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雪现三象,来年农民愁”,是哪三象,有道理吗?

老吴上农村 2024-12-06 10:14:40

12月6日23时17分就是大雪节气了,大雪是第24节气的中的第21个节气,第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东时节正式开始。

大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天气是越来越寒冷了,可是今年的冬天却不怎么寒冷,有点反常了。在广西这边,5日的气温还在16-22度,这哪里是冬天的气温呀,妥妥的秋天呀。

在农村有很多的俗话和谚语,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的经验总结,都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一句俗话“大雪现三象,来年农民愁”,这句话里说的“三象”指的是哪三象,有没有道理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象是“大雪不积雪”

说起大雪节气,一听这到名字,让人首先想到的是要下大雪了。

我们知道,下雪是冷的,大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进入了寒冬了,天气会异常的寒冷。

就想着会下雪了,下大雪后去堆雪人,打雪仗,滑冰了。

在农业生产中,下雪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话就说明了“大雪”对小麦的收成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冬天能够下三次大雪的话,那么第二年的小麦收成一定会好,小麦产量高了,粮食多了,那么就有吃不完的馒头,粮食不愁了。

因为下雪,它就像是给大地盖了一层棉被,它的降落,可以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温度,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农作物的根系能够安然的度过冬天。

下的雪融化后,能为土壤补充水分,对庄稼有着很大的好处,为春播提供好的墒情。

如果在大雪节气没有下雪,意味着天气出现了反常的现象,气温高或者是降水少,就导致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没有被严寒抑制住,到了春天,气候回暖,它们就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土壤也得不到水分的提供,土地变得干燥,对春天的播种带来不利。

第二象是 “大雪刮南风”

在农村,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经验的人都知道,冷天是刮北风的。暖天是刮南风的。农村说的回南天,也就是温度升高的意思。

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是严寒的时候,按道理是不应该是刮南风的呀。

北风吹,寒风冻死了。在这个大雪节气,应该是寒冷的北风刮得呼呼响,冻得人直打颤。促使气温更加进一步的下降。

如果一旦刮起了南风,天气就出现异常了,南风带来的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会使气温升高,冰雪难以形成。天气的反常会打乱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一些原本应该在低温环境下进入休眠期的作物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而提前萌发或者生长异常。例如冬小麦,可能会出现旺长现象,过多地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自身的能量储备,到了来年开春,反而会因为后劲不足而影响产量。

而且,温暖的气候还可能引发病虫害的提前活跃,给农作物带来潜在的威胁,这怎能不让农民们愁绪满怀呢?

第三象是 “大雪打雷”

我们知道,打雷是春夏季节的专利,在这两个季节里面,一旦到了下雨的时候,是雷声大作,有时一个暴雷打来,人都会吓得直打颤。

如果在这个大雪节气出现打雷的现象,那么就是天气出现的反常,违背常理了。

这表明此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过高,暖湿气流过于强盛,与冬季的寒冷空气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这种异常的气候条件会对农作物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强对流天气可能会对一些冬季的蔬菜大棚等农业设施造成破坏,导致农民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这种异常的气候波动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基因表达和生长发育进程,使得农作物的抗逆性下降,在面对后续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时更加脆弱。

农谚只是农民在自然的生产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可能全部都对,但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应该多加以注意, 未雨绸缪。

0 阅读:19

老吴上农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