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河北一古寺的地宫被发现,里面深藏了很多...

乖乖每日更新历史 2023-11-21 07:04:00

1969年,河北一古寺的地宫被发现,里面深藏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文物中竟然还有一串保存完好的葡萄。

这年的5月,几名工人在河北定县电力公司的大院内施工,却无意间挖到了一个拱形的小屋顶。当屋顶周边的土被清理出来后,工人们发现这竟然是个地窖的盖子,有人提议用工具把盖子撬开,但被现场负责人给制止了。

负责人知道,电力公司的位置,原是明清两朝时期的贡院,说不定这盖子下面就是座古墓的入口,于是就上报了县里的文化部门。

文化部门听说挖到了古墓,立即组织了一支考古队赶赴现场,对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可当考古队在工人的帮助下,把盖子打开后,却发现这并不是一座古墓,而是一个小型的地宫。

这个地宫并不大,狭小的入口仅容一人进出,里面的空间是个不规则的立方体,高度仅有1.5米,长宽分别是2.2米、2.1米,而且四周的墙面上都有壁画。

与之前发现的地宫相比,这个地宫显得实在是有些寒酸,但别看这个地宫小,里面深藏的文物却不少。考古队经过一番努力,竟然发现地宫内有七百多件金银玉器和佛门珍宝,以及两万多枚古钱币和数颗成色上乘的珍珠。

据考古人员考证,地宫所在的位置,原是佛家重地静志寺的佛塔所在地。

静志寺初建于隋朝,唐宣宗时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佛塔初建时便有了地宫的存在,一直沿用到北宋赵光义时期。所以,地宫里面深藏的文物,涵盖了北魏、隋唐和北宋时期的各类稀世珍宝。

到了明朝时期,静志寺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经过地方上修缮后成了明清两朝的贡院,进入新中国改成了电力公司的所在地。如果不是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意间挖到了地宫的入口,恐怕这么多珍贵的文物也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为了尽快把这些文物带回去研究,考古队一边认真对地宫内的文物进行登记造册,一边从现场雇了几名工人,帮忙搬运并对地宫内进行清理。

由于地宫内部的空间不大,一般人进去根本就直不起腰来,身材瘦小的小郭就主动请缨,下到地宫里面搞清理。

就在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时,小郭却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原来在地宫里发现了一串没有腐烂变质的葡萄。当他把葡萄拿出来的时候,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这座地宫一看就是经历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尘封,里面怎么会有一串保存完好的葡萄呢?

葡萄的历史非常悠久,野生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多万年以前,而葡萄在我国的种植历史,也能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回了很多稀有的植株,其中就有葡萄。

后来葡萄就在我国落地生根,在中原地区被广泛种植。但由于当时种植技术的不发达,气候及土壤的诸多因素影响,葡萄的产量普遍不高,属于稀有的水果品种。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因为葡萄的产量不高,所以葡萄的价格居高不下,只有皇亲贵族才有吃葡萄的条件,也是祭祀祈福时主要供品之一,平民百姓顶多也就是看看过过眼瘾,很多人甚至连看都没机会看。

进入宋朝之后,在繁荣安定的社会环境下,民间的农业种植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时候,葡萄的种植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并出现了适合本土成长环境的植株,收获季节的产量明显增加,才使得平民百姓也有了品尝美味果品的机会。

考古人员接过葡萄小心翼翼地研究起来,发现这串葡萄颗颗珠玉饱满,都是用金属丝线串联在一起的。虽然从外形和色泽上看,这串葡萄与能吃的真葡萄无异,但却是一件用琉璃制作出来的工艺品。

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也发现过精美的琉璃制品,但经过对工艺和材质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都是外来的工艺品。

可是这串琉璃葡萄,经过考古人员的分析研究,却发现材质为本土特有的铅钡玻璃。而且,葡萄内部都是空心的,是采用我国历史悠久的吹塑工艺制作而成,外部还有明显的吹塑制作时留下来的痕迹。

也就是说,这件琉璃葡萄,是由我国古代的工匠,采用本土材料和传统工艺制作的工艺品,是我国琉璃制作工艺上的重要历史佐证。

现如今,这串琉璃葡萄就收藏在河北定州市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供游人参观鉴赏。

#冬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