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0强高校最新排名:复旦第5,同济仅14,中大险胜川大第29
看到软科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排名,真是让我这个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的感慨。前几天我刚跟几个老朋友聊到现在高校的发展,没想到这个榜单就来了。我得跟各位看客好好聊聊这份榜单背后的故事,分析分析这些变化对考生和家长意味着什么。
第一梯队:老面孔新变化
这次榜单里,“清北浙交”依然稳坐C9第一梯队,清华北大继续领跑,浙大上交紧随其后。这个格局看似稳定,但实际上暗流涌动。最大的变化是浙江大学的追赶之势 ,这些年浙大在学科建设和国际化方面投入巨大,硬是把差距缩小了不少。
第二梯队:强强较量
复旦排到第5名,被南京大学挤到了第6,这个变化很有意思。记得我前两天还跟一个复旦的老教授聊天,他们学校最近在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力度。不过南大这些年也没闲着, 靠着江苏省的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硬是爬到了前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7,华中科技大学第8,武汉大学第9,西安交大第10。看看这些排名, 理工类院校的崛起 已经成为一个明显趋势。特别是科大,这所当年为“两弹一星”而建的学校,现在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都有很大建树。
第三梯队:竞争激烈
同济大学排在第16位,这个排名确实出乎意料。我有个学生现在就在同济读研,经常跟我说学校在加强工科之外的学科建设。但从排名看,这个转型效果还需要时间检验 。话说回来,同济在建筑、土木领域的地位依然很稳固,这一点考生们不用担心。
中山大学第12,四川大学第14,这两所学校的较量特别有看头。中大背靠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川大则依托成都这个新一线城市,在医学、核技术等领域表现抢眼。
几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明显占优,像江浙沪地区的高校表现特别亮眼。这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反映出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
南方科技大学排到第41位,上海科技大学排到第66位。这些新建的研究型大学, 凭借体制机制创新和充足经费支持,正在快速追赶老牌名校 。
医学院校的春天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专业院校表现不俗。疫情之后,医学教育越发受重视,这些学校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综合性大学VS特色院校
从排名看,综合性大学占据优势地位,但特色院校也在奋起直追。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这样的语言类院校,虽然体量不大,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
给考生的建议
作为一线教师,我想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别被排名牵着鼻子走 。排名是参考,不是圣旨。选专业比选学校更重要,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能让你未来发展事半功倍。
关注学校的发展趋势 。有些学校可能现在排名不高,但发展势头很好,比如南方科技大学这样的新兴高校,将来可能会给你惊喜。
看重地域优势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所以学校所在地的产业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深圳的高校,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就有天然优势。
别忽视专业口碑 。有些学校整体排名不算特别靠前,但某些优势专业却很强。像北京协和这样的医学院校,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远超它的综合排名。
我经常跟朋友说, 选择大学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未来 。眼光要放长远,既要考虑现实条件,也要想想四年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软科所设的办学层次这项就是为了狮子大开口收钱,沒有任何意义。中科大在这项中拿到最高分40分,比清华、北大还高,难道中科大是外星人办的大学?难道中科大就是为了研究天体外星人的活动?就是如此,有成绩吗?有研究成果吗?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在国家三大科技奖中,中科大获奖项数少得可怜,2023年仅获一项二等奖,并列排40至50名,被不普通211大学超越。而软科可能收了该校不少钱,因而视而不见。这样的排行榜还有可信度?
名校排名更好的是金费排名,外加政治上的推手推高了的,“上层建筑”没有了“经济基础”支撑是不可想象的,经费如果相差十倍或几十倍,意味着金钱💰时间相差10年或几十年,二、三年下来,金战时间就相差2000~几千年,几千年的差距弄点科研成果很正常,否则,政府的金线就是在打水漂。
我那年复旦分数线401仅次于清北,清北分数线都是404,省理科状元427
已报警[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