静的日子,陈松年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1942年,陈独秀好几次昏倒,他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一天陈独秀将妻子叫到面前,嘱咐她,以后趁着年轻找个工作生活务必自立。最后他说:遇到合适的人你就再嫁一次。9月27日,陈独秀病逝。

祖母谢氏刚去世没多久,陈松年又忍着巨大的悲痛料理后事,这也是他人生中送走的第5位至亲。祖母和父亲生前最后的愿望就是可以落叶归根,安葬于安庆老家。

时局动荡,陈松年只好将两位老人暂时安葬在江津,直到1947年,他在四处托人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运回老家。

陈松年担心有一天国民党对父亲进行清算,看到“陈独秀”三个字进行捣乱,便将父亲的灵柩安葬在安庆集贤关的一处深山老林里,也没有为父亲立碑,这才让陈独秀的墓地躲过浩劫。

新中国成立后,陈松年一家日子过得非常不如意,他曾经尝试过当会计,还教过书。这两份工作都没有持续太久,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只能到老家附近的一个砖厂当窑工。

陈松年和妻子一共有4个孩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全家人过得紧紧巴巴,大女儿和二女儿成绩很好,看到父母辛苦工作,懂事的姐妹二人读完高中后便提出辍学在家外出打工赚钱。

陈松年夫妻却坚决反对,他们坚定的说道,哪怕是勒紧裤腰带也要让你们上大学。

1953年,毛主席带领多位干部到安庆视察工作,问到了陈独秀后人的状况。得知他和原配的小儿子在砖厂做苦工,主席说:他们是烈士的后代,要以烈士的标准来对待。

经毛主席特批,当地政府给予陈松年一家每月30元的补助。晚年陈松年说:多亏了每月30元的补助,我家里4个孩子有三个上了大学。

后来陈松年被安排在安徽省文史馆工作。退休后,陈松年曾经去山上过父亲的墓地。由于时间太久远,他怎么也找不到地方。

幸亏遇到了当年为父亲抬棺的一位老农,这才找到了陈独秀的墓地。此后他几乎每年都会步行10多里地,到父亲的墓前祭奠。

1990年,80岁的陈松年因病去世。此时距离他的大哥陈延年去世已经过去63年,距离二哥陈乔年过世已经62年,陈松年是幸运的,他替两个哥哥看到了他们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如今陈松年的女儿陈长璞依然健在,她替两个伯伯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更见证了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的怀念。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