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一个“在伦敦街头模仿流浪汉”的帖子引起了全网痛骂,直接让我看到了最丑陋一幕。
女孩说,她跟朋友在伦敦街头体验了半天的Homeless活动,想感受一下Homeless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首先,她开始为自己“为何去模仿流浪汉”解释道:
她个人一直都觉得伦敦街头永远都躺满了流浪汉是一件很嘲讽的事,毕竟英国作为欧洲成名已久的发达国家之一,无论是在其经济还是文化上,在发达国家中都是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所以,当她经常在伦敦街头碰到流浪汉时,便对流浪汉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心,想要去探究一下这种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当然了,她也不是全都模仿流浪汉,而是想简单地感受一下坐在大街上的割裂感。
其次,她虽然是在模仿流浪汉,但她的确没有共情心。
因为在她眼中,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导致他们落魄于街头的,都只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罢了。
流浪汉虽然是流浪汉,但并不是弱势群体,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人。
所以,她认为自己没有同情心也是一件正常的行为,毕竟这也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体验罢了。
在体验流浪汉的过程中,虽然流浪汉不知女孩的行为意义何在,但也主动给她分享了零食、水果,且暖心地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同时,没有一个流浪汉赶她走,也没有一个人流浪汉指责她霸占他们的位置,所以她也不觉得这是一种冒犯的行为。
最后,她还特意一脸傲慢地强调,为什么她去体验流浪汉不穿成流浪汉该有的模样呢?
因为她只是一种体验,称不上是一种行为艺术。
哪怕她一开始想模仿得像一点,奈何她平常的风格不是这种,找不出更贴近流浪汉的服装,只能选择黑色系列的衣服来穿了。
所以她没有化妆,只是在后期p图了一点,怕自己素颜太丑了。
看到这里,我整个人都傻眼了,高人一等毫无同理心的傲慢快溢出屏幕了……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嘲讽道:
“她甚至要凹一个造型…实际上她看起来辩证的思考还是被平台上‘做什么都要精致‘的氛围裹挟得死…”
“真的行为艺术是跟他们过一样的生活,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东西,和他们这个群体成为朋友,这才能叫调研!”
“搞艺术不调侃苦难人民是基本要求,处于人类普遍的同情心。”
是啊,难道他们不幸流浪街头只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吗?
一边说最讽刺的是伦敦的街道上躺满流浪汉很讽刺,一边又说流浪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觉得他们是弱势群体,多么的恶心啊!
有钱人可以体验任何生活,甚至穷人的生活,而穷人只能接受生活。
想起来了歌手姜云升的一句歌词:
“远渡重洋的学生,以为把世界认清, 却对楼下睡花坛的流浪者感到震惊, 充满优越感和自信还认为没有过错, 大言不惭地指责对方是自甘堕落。”
你可以没有同情心,但你不能把他们的生活当作是一种娱乐,因为他们背后的苦是你永远无法想象的。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没有感知力的傲慢
现实生活中,到处秀优越感的人是处处存在。
有一位老爷爷的孩子,担心他在家无聊,便教他如何刷短视频来消解无聊。
某一天,老爷爷也想模仿年轻人如何拍短视频记录一下自己的日常,他就点开镜头先录了录自己,再笨拙地把摄像头慢慢转向一脸笑容老伴。
而当时,老爷爷和老奶奶在一个瓦房内拍摄的,身后是已经破洞漏风的屋顶。
两个老人家也没有想到,第一次拍摄会被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嘲讽:
“第一次见有波动的房子,笑死我了”
这句话直接引起了全网的网友愤怒,纷纷发私信让她道歉。
没错,最后她是道歉了,但言语中还处处是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
“我对两位老人家没有任何恶意,我只是觉得房子有破洞有点搞笑和两位老人家的表情也搞笑而已。
再说了,我又没说我家很有钱,但是我宝宝的一罐奶粉就可以顶这两位老人一年的支出。”
“我宝宝的一瓶奶粉就可以顶这两位老年人一年的支出”这句话,是有多么的丑陋啊,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母亲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出来。
我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愿意居住在漏风又漏雨的房子下呢?谁不想住在温暖的房子呢?
还有,四川成都一位大娘,一大早拉着前一天晚上辛辛苦苦搞好的豆腐来到大街上摆摊,三块钱一份。
哪怕她今天摆了一天的摊,也只赚了二三十块,她也知足了。
可万万没想到,有人去照顾她生意时给了她一张100元假币,她知道后,整个人直接崩溃了。
于是,她就一直摆摊到晚上十点仍不愿离开。
这个视频发布到网上后,有人却在评论区高高在上的评论道:
“对不起,我不太理解,就100块也不至于摆摊一天吧,回家该干嘛干嘛就好了呀。
有网友回怼她:你永远都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100块可能就是一个家几口几天的生活来源了。
但她依旧字字句句都透着满满的傲慢感:
“真不至于吧,我买个游戏道具一秒就没了”
这句话就像在说,才100块钱而已,不至于穷到这种地步,连100块钱都心疼吧?
我只想说,生活不易,各有各的难,都说火头不掉在自己的脚背上,你永远不知道烫得有多痛。
你没经历过别人的生活和经历,你永远不懂别人的苦。
就像作家陈大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拿优越感咬别人的尾巴,自己的样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会作茧自缚,变得可怜又可笑”
所以,优越感,就像内衣一样,可以有,但不能到处秀给别人看。
如果非要到处炫耀,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仅会恶心别人,还会出尽洋相!
要学会尊重他人
很喜欢孟非老师说的这一句话:
“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深表赞同。
越是站在高处的人,越能够弯腰俯察低处。
越是真正优秀的人,越能体恤别人的不易。
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
一位车主在马路上停车等红绿灯时,突然有一个衣衫褴褛,光着脚的小男孩主动过来喷水帮忙擦车窗玻璃。
小男孩一边注意着红绿灯,一边加快手里的动作,费力的一道一道把水刮干净。
他擦干净后,就站在车旁犹豫着把手搭在车门上,但却又没完全张开,手是对着自己的。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麻木悲伤,不敢和车子对视,怕从车主的眼神中看到一丝嫌弃和厌烦。
等了几秒钟之后,他见车主没有开窗就把手收回来,然后一脸失落地转身走开了。
但好在,在他没走几步路的时候,车子立马降下车窗对他喊了一句:“hey come on”
这一句“hey come on”就像是带着光一样,重重地砸在了他心上。
小男孩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又不得不这么做,时时刻刻都在践踏自己。
但幸运的是,他碰到了一位善良的车主,车主没有因为他的行为而选择无视,而是给予温暖。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群,表达足够的尊重即是传递温暖,而不是高高在上。
同为人,该知社会的复杂,人间的疾苦,为人的无奈与辛酸,若是能力比他人强一些,作出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最大的善心。
懂得爱护别人的自尊心,才是真正的善。否则就是虚伪的表皮。
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一段: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你生活在一艘豪华的大船上,船上什么都有。有一辈子喝不完的美酒,还有许多跟你一样幸运登船的人。
而我却只能抓着一块木头努力的往前漂,海浪不停的拍打过,我想躲也躲不过,随时都能让自己的生命潜入海里,还要担心有没有鳄鱼经过。
所以,当我处在四周都是海的时候,脑海里只有“活下去”三个字,你为什么还要问我不去欣赏这美丽的大海?”
因此,在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某种困境或苦难之前,很难理解那种状况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别人的内心里去感受、体验过他们所面临的艰辛与挣扎,就没有资格给予建议或嘲讽。
最后,愿你永远懂得,即使看破,也不说破,知道对方心中的苦,学会给人留些体面,才是做人的一种高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