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惊艳,你知道吗?

火色的生活 2025-01-06 12:44:43

叙利亚正在悄然转变。

但这些消息某些媒体却视而不见。

一、搞市场经济。

12月23日,叙利亚新政府正式揭晓了一项全面的经济改革规划,矢志将长期实行的国家主导经济体系转型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此举标志着叙利亚复兴征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新政府掌舵人、总理穆罕默德·巴希尔强调,此次经济改革不仅是叙利亚经济重建的基石,更是为叙利亚人民铺设一条通往更加昌盛、光明前景的道路。他的言辞中透露出对叙利亚未来的深切信念与殷切期望。大马士革商会会长巴塞尔·哈姆维同样对这项新政策满怀憧憬,视其为叙利亚开启新纪元、迈向新辉煌的契机。

该改革蓝图聚焦于市场开放、激发竞争潜能及吸引外资三大核心战略,具体措施涵盖:

1、取消束缚性关税障碍。叙利亚长期面临的高关税壁垒与复杂的贸易规定,一直是国际贸易的阻碍。新政府毅然决定废除这些障碍,为进出口企业打造一个更加开放、顺畅的贸易平台,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跃升至新高度。

2、放宽外汇交易管制。以往,叙利亚企业在外汇交易上遭遇严格限制,导致金融体系僵化,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新政府将赋予企业外汇交易自主权,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流动性。

3、促进市场竞争与外资引入。叙利亚将逐步放松经济管制,打破国有企业垄断,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将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国资本涌入叙利亚市场,助力基础设施重建与现代工业发展,为叙利亚经济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推力。

二、军队国家化。

叙利亚各武装势力现已统一旗帜,归入新建的国防部麾下。

12月24日,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的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朱拉尼),已与其他叙利亚武装派别的领袖达成共识,决定解散各自武装,并整合至新成立的国防部之下。

月初,当“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宣布推翻阿萨德政权时,外界对这位出身草莽的朱拉尼(沙拉)普遍持怀疑态度。毕竟,在这片群雄割据的土地上,谁又甘愿轻易臣服于他人?更何况,即便巴沙尔政权被推翻,叙利亚的未来似乎也难逃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命运。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短短数日之间,沙拉竟成功说服了那些割据一方的武装势力。这背后,或许与美国助理国务卿芭芭拉·利夫的访问不无关系。据媒体报道,双方会谈气氛融洽,沙拉很可能已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美国的价值观,并有意融入西方文明。这也意味着,美国曾为其悬赏千万的通缉令或将成为空文。有了美国的支持,其他有识之士自然也会审时度势。

这位即将成为叙利亚新领袖的沙拉,从最初的头巾汉,到军装男,再到如今的西装革履,他的转变无疑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

“沙姆解放组织”还建立了所谓的“救国政府”,并设立了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等职位。在赶走阿萨德政权后,“救国政府”更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在大马士革的演讲中,沙拉声称叙利亚正在经历一场“净化”,并猛烈抨击阿萨德政权是“伊朗在中东野心的温床”和“宗派主义盛行之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还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包括解除所有武装派别的武装、提高国民收入、推动国家重建以及安置流离失所者等。特别是他明确表示不与伊朗结盟,也不与以色列为敌,这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叙利亚的一丝曙光——尽管前路仍充满未知。

有媒体报道称在叙利亚央行金库发现了近26吨未被巴沙尔政权转移的黄金。这一发现让国际社会对沙拉集团刮目相看——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他们竟能坚守底线,没有坐地分赃,实属难能可贵。

三、宣布圣诞节为法定假日

这是叙利亚迈向现代文明征程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第一步,是叙利亚为彰显节日氛围与文化包容性,宣布将12月25日与26日——圣诞节的两天,确立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此举彰显了叙利亚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接纳。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此类文化融合与开放方面的步伐似乎显得较为迟缓。

在12月27日,一个亲克里姆林宫的电报频道分享了一段颇具讽刺意味的新年视频。视频中,圣诞老人手执一罐可口可乐,乘着满载“赠予俄罗斯民众的礼物”的雪橇,飞越新年之际的莫斯科上空。圣诞老人用英语致以“新年快乐”的祝福,却不幸遭遇了俄罗斯防空导弹的“迎接”,惊恐之下他惊呼:“这是怎么回事?”随后便从天空中坠落。

地面的防空系统操作员随即向俄罗斯本土版的“圣诞老人”——“弗罗斯特爷爷”报告:“情况如下:目标已被摧毁!”

“弗罗斯特爷爷”则以坚定的口吻回应:“没错!我们的天空不欢迎任何外来之物!”

于是,阿塞拜疆的民航客机就被导弹击落。

四、欲与‌以色列‌建交

12月26日,叙利亚新政府正式表达了与以色列建立和谐邻里关系的意愿,旨在推动两国关系的积极改善。

紧接着,在2024年12月27日,叙利亚新政府的核心官员——大马士革省长,在接受美国某知名媒体采访时进一步重申,叙利亚新政权渴望与以色列建立友好关系。

叙利亚新政府的这一表态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何此言一出便震惊四座?回顾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过往便知一二。叙利亚在历史上从未正式承认过以色列的存在,两国之间更是纷争不断。

有分析人士指出,叙利亚的这一举动标志着其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叙利亚与以色列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双方从未建立外交关系,且多次爆发军事冲突。

尽管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积怨已深,但新政府在成立仅十余天后便展现出与以色列和解的意愿,这一态度的戏剧性转变无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

其实有争议的土地完全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凭以色列的实力,完全可以把荒漠变成绿洲。

个人以为,这不仅是叙利亚外交政策的一次重要转折,更是叙利亚迈向文明进程中的一个显著标志。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国家所选择的朋友往往预示着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叙利亚选择与文明国家改善关系,疏远伊朗和俄罗斯,无疑表明其正在积极拥抱文明,并坚定地向文明的康庄大道上迈进。

愿叙利亚人民做出正确的选择,愿他们拥抱文明,拥有安宁的生活!

(素材来自网络)

0 阅读:0

火色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