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临终前叹息: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结果去世15天后大清就亡了

道義长存 2024-11-19 11:25:47

前言

“刺我者真大英雄也,真知我者也,我死,清廷亦亡”!

发出此种感慨的,正是出自已灭亡百年之余的,大清末世孤臣之口。

临终前能够有此发言的孤臣,走后不到半个月,大清也正如他所言的亡了。

那么这位清末孤臣,在临终时究竟发现了什么?让其自身气运,与大清命运如此的缠绕纠葛,而他的预言,是巧合还是那时的大清命数已定?

在清醒中“迎来”灭亡

清朝是我国最后的王朝,在带给华夏人民巨大屈辱的同时,却也让华夏人们在后世的近百年时间里,找到可供反思且规避的“教训”。

历史中那些能够被人们所记住的人,也都有着各自的特殊之处,而这位良大人,也正是那个时期,有些难得的“清醒”之人,而他就是名唤良弼的满清之臣。

良弼,出身满清宗室,姓爱新觉罗,属于是血统有点儿疏远的,爱新觉罗家的远房亲戚,远祖可以追溯到努尔哈赤的弟弟。

虽然在身份上只能算个“红带子”,是低于真正皇亲贵胄“黄带子”的,但却也是在嘉庆年间,才终于得以认祖归宗的“落魄”贵族身份。

1877年生于成都的良弼,因为家业真不怎么样,所以也就不得不面临幼年丧父,仅靠母亲维持生计的艰辛经历,苦事苦了点儿,但机会还是能够给到他手里的。

良弼毕竟也算是个寒门贵族,他成年后的1899年,获得了可以选派去日本留学的机会。

而当时的良弼,就读的也是日本有名地陆军士官学校。

直到1903年的良弼在学校步兵科学成回国。

也是凭借他的留学经历,也是义无反顾的就投身到了军界,凭借其自身的努力与优异的表现,不仅屡次晋升,还在1909年奏请后官拜军咨使。

在良弼身上非常难得的是,在清末八旗子弟个个纨绔之风,奢靡享乐又大都不知进取的情况下,良弼这位寒门贵族却为人简朴上进,讲究忠孝与学习真本事。

在由他领导的队伍,与别的晚清官僚队伍完全不同,可以说是有点儿鹤立鸡群的意思,清正廉洁的人总能清醒的认识到,其政府及官僚队伍中的问题。

然而就是他的格格不入,让他多少带了点儿恃才者傲物的特点,略显刚直自负特点的良弼,自然就招来不少人的嫉妒与怨恨,小人多了也就离他“灭亡”不远了。

早年的人们也会念他有功能力又匹配得上权势,所以在满清权臣高官中,就是显得是有那么点儿的特殊,但在百官无计彷徨时的良弼,却也是积极且主动揽责的。

所以也就让感谢他的人有,不喜欢他的人亦有,就像良弼一贯傲上的风格,就让当时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很是不喜欢,所以也是提拔重用庸碌之辈,或是借助权势打压良弼。

然而良弼的结局,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可以说成也袁世凯的提携,败也老袁的难以掌握,在无力阻挡袁式复起后,最后在交恶关系下被人刺杀而终。

乱世中就容不下良臣?

良弼是清末难得的能力者,自然也是受到了当时,正要铆劲儿狠抓权力的袁世凯关注,所以心机深沉的老袁,就看中了良弼的能力对其提携与重用。

但良弼的“清醒”又一次发挥作用,他很明白老袁的难以掌握,是个野心勃勃的重视权势的人,于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就竭力的想要阻止老袁势力的增长。

而他也是为他的这般行为买了单,良弼本就为人没有那些个小团体,所以就在一众官员中有点儿势单力薄无人支持,也是有点儿子人微言轻的意思了,且当时庆亲王奕劻也不喜良弼。

所以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庆亲王奕劻斥责良弼“纸上谈兵”,并坚定要重用袁世凯的情况,也就让袁式复起有了契机。

而当老袁得知良弼的所作所为后,两人也就此彻底交恶,本就没什么大权势的良弼,这得罪了如此多的重要人物,也是加速了他踏上人生终途。

在历史上的的那段镇压起义时期,良弼也并非是迷信武力的人。

他看出了这可能是一场,涉及到未来政体之争的一场战争。

尤其在旧体制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当时的清廷若想保全君主,也就唯有“以立宪弭革命”。

所以那时的良弼,就开始了不断在京奔走串联为君宪造势的行为,可能也是这样的举动,让他被视为保皇派的头号死硬分子。

直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

当时的前线段祺瑞等北洋将领,就在袁世凯的授意下“痛陈利害”,为了劝诫清王室的逊位,也用极尽威逼利诱的手段。

这也就让那是的良弼与溥伟、载涛、铁良等贵族,不得不在紧急商量后提出对策,也就是成立了当时的“君主立宪维持会”,而历史上人们也俗称其为“宗社党”。

其所在的新兴组织就发布了,有关推翻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的宣言,而那时的良弼在禁卫军的协都统一职,也早就就被冯国璋给接替了。

