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首届中国职业甲A联赛正式开赛,到“专治各种不服”的建业时代,再到河南足球迎来30周年,迈向新时代,河南有属于自己的悠久足球文化,全体河南足球爱好者也期盼在中原大地、黄河之畔能有兼具热度和专业度的自有阵地。
2025年,这份千万人的足球热忱有了一个省级平台 —— 2025年河南省黄河足球“健残融合”冠军联赛(简称黄冠联赛)即将在河南省各地市燃起战火,河南草根足球迎来“人人可参与”的家门口足球联赛。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打造足球版“黄河之歌”
由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作为指导单位,黄冠联赛将构建起覆盖十八地市的多级赛事体系。
据了解,河南省十八个地市及所辖县(市、区),每个地市都将选派规定数量的运动队参加比赛。

赛制上,黄冠联赛是11人制:每队 11 名上场队员,12 名替补队员和 5 名参赛队官员(领队(赛风监 督员)、主教练、2名助理教练、队医)可进入替补席就座,从赛制到赛场内外的规则标准都向专业看齐。
足球不止是一线城市的游戏
本次联赛还有一项创新亮点就是使用了主客场制,带有球迷看台的球场不仅让比赛更具观赏性,同时还有助于河南各个城市的球队打造起属于当地的足球文化、球迷文化。

主客场赛制的另一好处,就是真正把体育和文旅模式融合在一起,比赛、交友、品尝当地美食、逛当地美景,作为一支业余足球队,在发挥足球热爱,征战客场争夺胜利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以球会友”。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备战的清早,来碗洛阳的牛肉汤开个胃,羊肉汤、豆腐汤、丸子汤,“过早”后,才开启比赛日的一天。

踢完球,再约上两支球队的好友,拎上5000年历史的河南名酒杜康,来碗酸辣鲜咸的洛阳水席,白萝卜丝切细丝,散成“燕窝状”,牡丹绽放如艺术品,酸辣汤底鲜中带激爽,一番足球激战后,吃的是历史的流动盛宴,赛事体验直接满格,这才是真正实现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茵舞台
业余联赛的规模化运营,能催化产业链条,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文化冲击。在足球领域,“火出圈”的典型案例就是贵州爆火的村超。

文化和快乐,是村超能火爆全国,走向世界的关键词。
河南同样具备这样的潜力:每个爱好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茵舞台,当少林武术遇上足球,烩面师傅组队挑战程序员,才构成了河南基层足球最本真的模样。
这种全民参与的足球生态,是河南从“足球大省”迈向“足球强省”的核动力,黄冠联赛的成立,也让爱好者和职业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 联赛的总冠军队伍有机会代表河南参加中冠联赛,再逐步升级。也许,河南的第二支职业联赛球队,就在未来不远处。
作为足球记者,我也会持续跟进黄冠联赛的运营活动,打造诸如精彩球星集锦、每轮最佳球员/进球评选、夏季赛事嘉年华全民狂欢等活动,可以持续关注李英旋获得河南足球的最新动态,拒绝未经加工和思考的流水线资讯。