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冬至之日,一阳初动,一元复始,此节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衍生出众多典故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冬至时节,人们讲究进补,药膳鸡汤便是一道备受推崇的佳肴,家家户户常于冬至之夜炖煮高蛋白的鸡鸭与滋补药材,搭配桂圆甜米糕等美食,以“补冬”之名,滋养身心。
冬至之夜,品尝汤圆、水饺与馄饨,已成为流传广泛的食俗。在南方,汤圆无疑是冬至饮食习俗的杰出代表,这种以糯米制成的美食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清稗类钞》记载,华夏古人对汤圆的美味情有独钟,四季皆食,不分寒暑。乾隆帝的《元宵联句》中,“道古传荆楚,而今满市城”之句,便道出了民间吃汤圆的风俗早在南北朝时期的荆楚一带便已盛行。
汤圆,又名汤团、团子、浮圆子、丸子,古称牢丸、牢九等,名称虽异,却都寓意着圆满与和谐,象征着天空与太阳的永恒。冬至之时,一元复始,阳气回升,人们以吃汤圆的方式庆贺,同时寄托着年终团聚的美好愿望。在南方沿海地区,人们偏爱红白相间的汤圆,象征着阴阳交泰,万物生机勃勃。
宋代人于元宵佳节品尝汤圆(周必大曾有诗云:“元宵煮浮圆子”),而在冬至时节则更偏爱馄饨。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与周密的《武林旧事》均提及冬至食俗,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并以馄饨祭祀祖先。馄饨寓意初生与新生,其形、音、义皆具深意。“馄饨”与“混沌”谐音,其薄皮裹馅的形象,恰似天地未分之状。传说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纪念中华始祖盘古在混沌中诞生,同时也预示着新岁的开始。
而在北方,冬至食俗则以饺子为主。明代之前,饺子亦称“馄”,且馄饨与饺子的材料与做法颇为相似。因此,冬至吃馄饨与饺子或许有着相同的渊源,只是民俗因地域与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差异。此外,“饺子”与“交子(月)”谐音,冬至吃饺子象征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华民族的先哲们深刻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哲理,开创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他们不仅记录了冬至节气的物候变化,更通过观天象、应人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启迪。如今,我们若能传承古人效法天地自然、崇敬神佛的精神,或许能让生活逐渐回归正道,重拾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天地间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