想要推翻老袁势力,当时的宗社党可也是声势不小的,也因为社党这群人们的出现,有了让垂死大清焕发崭新精神头儿的架势,但暗中的一些势力,也是不能容得下良弼的。

于是就在清廷尚未退位之时,暗潮涌动的各方势力,也就将暗杀的目标,放在了当时有着水火不容之势的袁、良身上,1912年1月16日,当时革命党势力刺杀袁失败,转头瞄准良弼。

其实良弼当时遇刺时,并没有立即就身亡,反而是将养两日后才在日军医手中做了截肢手术。

而后来却也是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其不治身亡,另一种则是袁买通医生为之。

但最后的结局就是良弼,在清末是难得刚果有骨气的人之一,却在临终时遭到了刺杀,就有了“我死则清室亡”的言论,作为起临终之际的最后遗言。

在《清史稿》中有关良弼的评价中,就提到了那时的良弼,并没有不甘与不愿也不会为己伤悲,不仅称赞了刺杀他的人为“奇男子”,还感慨表示,他死不要紧但清室恐也要随之亡了。

良弼是个清朝不多见的明白人,但做法儿也是不够圆滑,凭其一己之力是难以扶大厦之将倾,而那些若有如无的自负态度,却也是造成了他未及出师身先死的结局。

良弼也是看到了清末时期的大势不再。

而良弼的被刺杀,也只是让当时的新兴力量宗社堂不得不打散。

也至此加速了清室灭亡的进程,而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有点儿巧和成份在身的促进了共和。

那个被良弼称赞的,最后刺杀成功的“杀手”。

却也是个历史上很是知名的人物,这又是个怎样的人?

身后多年才留下功与名?

良弼以知兵自诩,这样的有能者也是骄傲的,但不得不提的是,由他参与的清廷改年制,却甚至是其带领练新兵、立军学的举措,也是为当时的朝廷培养了一些的军事人才。

而那时的良弼也与铁良等都是清季干将,但其转折点就是在“武昌起义”后,为助长镇压袁式势力,在之后被推着走进并参与到了反抗势力,直到最后被“彭家珍”给炸死。

为大清做出贡献的良弼,也是大清的功臣之一,但最后却还是死在了斗争之中,而这个出手炸良弼的彭家珍,却是早年南京临时政府褒扬下,有着革命业绩人物之一的陆军大将军。

个子不高但志向高远的彭家珍,也曾前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回到国内也是被清廷重用的人物之一,所以也是奉命前往要消灭良弼的,但良弼炸死了彭家珍也被炸死了。

当时的彭家珍辗转多地,都没有找到被上面派下来的,要他刺杀良弼这个任务目标的身影,直到在良宅准备离开之时,才是看到了归家的良弼,并向其投掷了炸弹。

但这个陆军大将军也是倒霉,在良弼倒下且炸伤了一条腿的情况下。

命大的良弼并没有直接死亡,反而是一块弹片从石块上弹起来,过来击中了彭家珍的头部。

而在良弼遇刺身亡后,满清也至此陷入了大乱。

在加速了满清室的灭亡后,宗室贵族们也是纷纷外逃犹如惊弓之鸟,宗社堂的瓦解也就让那时的清廷当局失去了,能够制衡袁世凯的力量。

良弼这个人却也并非完全都是对的,他的存在可以平衡袁式力量,却也阻碍了那时南方革命政府想要的民族共和的道路,所以要被除掉的良弼,可能其自己也是早已料到。

当时的彭家珍明面上对清廷听话照做,实际上也是那时众多拥有革命志向的军士之一,暗自也会进行相关的革命活动,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而彭家珍能在重兵把手的良弼眼前,投掷出炸弹并不在乎个人生死,也是出乎良弼意料的强硬之人,虽在临终像是预言的说了清廷即将覆灭,但也在表达其对于彭家珍勇气的敬佩。

纷乱的格局下,也让统治我国276年的清王朝,在最后也不出所料的宣告了覆灭,而良弼就是那个能撬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开关,也就是他的离去,直接加快了那段时间的历史进程。

在那个大多数国人心中渴望共和的情况下,无论是良弼所激励维护的帝制,还是袁式想要鸠占鹊巢的野心,都会对我国的前进力量造成阻碍,但其各自的军事才华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良弼在感慨清王朝覆灭后,清廷也确实不可能再出现了,那是一段具有深刻意义的过往,是需要引以为戒的过去,而良弼这个具有争议形象的人,直到最后也是家中并不富裕。

所以他所做的事儿,也许不够前卫但为人却也是刚直的,最后的良弼只留下了三个女儿,日子虽然难过,但在后来也是机缘巧合的因为一些原因,最终也得到了其应得的那些抚恤金。

至于彭家珍,则是在其牺牲后,受到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封。

彭家珍后来也以烈士身份获得了“丰功伟绩,永垂不朽”的题词,而良弼虽没完成其宏伟志愿,却也成了清廷那独一份的特别之人。

参考链接:

中国新闻网——《宗社领袖良弼遇刺 伤重而亡》2011-06-22

光明网——《彭家珍刺杀良弼始末》2016-10-29

凤凰网视频——《“炸死我者,英雄也!”清末宗社党良弼遇刺,却对刺客不吝赞美》2021-05-04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