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孙娟
立冬,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刚刚平整好的500多亩土地上,一株株嫩绿的油菜苗破土而出,为冬闲田披上绿装。
10余年间,这片地经历两次“身份”转变——从耕地变林地,林地又变回耕地。
见证这一切的大湖岭村支部书记周光很是感慨:“如果不是政府雷厉风行抓落实,这些流失耕地不可能找回来。”
汇聚强大合力,确保现有耕地数一亩不能少
赤壁地处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素有“六山二水二分田”之说,土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零星分布,传统农耕种植效益不高。过去,农田上种树、挖鱼塘、建房子、建光伏电站时有发生,一些耕地逐渐流失。
近年来,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系统推进,分级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保障人、财、物向耕地保护工作倾斜,汇聚耕地保护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召开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部署研究耕地保护重点工作,先后制定年度恢复耕地整治工作方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方案,出台《关于印发赤壁市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关于实施赤壁市耕地“进出平衡”制度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
统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等市直部门,抽调专人形成耕地保护市级领导包保工作专班,专项督办耕地保护督察整改,实施周报、月报制度。
落实本级财政资金实施恢复耕地整治。向各乡镇拨付专项补助资金3900余万元。将年度恢复耕地任务分解到具体地块、具体时间、具体责任人,倒排时间节点,逐个图斑整改、销号。
启动光伏阵列撂荒整改等专项行动。经过全市集中式光伏项目用地排查和一月一督办,目前4000亩落实耕种的地块全部完成整改工作。
开展耕地保护突出问题专项监督。将耕地“非粮化”整治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对各乡镇(街道、区)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查,对耕地“非粮化”整改工作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依纪依规追责问责。
建立违法用地巡查发现、制止、上报、处置工作机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与农业农村、公安、司法等部门协作,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零容忍,一经发现,立即制止并严肃查处。
研究做好农村动土机制,做好乡镇建房、挖塘等动态管理,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和动土建设报批制度。利用村村通广播、“送法下乡镇、进村(社区)、进企业”等形式,做好耕地保护政策解读和群众工作。
全市耕地总量超过2020年末的53.38万亩耕地数量,超出面积1.37万亩,为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量质并举,让每一寸耕地成为沃土良田
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面对有限耕地面积,赤壁抓住耕地质量这个关键变量,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加快推动一系列农田建设项目建成见效,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产能,尽显粮食主产县担当。
建标准农田。2011年至2023年,在粮食主产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6个,投资14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9.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九成左右。2023年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逐步推动全市高标准农田联网成片,已完成“小田并大田”面积7.9万亩。
改低产旱田。选取具有提升潜力的部分耕地实施“旱改水”项目,累计完成“旱改水”项目超千亩,形成的水田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一张图、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与监测评价”管理,进一步改造升级项目区沟、渠、路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
统筹土地综合整治、农田水利设施、美丽乡村建设等涉农项目建设资金,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调动各类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完善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制度,建立统一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标准、指标,做到执法可循、执法有据、执法有度。
一个多维度、全链条、网格化的耕地质量提升网络越织越密。
赤壁市黄盖湖镇镇长宋灿宇说,今年全镇三个村实施“旱改水”项目,对640亩耕地进行提质改造,项目区改造后首次丰收,晚稻亩产量达1400斤,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
赤壁市新店镇乡亲们也倍感欣慰。全镇四个村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8700余亩,将小片零散耕地,打造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环境友好、高产高效的农田,挺过今年历史罕见的旱涝急转极端天气。
夯实“耕”基“地”气足。耕地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赤壁市对症开方、久久为功,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沃土良田。
实现永续利用,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良好生态是耕地永续利用的根本。赤壁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统筹考量,一体推进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实现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坚持宏观规划与微观布局相结合。以县域为单位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村庄规划,推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坚持全域治理与局部优化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妥推进“小田改大田”,力推整改耕地与现有耕地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化经营,壮大地方经济。
坚持科学管护与生态涵养相结合。完成全市140个村的“一村一图”制作,让耕地保护、农民建房等各项工作有“图”可依,实现以图管地。同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纵深发展,加强化肥减量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实现耕地管护建用有效衔接。
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经过对12个流为其他农用地问题图斑整改,把找回的流失耕地与现有耕地形成1000亩连片大田,通过新媒体成功引进一家河南企业,建起千亩连片玉米基地,惠及全村近200户村民。一位村民说,过去种树收入不稳定,现在将家里的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每亩300元,还能在基地打工,不用再出远门了。
赤壁市神山镇文清村整治出可耕种土地860亩,其中150亩采用以村办合作社为主导、农民入股的模式,发展了60亩糯玉米基地、90亩黄花菜基地,实行套种模式。
“光黄花菜一亩收入就有5000元。”文清村党总支书记方德志说,这种粮经套种模式一地多收、空间互补,既能保障粮食安全、科学防止耕地过度非粮化,又达到既增粮又增收的目标。今年合作社先打个样,明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种植。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