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与摄政王多尔衮皆是雄主,那么谁更适合当皇帝?

宋安之 2024-11-07 21:36:32

清太宗皇太极更适合当皇帝。

从直接功绩来看,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降服李氏朝鲜和漠南蒙古,大致统一关外,君临东北。

多尔衮则是身为清初摄政王,实际上的统治者,抓住李自成刚刚消灭明朝,在北京立足不稳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挥师入关,联合吴三桂在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将李自成击败,迫使李自成退出北京。

多尔衮入主北京以后,马上迁都北京,以图进取,并且不给关外各方势力反应和积累力量的时间,派遣大军四处出征,最终是击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李自成在逃亡过程中被农民武装误杀,击败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张献忠直接战死,再一鼓作气南下消灭南明最强大的弘光政权,使得之后的南明政权无长江天险可守,无法做到坐拥半壁江山与清朝南北对峙,之后更是迅速攻破南明隆武政权和绍武政权,只余永历政权在西南一带苦苦挣扎,奠定了清朝大一统中国的格局,使得清朝从关外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

从直接功绩来看,多尔衮似乎比皇太极要强,但就实际来说,没有皇太极打下扎实基础,只靠努尔哈赤遗留的后金江山,多尔衮即使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没有实力入关夺取天下。再从另一方面来说,皇太极没有明显短板,多尔衮则是短板明显。

清朝的发家史,简单来说第一代努尔哈赤是草创后金政权,类似于草原上的汗国,内部统治松散不说,还提倡八家分权,而非一家集权,也就是说后金并非中央集权式政权,而且还没有统一关外,要时刻面对明朝和漠南蒙古的威胁,等到努尔哈赤去世之际,后金内部陷入经济危机,外部则是陷入明、蒙联手针对和封锁之中。

不过努尔哈赤有一大创举,那便是创建了八旗制度,这一固定建制是与草原汗国最大的不同之处,这是一种独特的军国民体制,使得后金有着空前的凝聚力,因此可以应对初期的各种挑战,并且称霸关外。

但八旗也是八家分权的载体,对于草原汗国来说,这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模式。对于中央集权政权来说,这属于一种落后的分权模式,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整体来说是弊大于利。

努尔哈赤提倡八家分权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临终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在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先后被立为继承人又被废以后,下令在八旗旗主之中挑选新汗,等到他去世的时候,八旗旗主分为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实际上就是在四大贝勒中挑选继承人,最后四大贝勒中的四贝勒皇太极获得其他贝勒的认可和支持,继承了大汗之位。

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以后,后金政权已经有崩溃的迹象,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皇太极开始了极限操作,是四面出击,打破了明、蒙联手和封锁,并且是以战养战,解决了国内经济危机,最后是降服蒙南蒙古和李氏朝鲜,大致统一了关外,君临了东北,使得大清政权正式有了入关夺取天下的雄厚实力。

更为关键的是,皇太极还对后金政权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只是打压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进行集权这些常规操作,他还改变了后金八家分权的政治框架,进行了一家集权,也就是说他要把后金改变成为中央集权式的政权。

可以说皇太极将后金政权改为“大清”国号,不是简简单单改国号那般,而是同时意味着这个新生政权已经成为中央集权式的强大政权,可以说皇太极就是大清真正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只是奠基人。

正因为皇太极在八家分权的政治框架之上加入明朝中央官僚制度或者说中央集权体制,为大清政权建立了一个优越的统治组织形式,其内部有仿明朝建立的六部,有仿明朝内阁建立的内三院,所以之后清朝入关,才可以迅速征服关内辽阔的疆域,因为根基已经打好了,框架也很是坚固,所以扩张再快,也可以马上消化,并且转为自身实力。

当然摄政王多尔衮也不差,他不只是抓住明朝灭亡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更是在入关以后,有鉴于李自成在京城时进行追赃助饷政策,得罪了官绅阶级也就是精英阶层,所以是大力拉拢前明官绅,维护官绅阶级的利益。

当时天下四大势力中,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并不维护官绅阶级的利益,南明小朝廷也是对官绅阶级不友好,也就是清朝最维护官绅阶级利益。在古代底层百姓并没有话语权,所以笼络了官绅阶级为代表的精英阶级,就等于取得了民心,是处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清朝可以笑到最后的至关重要原因。

因此以功绩来看,皇太极和多尔衮兄弟俩都可以,皇太极其实可以更有作为,不过他猝死于入关前夕,没有抓住入关的风口,所以作为上限被限制死了。多尔衮则是抓住机会,使得清朝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

不过整体来说,多尔衮不如皇太极。

以团结各方势力来说,多尔衮和努尔哈赤都是只重视满蒙贵族联盟,即使多尔衮入关以后维护官绅阶级,并且大力重用前明官僚,但就实际来说,多尔衮并没有给予汉官真正的实权,汉官根本挤不进权力核心,这是关内官绅阶级所不能接受的,内部权力分配极其不合理,使得清廷内部矛盾愈演愈烈。

直到康熙帝平定三藩,地方上再没有独立权威以后,康熙帝才放心与汉官分享权力,使得汉官形式上获得平等,可以挤入权力核心,可以获得一定实权,才缓和了这一矛盾,避免了成为下一个享国不足百年的元年,因此康熙帝被雍正帝上“圣祖”庙号,虽然不合礼制,但从满洲本位来说他解决了这个大问题,的确可以说是满洲的“圣祖”。

再加上天下本来可以传檄可定,结果攻破南明弘光政权以后,多尔衮就认为已经大局已定,因此一纸薙发政策,结果导致南方乃至全国各地反抗愈演愈烈,并且此起彼伏,随着李定国两蹶名王和郑成功北伐差点收复南京,差点推翻清朝的全国性统治,可以说变相使得统一格局推迟了十几年。

皇太极则是不一样,他目光长远,为了夺取天下,善于平衡各方势力,善于发挥汉官的力量,在位时期提出满汉一体,并且大力提高汉官地位。诸如范文程成为内三院大学士。明朝降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更是享受清朝皇族待遇,被皇太极封为王爵。如此这般皇太极自然争取到汉官的真正支持,并且缓和了各方矛盾。

而且皇太极时代的内部斗争虽然残酷,但留有一定余地。像二贝勒被皇太极收拾以后,并没有被处死,而是幽禁而死。三贝勒莽古尔泰跟皇太极一度闹到要拔刀相向,虽然被降爵,并且被剥夺大部分兵权,但并没有被杀死,后来还可以领兵作战,最后是中年病亡。

多尔衮则是对宗室诸王比较严酷,像与他争夺过皇位的豪格,直接被诬陷下狱,然后不明不白的死去,多尔衮还将其福晋纳娶。整体来说,多尔衮摄政时代,对于宗室诸王采取的是威压统治,不像皇太极那般,虽然也打压,但偏向于以德服人。

整体来说,皇太极更适合当皇帝,因为他文武双全,并没有明显的短板,可以团结各方势力,他的能力,即使比之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也不逊色。

多尔衮虽然也是雄才大略之主,但他不及皇太极稳重和仁厚,也不善于团结各方势力,他这样的人物,可以显赫一时,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不适合大乱之后的大治,真的统治时间长了,还是容易出问题的。事实上,他摄政后期,清朝的统治就已经出了大问题,他在顺治七年冬天猝死以后,南方局势更是进一步恶化,后来清廷采取“以汉制汉”政策,加之南明永历政权内部斗争激烈,才没有使局势无法收拾,最后南方也是被平定。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3 阅读: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